红色基因传承: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之维
黄蜺 吉皓月
[提 要]红色基因是党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继承并凝练出的红色精神内核,是红色文化的一部分。高校被冠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生产地”,是新时代培养“三有”青年的重要阵地。在进行伟大斗争和实现伟大梦想的奋斗征程中,积极探索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可以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从实践的维度看,完善高校红色基因传承路径,可从调动双主体参与红色基因教育、整合红色基因教育资源和创新红色基因教育形式三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高校;红色基因;传承路径
红色基因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与斗争、探索与建设、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通过不断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伟大创举等多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实践中,所凝聚和孕育出来的伟大精神成果。红色基因作为红色文化的遗传密码,主要包含先进的无产阶级思想理论、伟大的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优良的传统作风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等四个基本要素。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党和国家的十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关于高校的重要作用,我国早在《礼记·大学》中就讲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自古至今,学校教育都是培养青年一代的重要阵地。自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政府格外重视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传承红色基因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是当年青年的责任与义务。
高校是青年学生踏入社会前最后的象牙塔,对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被冠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生产地”,是培养新时代“三有”青年的主要阵地。红色基因在高校范围内进行传承,是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是不断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必然选择、是新一代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因此,探析高校红色基因传承路径显得十分重要。
一、双主体:红色基因传承的应有之义
红色基因在高校传承,需要利用有效的载体,需要利用有利的代言人推动视觉形象,做到似乎无意却是有意識的传播。做好红色基因在高校中的传承,应对校园建设两大主体层面即教师队伍和学生群体提出新要求,以此提升红色基因的传承效果。
1.教育者:致力立德树人
我国自古以来便遵循“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我们要求高校教师做到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脚下有力量,前进有方向。高校教师作为红色基因的主要传播者,只有内心对红色基因做到真正接受和认同,才能在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时更加具有公信力和说服力。高校教师是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德的主导者,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养成中都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因此,想要做好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工作,提高大学教师队伍的红色文化素养十分重要。
一是要树立端正的教育教学观念。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高校教师作为育人先锋,不仅承担着教授学生知识的重要责任,同时也承担着言传身教的历史使命及时代要求。所以,新时期的高校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重新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学观念。不仅要上好每一堂专业课,更要强化训练每一个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在授课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本身,注重引导学生养成核心价值观、培育良好人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也要将红色基因深刻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自觉探索红色文化,使学生将传承红色基因视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是要丰富师者的红色基因理论素养。从学术方面而言,高校教师的专业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就红色基因的知识储备而言却参差不齐。高校教师作为高校红色基因的传播者,应当丰富自身的红色文化知识储备,充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以及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年代创造的优良文化成果,在教授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性引导。在授课中,要充分利用自身所学将知识与地区现有资源相结合,将红色文化资源与红色基因传承进行有效融合。通过不断丰富自身的红色文化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红色文化知识素养,从而对大学生进行广泛的红色基因传承宣传与教育。
三是要努力提高个人的传播影响力。为做好大学生的红色基因传承工作,高校教师必须尽力控制传播活动的各个方面,特别要注重传播的使用方式,全面提高个人传播红色基因的影响力。高校师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的行为会对大学生产生微妙的影响。因此,在引导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必须坚持以德立学和以德施教,努力成为一个红色的基因传播者,以良好的红色精神激励自己,用先进的事迹和行为来规范自己,始终关注自己可能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并积极成为学生的榜样。
2.受教育者:争做时代新人
