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应营造正能量场
张凤仙 孙俭
初识张凤仙校长,感觉她笑容明朗、办事利索。后来,随着进一步的了解,发现她胸怀宽广、恬淡从容。从1996年登上讲台直到现在,张凤仙一直扎根在胜利小学,并不断成长为省名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原名师。2010年,张凤仙担任胜利小学校长以来,带领全校教师用不到两年的时间改善了办公条件,教师专业发展成效更是突出:有8名教师被评为省级名师,4名教师获评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13名教师被评为中小学高级教师。去年6月,随着商丘市布局调整,胜利小学新校区开工建设,学校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节点,让我们来聆听她的治校之道。
学校发展需要提升正能量
记者:您接手管理学校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您是如何克服的?
张凤仙:我是2010年12月任职校长的,接手不到一年就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针对每年一次的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教师们对沿袭下来的评选办法颇有微词。以前都是采用教师集体打分一次性决定人选,但这样主观性太强,有个别教师总认为评上的一些教师是“走了后门”,给学校工作带来不少负面影响。为了让学校充满正能量,让每位教师在正能量的感召下幸福工作,我决定首先从这个牵动广大教师切身利益的职称评审工作开始改革。
我先是召开班子会议,提出学校一定要有公平正义存在,决定对教师实行综合考查评价,让大家思考教师职称评审需要关注的问题。比如,必备的业绩条件是什么,教师各个年龄段所占比例,全体教师打分所占比例,评审导向的问题,等等。由办公室先拿出一个评审方案,然后交班子成员讨论修改,之后再让全体教师集体讨论,最后修改完善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评审标准和方案,全体教师签名确认。有了这样一个好的机制,即便有打招呼、递条子等现象,我也能义正词严地回绝,说这个是学校的制度,不可能随便就坏了规矩。一来二去,现在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成了体现学校公平正义的一个途径,很多踏实能干的教师脱颖而出,赢得了学校全体教师的认可和好评。我认为,教师不认可的制度其实是没有用的,所以校长一定要有一种正义感,让职称评审公平公正,体现出正能量。
记者:“正能量”是近几年媒体上的热词,特别是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对于学校来说,您认为如何才能传递正能量,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呢?
张凤仙:当前各个学校都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认为这就是一个传递正能量的很好契机。我们学校在去年9月特别举办了“喜迎十九大”教职工趣味运动会,组织教师一起重温了入党誓词,还利用每周党课时间学习十九大精神,使全体教师将十九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刚刚过去的2017年无论是对整个学校还是对师生个人,都是一个重要节点。随着新校区的开工建设,学校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一直在想,等新校区建成了,不能只让人看高大上的房子,得看学校的内涵,看学校的新发展和新理念。如何去做呢?
首先是精神的传承,思想的引领。我想到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梳理学校文化。从1976年到现在,学校40多年积淀下来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文化传统,需要去重新梳理、认识和升华。最初的设想就是搞一个论坛,邀请学校的老教师、老领导,让他们谈谈当时的学校发展状况和教师精神状态;邀请学校外围的人,比如商丘市文联、教研室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有时任的教育局领导等到校参加论坛,请他们为胜利小学的办学理念和内涵提升建言献策;遴选学校年轻教师代表、优秀教师代表等,聆听论坛发言,共同探讨学校发展关键词和提炼学校精神文化。
这个论坛,我们已经在区里办过了,反响特别好。区教体局局长丁峰当场提出,论坛要在学校里再举办一次,让所有的教师都能聆听到老一辈人的教诲。我们决定把这个论坛当成学校的一个常规工作,每学期都举办一次,让教师从老一辈人的亲身讲述中接受教育、汲取力量。
其次是宣传“身边的正能量”。我们上学期搞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就是让教师以照片或文字的形式,发现“身边的正能量”,讲讲“身边的正能量”。活动让人很感动,也让人很意外。让我感动的是,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在默默为学校这个大家庭奉献着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让我敬佩的是,原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么多的爱,能够感受到别人身上的美与正能量。
给您讲个最普通的例子,我们学校的老教师高乃军,已经年近60岁了,有一次他扭了腰却仍坚持为学生上课。除了平时的教学工作,他还义务修理学校的桌凳,长年如此。想一想,学校大概有2000多套桌凳,即便不是每套桌凳都需要修理,但长年坚持这样做也是惊人的工作量。不只高老师这样,他所在的年级组是这样,学校的每一位教师也都是这样心系学生、乐于奉献。我们师生都生活在充满正能量的场中,时间久了,它就成了我们的一种学校文化,自然而然传递了正能量。
最后,我认为只有改变才能提升正能量。我一直对班子成员说,我们要转变认识,学校领导不是发号施令的人,而是为教师提供服务的人。我们要向教师传递积极的信号,为学校和个人发展积聚正能量!
