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之比较阅读

    摘要:新课标强调:“阅读优秀的古诗词,仔细品味诗歌语言魅力,感受古诗文的思想和艺术手法的妙用。”高中语文教材所选古诗词篇目越来越多,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根据教学实际,探讨在古诗词教学中使用比较阅读法,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有效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比较阅读法

    比较阅读是指将相近或者相对的两篇或者多篇文本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进行反复地斟酌、辨析、体会,最终深入文本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种阅读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阅读探究和鉴赏的能力。教师在古典诗词阅读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法,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其形成独特的见解,进而掌握阅读古诗词的方法。

    在当下的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运用比较阅读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1)文本选择过于宽泛。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多角度展开诗词比较,有时提供许多比较的素材,这会造成学生在比较阅读时无从下手。(2)比较文本的内容没有精选。不同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未能根据学情选择文本内容。(3)比较点设置过于宽泛。教师在课前没有精读文本,未能设计有效的比较点,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在比较时跑出主题之外。所以,在古典诗词比较阅读中,精选比较的内容和找准比较的角度是实施的关键,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谈谈如何有效应对。

    一、整合课内教材,精选比较内容

    教材是高中生阅读的第一手素材,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阅读的需要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加工和整合,从而实现教材的优化组合。

    教材优化组合可以是对教材内的文本进行可比性的组合,也可以将初高中教材进行选择性地组合,还可以将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进行有效地组合。教师在课前要精选文本,不能过于宽泛,必须围绕一定的主题和学习目标对文本进行组合。苏教版教材是以单元主题的形式出现的,每一个单元是一个小综合体,单元组合运用了共性与个性关系的原理,组成一系列的教学单元,这也为单元内部比较阅读奠定了基础。所以,教师可以对教材内部的文本进行组合。比如,笔者在执教苏教版教材必修二中古诗词“千古江山”这一专题时,可以打破之前单篇阅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两篇一起阅读,通过比较异同,体会宋词的豪放风格和不同作者在不同时期豪放词风的差异,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样在必修四教材中有李清照、李煜、柳永的词,这三人都写愁,但是所写的愁绪大不相同。以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和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为例进行比较阅读。

    师:李清照、李煜都在词中表达出“愁”情,能够谈一谈他们的“愁”有何不同?

    生1:李煜将满心的愁绪化为一江春水,源源不断地向东流去;李清照直接说“怎一个愁字了得”,在程度上有轻重之分。李煜词抒发的不仅仅是青春不再、“朱颜易改”的愁苦,还有一种作为阶下囚而不得自由的苦闷,一种尊严失去、无地自容的伤感。这不能用一个“愁”字概括。所以李煜将之化为那无穷无尽的长江之水。李清照更多的是一种身世飘零、青春已逝、孤苦伶仃的伤感,所以她将愁绪化为那“满地黄花”,沉浸在那“杯杯淡酒”中,这种愁更多的是一种平常人的伤感之愁。

    生2:两首词在字里行间都流露了愁绪,相对而言李清照的愁绪更加耐人寻味,需要读者去想象、去追忆曾经的她,那句“如今有谁堪摘”,很好地将读者的想象拉到曾经的她与谁一起赏花、摘花等等画面。而李煜比较直白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一句“往事知多少”直白地写出失去故国,成为亡国之奴的伤痛。

    学生围绕两位词人同一主题的作品探讨他们情感抒发的差异性,从而深刻解读了两人在不同时期表达的不同情感。虽然两人相隔一百多年,却以不同的方式谱写了他们的愁绪。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单元主题优化整合,提供一定的主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形成个性化的阅读见解。

    二、拓展课外资源,优选比较内容

    文本的拓展延伸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拓展学生阅读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但是,课外拓展只是一种手段,不能泛滥,要符合学情。因此,教师要合理把握拓展素材与课内素材之间的关系。

    引入拓展素材,进行多角度类比。多角度类比就是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看待比较对象,从而促使学生发散思维,辩证看待问题。以执教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为例。笔者引入李白的诗作《王昭君》,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进行比较,分析王昭君的形象。通过比较学生了解到两首诗都塑造了一位满怀愁怨但美丽坚强的绝色佳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诗中的意象进行分析,两首诗都写到“月”,一个是“环佩空归月夜魂”,一个是“汉家秦地月”,都描绘了一个满腹愁绪、有家难归的女子形象。杜甫的诗更加悲壮,更加关注昭君一去不回的命运。由此,教师让学生对王昭君的命运悲剧进行探讨,形成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学生很容易找出杜甫的那句“画图省识春风面”,认为是国君造成了王昭君的凄苦命运,教师补充画师毛延寿画像的历史典故,昭君的形象更加丰满,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关注教材中的文本,而且要進行拓展延伸,由一篇带动多篇,从而激活学生思维,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

    三、深度阅读,找准比较点

    阅读是一种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是从最初的感知到细细咀嚼,最后达到一种顿悟。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阅读,全面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情感。比较阅读可以让学生从最初的感性认知走向深入剖析,最终形成理性认知。教师需要课前有充分的预设,对文本设置合理的比较点,帮助学生形成理性的认知和独特的见解。

    对文本进行共性的归纳,找出比较点。教师选择文本要注重找出文本共性的切入点。可以根据诗歌的文体特点归纳出具有共性的比较点。比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和《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两篇词作运用了许多相同的意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这些意象,并且说一说它们在词中的内涵。学生会围绕词中的意象进行梳理,发现两首词都运用了“酒”这个意象,但是其蕴含的情感有明显差异。在《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作者把喝酒的意境放在黄昏之后,东篱旁边,营造了浪漫的情调,显现出词人高雅的情怀。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作者将“酒”“黄花”与“黄昏”结合,营造的意境是凄婉的,这传达出作者漂泊流离之后的一种难以言说的苦闷。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一定的语境比较分析文本中的意象。

    总之,教师要精选比较的内容,有主题、有目标地设置比较点,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获得个性化的阅读感悟。学生需要根据诗歌的文体特点,注重文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概括、总结,从而充分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提高自己诗词鉴赏的能力。

    作者简介:曹小民(1979—),男,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城南高级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效课堂教学。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

    摘 要: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在所著《五千言》中提到:“道法自然”,给人们灌输遵从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 在绝望的深井里遇见惊喜

    梁新英各种花入住家里的缘由不一,杜鹃开起花来疯了似的,像西天的霞光落于阳台;累累的金桔象征着吉祥和好运;绿萝相当于空气净化器。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