由于时代的要求与历史的选择,党和国家希望当代青年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青年。大学生既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同时也是红色基因传承的主体。作为学习资源的接受主体,大学生要在实践活动中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在学习生活中主动传承红色基因。所谓主体性传承,就是要在学习实践中积极探索,自觉提升,凝练感悟,从而形成创新型“自觉学习—积极感悟—立足实践”的循环式大学生主体性红色基因传承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对大学生群体主体性红色基因的传承也就产生了一些具体要求。
一是要培育大学生主动学习红色历史的意识。大学生群体的主体性意识的觉醒是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模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主动学习红色文化历史,了解红色基因的形成和发展,增强对红色基因传承的洞察力和领悟力,从而为学生红色基因主体性模式增添新的活力。
二是要大学生提高自觉感悟红色精神的能力。红色精神凝练了优秀红色历史文化的精髓,积淀了传统文化思想的成就,它可以促进人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在大学生红色基因主体性传承中,最重要的环节便是要引导大学生自主、自为的学习红色文化和感受红色精神。这一环节在传承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三是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高校进行红色基因传承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全面实现传承之意。通过实践可以深化认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这才是红色基因传承的最终目的。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真切感受与体会红色基因的应有之意,培养自觉的传承意识。
二、红色资源:红色基因传承的关键所在
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内核都是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有着崇高的信仰与深刻的情怀,植根于近代中国的成长历程。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无一例外,红色基因的传承也需要其特定的物质载体。关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激活传统文化资源的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所以,通过加强红色资源的整合,让青年一代学生了解和深记革命历史,从而进一步传承好红色基因。
1.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
目前,大部分具有红色基因的现有资源,如红色遗产等都属于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与村改居步伐都飞速加快,许多具有浓厚价值的革命历史遗址濒临消亡。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迫在眉睫。高校作为教育阵地,可以利用其独特的资源优势,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对具有红色基因的重要资源进行保护与开发。首先,通过对红色基因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对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研究和调查,进一步采取对亲历者的寻访,加强对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其次,根据现有的文字记录和图片存留,进行整合与管理,使其成为现有的传承红色基因的典型素材。最后,对于已被发掘的红色文化,不能只做表面功夫,要挖掘其更深层次的价值与财富。通过梳理、归纳及总结,对红色资源本身所蕴含的政治价值、经济财富、文化底蕴、历史意义等多维价值进行整合,再结合新的时代大背景,赋予其新的时代特征,使之转化为新的资源优势。
2.深化红色基因理论研究
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虽在革命年代就已经形成,但学术界对红色基因的研究却始于本世纪初。虽然近些年来,全国已有几十余所地处红色区域的高等院校相继成立了红色资源或与之相关的研究机构。通过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帮助,这些机构在不同程度上都拥有学科、专业或者人才方面的相对优势。在红色基因的理论研究上,他们致力于研究推动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的内涵、要素、意义及途径。在红色基因的研究视野上,先探究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但这些研究目前都没有达到一个体系的高度,关于红色文化等一些核心概念的具体界定也处于一个泛化阶段。作为一个新兴领域,虽然已有部分文献研究,但与红色基因和红色文化等相关的学术性专著少之又少。因此,传承红色基因应当深化理论研究,形成理论化、系统化的研究,为激活和传承“红色基因”提供理论基础和学理支撑。通过加强理论研究,梳理相关资源,促进红色基因的传承。
3.完善红色课程教学体系
完善的红色课程教育体系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基础,高等学校应在现有红色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红色教育课程体系。基于学界研究,立足新时代,高校将传承红色基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有效结合。通过将红色基因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联系,在公共课上对高校学生进行红色理念的灌输,以此形成传承合力。首先,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和调整教育教学计划,对教材、教学方式、课程评价与学科建设等四大教学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实施多样性的红色课程教育。其次,教师自身必须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有着正确的认识,了解和关心时事政治,以此保证在授课过程中的正确理论传递。最后,利用“翻转课堂”这一新教学模式,明确大学生在课堂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以此增强课堂教育教学传承红色基因的吸引力。使大学生在对红色文化的直观性感悟的基础上,将红色基因内转化为当代青年的价值诉求与价值追求。
三、实践教学:红色基因传承的必然要求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一个国家的实力有两个方面,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软实力”的核心和重点就是大学的兴衰。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更加重要和紧迫。面对已被激活的丰厚红色教育资源,我们应该尽快引导学生认同、接受,以此充分发挥其功能。实践教学作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引导的创新点,不仅可以促进推进大学生了解红色基因,更能加深其对红色基因传承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实践教學作为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的必然要求,具体可以从校内校外两个方面着手展开。