不做包办的校长
记者:学校领导是为教师提供服务的人,这个理念特别好。有了这样的理念,教师管理工作可能更容易做好。请问您有哪些好的教师管理经验分享给大家?
张凤仙:我的经验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不做包办的校长。刚开始当校长时,我是有些忐忑的,毕竟自己以前擅长的只是把数学教好,把班带好。作为一名校长,能不能把学校带好就成了我最大的困惑。当时,我想一个人的力量太微小,有什么事就多聽其他人的意见,尽量把每个方面都考虑到,交给别人做的工作就完全信任。慢慢地,在工作中我发现,其实教师最需要的就是得到领导的信任和支持,校长应该把每一个教师的成功当作自己的价值所在,这样才能给教师提供好服务。
学校是一个团体,只有拥有一个个优秀的个体才能使这个团队更优秀。因此,学校实行民主选拔的方式,让省市级名师充实到管理队伍中来,把业务素养作为评选的主要标准,让有德有能的人成为学校的旗帜和榜样,积聚正能量,让清风正气充满校园。然后,以打造学科名师工作室为平台,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教师读书、讲课、做课题、写论文,激发教师内心成长的欲望,提供一切成长的机会。
学校通过搭建“学习、聆听、分享、研究、合作”的多元校本研修模式,让教师不仅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展示自我提供平台。
几乎所有的优秀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学习,自我学习、同伴互学、走出去学习。学校专门购置了大量专业书籍,每学期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使教师做到博览群书。每年,全体教师分批外出培训学习,开阔视野,提升能力。学校发挥同伴、专家的引领作用,让教师认真聆听专家讲座、名师讲评课及同伴互助听评课,从而提升专业能力和技巧。
交流分享必不可少。学校利用网络平台、读书沙龙、经验交流汇报等多种形式,实现资源共享,营造了良性竞争、团结合作的氛围。
课题研究的实施让“名师工作室”的教师们共同探讨、交流与分享,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组内成员一个互助互学互进的过程。近年来,我们完成了教育部、省级“十二五”课题共8个,已立项的省市级课题13个,实现了以科研带动教师的发展,以科研带动学校的发展。
学校和商丘师范学院合作,成为其帮扶单位,同时还与区内外多所小学结成教研共同体,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些都为我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让人去影响人、带动人
记者:作为“中原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您是如何引领教师成长,帮助教师实现自我超越的?
张凤仙:当校长一定要大气,为教师铺好路、搭好桥,为学校谋全局、促发展。“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利用“中原名师工作室”的优势,我带领团队成员做了以下工作:对于新入职的教师,帮助他们确定职业方向和发展蓝图;对于优秀教师,提供较为高端的学习与进修机会,促进他们自身专业成长;对于名师,给他们创造展示的舞台,促进他们更好地自我实现与成长;对于研究型教师,让他们承担课题研究项目,发挥他们的专长。近几年,“中原名师工作室”很好地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不仅我校教师得到很好的成长与提升,而且帮扶了很多区域的兄弟学校。
我常常对教师说,只要你们有需要,学校就去成全你。对于每一个外出学习归来的教师,我要求他们一定要梳理总结,分享学习成果。有时就是要逼教师一把,最起码这样一要求,他们都会去想、去做,做了就会有成果。慢慢地,每一个教师的分享都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教師的专业自主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总之,学校就是要给教师向上的信心和希望,帮助教师找到价值感,鼓励每位教师去勇敢追求梦想与幸福。学校更要大力营造发展正气,为师生成长、学校发展提供无穷正能量。
(责 编 帕 拉)
初识张凤仙校长,感觉她笑容明朗、办事利索。后来,随着进一步的了解,发现她胸怀宽广、恬淡从容。从1996年登上讲台直到现在,张凤仙一直扎根在胜利小学,并不断成长为省名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原名师。2010年,张凤仙担任胜利小学校长以来,带领全校教师用不到两年的时间改善了办公条件,教师专业发展成效更是突出:有8名教师被评为省级名师,4名教师获评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13名教师被评为中小学高级教师。去年6月,随着商丘市布局调整,胜利小学新校区开工建设,学校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节点,让我们来聆听她的治校之道。
学校发展需要提升正能量
记者:您接手管理学校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您是如何克服的?
张凤仙:我是2010年12月任职校长的,接手不到一年就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针对每年一次的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教师们对沿袭下来的评选办法颇有微词。以前都是采用教师集体打分一次性决定人选,但这样主观性太强,有个别教师总认为评上的一些教师是“走了后门”,给学校工作带来不少负面影响。为了让学校充满正能量,让每位教师在正能量的感召下幸福工作,我决定首先从这个牵动广大教师切身利益的职称评审工作开始改革。
我先是召开班子会议,提出学校一定要有公平正义存在,决定对教师实行综合考查评价,让大家思考教师职称评审需要关注的问题。比如,必备的业绩条件是什么,教师各个年龄段所占比例,全体教师打分所占比例,评审导向的问题,等等。由办公室先拿出一个评审方案,然后交班子成员讨论修改,之后再让全体教师集体讨论,最后修改完善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评审标准和方案,全体教师签名确认。有了这样一个好的机制,即便有打招呼、递条子等现象,我也能义正词严地回绝,说这个是学校的制度,不可能随便就坏了规矩。一来二去,现在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成了体现学校公平正义的一个途径,很多踏实能干的教师脱颖而出,赢得了学校全体教师的认可和好评。我认为,教师不认可的制度其实是没有用的,所以校长一定要有一种正义感,让职称评审公平公正,体现出正能量。
记者:“正能量”是近几年媒体上的热词,特别是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对于学校来说,您认为如何才能传递正能量,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呢?
张凤仙:当前各个学校都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认为这就是一个传递正能量的很好契机。我们学校在去年9月特别举办了“喜迎十九大”教职工趣味运动会,组织教师一起重温了入党誓词,还利用每周党课时间学习十九大精神,使全体教师将十九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刚刚过去的2017年无论是对整个学校还是对师生个人,都是一个重要节点。随着新校区的开工建设,学校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一直在想,等新校区建成了,不能只让人看高大上的房子,得看学校的内涵,看学校的新发展和新理念。如何去做呢?
首先是精神的传承,思想的引领。我想到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梳理学校文化。从1976年到现在,学校40多年积淀下来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文化传统,需要去重新梳理、认识和升华。最初的设想就是搞一个论坛,邀请学校的老教师、老领导,让他们谈谈当时的学校发展状况和教师精神状态;邀请学校外围的人,比如商丘市文联、教研室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有时任的教育局领导等到校参加论坛,请他们为胜利小学的办学理念和内涵提升建言献策;遴选学校年轻教师代表、优秀教师代表等,聆听论坛发言,共同探讨学校发展关键词和提炼学校精神文化。
这个论坛,我们已经在区里办过了,反响特别好。区教体局局长丁峰当场提出,论坛要在学校里再举办一次,让所有的教师都能聆听到老一辈人的教诲。我们决定把这个论坛当成学校的一个常规工作,每学期都举办一次,让教师从老一辈人的亲身讲述中接受教育、汲取力量。
其次是宣传“身边的正能量”。我们上学期搞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就是让教师以照片或文字的形式,发现“身边的正能量”,讲讲“身边的正能量”。活动让人很感动,也让人很意外。让我感动的是,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在默默为学校这个大家庭奉献着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让我敬佩的是,原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么多的爱,能够感受到别人身上的美与正能量。
给您讲个最普通的例子,我们学校的老教师高乃军,已经年近60岁了,有一次他扭了腰却仍坚持为学生上课。除了平时的教学工作,他还义务修理学校的桌凳,长年如此。想一想,学校大概有2000多套桌凳,即便不是每套桌凳都需要修理,但长年坚持这样做也是惊人的工作量。不只高老师这样,他所在的年级组是这样,学校的每一位教师也都是这样心系学生、乐于奉献。我们师生都生活在充满正能量的场中,时间久了,它就成了我们的一种学校文化,自然而然传递了正能量。
最后,我认为只有改变才能提升正能量。我一直对班子成员说,我们要转变认识,学校领导不是发号施令的人,而是为教师提供服务的人。我们要向教师传递积极的信号,为学校和个人发展积聚正能量!