1.校内实践:开展系列性红色专题活动
立足高校本身而言,在高校进行红色基因传承,意味着将校园文化与红色文化进行融合。校园文化中将包含着红色基因的重要内容,红色基因也将以校园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丰富的校园文化与优良的校园氛围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十分重要。通过实践活动,在全校普及与红色基因有关的基础知识,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和领悟传承红色基因的现实意义,树立全校师生红色基因传承的意识,形成传承红色基因的良好校园氛围。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新媒体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加强内外联动,开展系列性红色专题活动,促进实践教学。
从线上看,利用“互联网+”时代,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优势,借助网络新平台开展系列活动。因为信息平台,无论是传统媒介还是新媒介,作为公众资源都承载着不同的信息、观念和文化,是传播红色文化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认识、了解和参与社会发展背景和现状的平台。可以通过开展红色主题网络教育活动,使用网站平台,以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扩大传承“红色基因”网上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在学校、学院的微信公众号、微博、校园新闻网等设立与“红色基因”相关的专栏专项,定时定期推送红色文化相关知识,开展线上征集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扩大红色基因在校园的影响力。
从线下看,通过开展具极强实效性的创新型红色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例如,开展“红色人物与我说”专题讲座活动,邀请老一辈革命家或先烈后辈来校召开讲座,拉近大学生与革命人物的距离,在互动交流中感受红色基因传承下的家国情怀;开展“红色人物听我讲”等比赛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通过专题系列活动,打造校园“红色”品牌宣传,感召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
2.校外实践:组织集体性红色研学活动
实践教学作为高等学校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我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传承红色基因,可以通过组织集体性的研学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红色基因的认识,以此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研学作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研学作为一种新的生活学习方式,可以加深学生与自然和文化亲近感,通过实践锻炼可以拓展学生视野、增长学生阅历和丰富学生学识。高校可以利用其周边现有的红色资源,建立红色研学基地。通过分学期或分批次组织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激发当代青年对红色基因的了解深度,更好传承红色资源。组织学生遍访革命遗迹、倾听革命历史,感受抗战氛围,体会和平的珍贵。希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自觉的传承者和忠实的发展者。
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召唤时代青年。红色文化资源经过历史的长期积淀,锤炼出一大批如李大钊、董存瑞、焦裕禄、杨善洲等榜样人物。这些人体现着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以他人利益为先的优秀品质,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以他们的事迹开展意识形态教育能够在无形中传承红色基因。通过带领青年一代参观革命纪念馆、革命人物故居等,开展现场教学,通过亲眼见证革命遗址,倾听红色基地宣传人员讲解的历史史实以及观看各类纪录片等实践活动中,透视革命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学习等状况,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感化和心灵上的洗涤。
实践研学一方面让当代青年在缅怀先烈的过程中体会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增强其爱国情怀;另一方面让当代青年身临其境地感悟战争的残酷与先辈的勇敢,通过情景的感染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作为红色革命的产物,红色基因与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等一样具有鼓舞精神、熏陶情感的教育功能。在高校进行红色基因传承,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需要系统规划、协调共进。青年一代,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红色基因,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新时代背景下,红色基因传承应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主体特性,以高等学校为中心环境,培养青年一代的红色记忆。要将红色基因的传承与高校阵地相结合,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促进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衣玉梅.红色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4).
[2]易鵬,王永友.促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育人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8,(9).
[3]江光友.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如何可能——文化记忆与交往记忆交叉视角下的思考[J].甘肃理论学刊,2018,(2).
[4]时玉柱.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意义、途径与原则[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8,(1).
[5]占时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基因传承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7.
[6]舒醒,叶桉.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红色文化教育[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5,(6).
[7]张长虹.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J].红旗文稿,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