不做包办的校长
记者:学校领导是为教师提供服务的人,这个理念特别好。有了这样的理念,教师管理工作可能更容易做好。请问您有哪些好的教师管理经验分享给大家?
张凤仙:我的经验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不做包办的校长。刚开始当校长时,我是有些忐忑的,毕竟自己以前擅长的只是把数学教好,把班带好。作为一名校长,能不能把学校带好就成了我最大的困惑。当时,我想一个人的力量太微小,有什么事就多聽其他人的意见,尽量把每个方面都考虑到,交给别人做的工作就完全信任。慢慢地,在工作中我发现,其实教师最需要的就是得到领导的信任和支持,校长应该把每一个教师的成功当作自己的价值所在,这样才能给教师提供好服务。
学校是一个团体,只有拥有一个个优秀的个体才能使这个团队更优秀。因此,学校实行民主选拔的方式,让省市级名师充实到管理队伍中来,把业务素养作为评选的主要标准,让有德有能的人成为学校的旗帜和榜样,积聚正能量,让清风正气充满校园。然后,以打造学科名师工作室为平台,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教师读书、讲课、做课题、写论文,激发教师内心成长的欲望,提供一切成长的机会。
学校通过搭建“学习、聆听、分享、研究、合作”的多元校本研修模式,让教师不仅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展示自我提供平台。
几乎所有的优秀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学习,自我学习、同伴互学、走出去学习。学校专门购置了大量专业书籍,每学期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使教师做到博览群书。每年,全体教师分批外出培训学习,开阔视野,提升能力。学校发挥同伴、专家的引领作用,让教师认真聆听专家讲座、名师讲评课及同伴互助听评课,从而提升专业能力和技巧。
交流分享必不可少。学校利用网络平台、读书沙龙、经验交流汇报等多种形式,实现资源共享,营造了良性竞争、团结合作的氛围。
课题研究的实施让“名师工作室”的教师们共同探讨、交流与分享,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组内成员一个互助互学互进的过程。近年来,我们完成了教育部、省级“十二五”课题共8个,已立项的省市级课题13个,实现了以科研带动教师的发展,以科研带动学校的发展。
学校和商丘师范学院合作,成为其帮扶单位,同时还与区内外多所小学结成教研共同体,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些都为我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让人去影响人、带动人
记者:作为“中原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您是如何引领教师成长,帮助教师实现自我超越的?
张凤仙:当校长一定要大气,为教师铺好路、搭好桥,为学校谋全局、促发展。“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利用“中原名师工作室”的优势,我带领团队成员做了以下工作:对于新入职的教师,帮助他们确定职业方向和发展蓝图;对于优秀教师,提供较为高端的学习与进修机会,促进他们自身专业成长;对于名师,给他们创造展示的舞台,促进他们更好地自我实现与成长;对于研究型教师,让他们承担课题研究项目,发挥他们的专长。近几年,“中原名师工作室”很好地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不仅我校教师得到很好的成长与提升,而且帮扶了很多区域的兄弟学校。
我常常对教师说,只要你们有需要,学校就去成全你。对于每一个外出学习归来的教师,我要求他们一定要梳理总结,分享学习成果。有时就是要逼教师一把,最起码这样一要求,他们都会去想、去做,做了就会有成果。慢慢地,每一个教师的分享都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教師的专业自主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总之,学校就是要给教师向上的信心和希望,帮助教师找到价值感,鼓励每位教师去勇敢追求梦想与幸福。学校更要大力营造发展正气,为师生成长、学校发展提供无穷正能量。
(责 编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