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莫兰迪的油画艺术探析

    祁光伟

    摘 要:莫兰迪在20世纪意大利的画坛上是一位离群索居、性格奇特的一位,其作品蕴含着感人的魅力,尤其是在静物画方面。莫兰迪在静物绘制过程中,尽量创作同一题材的作品,采取不一样的观察方法,同时莫兰迪观看静物的形象也随不同的时间段而总能发现不同的形象,于是产生了每一幅画似乎都保留了那种经历和一种独特而又遥远的时间记忆,看似千篇一律的画蕴含着史诗一般的韵律。

    关键词:莫兰迪;物象和谐;永恒宁静

    意大利是一个美丽而又古老文化传承的国家,有灿烂的古罗马文化,同时又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在人类文化发祥史上,占有主要地位。直到20世纪,意大利的艺术依然绚丽多彩,出现了令人神秘、费解的“形而上画派”,在这个画派中,有一个乔治·莫兰迪(GiorgioMorandi1890-1964)的画家。最初莫兰迪没有得到业界的肯定,在寂寞中进行着自己的创作,声誉也没有“形而上画派”其他画家那么出名,然而到20世纪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莫兰迪绘画的价值。所以,莫兰迪在20世纪意大利的画坛上,是一位离群索居、性格奇特的画家,其作品蕴含着感人的魅力,尤其是在静物画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艺术愈发令人炫目。

    由于莫兰迪的生平资料在诸多文献中都可以看到,此次论述莫兰迪的油画艺术,我们就直接从三个方面来了解莫兰迪,其实这种了解也是一种试探性的推测,还有许多不周之处,望方家斧正。

    一、从静物的摆放到构图的处理

    艺术的创作有一定的规律,只有创新才有发展,其作品才有活力。莫兰迪正是这样一名画家,他的创作,我们会发现,诸多地方均有他的奥妙。就以他的静物摆放方式而论,也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一个方面。在通常情况下,莫兰迪在静物摆放过程中,他通常会把瓶子冷静地摆放在台面上,显得那么幽静和神秘,并由他认真地调整着它们之间那微妙的关系,变换着其中的构图,使其画面不同寻常,给人以遐想与深思,仿佛看到的不是一种绘画,而是一部哲学著作。也正因为如此,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会感觉到,在他的笔触中一步步慢慢地从邻近的关系中产生了空间、光线、色彩和形式协调的组合。作为画家的莫兰迪,耐心地站在这些静物的后面,耐心而细心地观察那些事物慢慢地发展,这种情况的出现有时会延续好几天,也就是在这个小小平台之上,他把这些静物移来移去,反复考证这些静物之间的关系(带着对它们开始在板上的确切位置作的记号,以便这次移动结果是一个错误时可以回到上一位置)并专心地向前向后来调整那特殊距离的和谐统一感,这种对静物摆放的考究,估计是前无古人了。甚至在静物的高度方面,莫兰迪也反复琢磨,寻求出作为一组静物所提供的那种令人信服的视觉关系。这种关系,和谐得让人无懈可击。并能够激活静物中一时存在的相互内在关系,即那个最后在它们确定的位置上所澄明出来的律动。好似一个音乐节拍需要一个半音,莫兰迪会毫不犹豫地用颜色来进行表现。有时在静物摆放的后面,他也一丝不苟筹划着背景的颜色,尽量会找到一种更合适的卡纸作为静物的一个背景。做到美轮美奂的摆放之后,莫兰迪才开始拿起画笔,精心地处理和绘制,把静物的形象,转化为油画布上视觉的形式,转化为那第二次的更加深刻的真实。[1]

    二、构建画面与物象和谐

    莫兰迪的静物画,我们如果进行认真对比的话,不难会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首先把物体剪影化,用铅笔在画布上勾勒出最基本最简单的物象,把物象最基本的形式清晰地表现出来,这种表现方式,与他的许多素描一样。接下来,莫兰迪会在调色板上用不多的几种颜色调出物象呈现在视觉中的灰色,进而表现到画面中去。如果我们对莫兰迪静物画进行近距离仔细观察会发现,他在油画创作中有一个习惯,他画中物体的边线的色层是不重叠的,常可以见到留白和铅笔线。根据后人的推测,这种情况应该是他一块块涂上去的。他用色调进行描绘,试图以整体的调性带出画面气氛的变化,同时,以二维造型的机能联系它们。

    在莫兰迪晚期的油画作品中,画面又发生着改变,他在表面和深度之间来回徘徊,也正是这种徘徊,使他的作品释放着空间的自由交流。他的这一种方式,很有可能来源于塞尚的手法。塞尚在绘画表现过程中逐渐以一个造型平面之间过渡的流程代替了它——一个画面的空间成为被视觉性分布的场所。在莫兰迪画面构成的流程和变化的形态中,他改进了一个瞬间的状况,打开了一个时间上的延续。文艺复兴以来对待透视的理念作为一个严格建立的系统,到此失效,使人们看到一种先进的创作方法,失去了它的可行性,成为了一个过去式。[2]

    早期莫兰迪在绘画表现过程中,往往通过物体的受光从而使物体产生体积感、重量感,借助明暗、虚实、光影、透视,来体现它的深度并构成空间的,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传统的空间表达方式。[3]

    到中期,莫兰迪的油画又产生了变化,与其它作品相比,平面化的构图,用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重叠、切割,形成的形状的大小来变化其空间的。在画幅不大的面积里,这些瓶瓶罐罐的物体大小多少的对比,上下左右的移动而形成的区别,远近聚散的疏密变化能够使他的空间产生不同的感受。一组放在画面中间,却是在桌子边缘的静物,产生了平衡与失衡的矛盾冲突;一组占据整个画面空间的物体,使空间骤然紧张;相反,聚合在画面中间的一小堆瓶子,会显得平静却又隐含着张力。[4]

    到了晚期,莫兰迪的空间只是一种感觉,它随着物的聚集变化而不断产生新的空间。他给我们提供了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无限的可能性。[5]这样一个观察证明我们作为一个观者,一直抓住对画面的双重阅读——画面形式的安排和它们流变性的布局。莫兰迪不仅仅简单地建立关系,而且在前景与背景以及它们之间安排了一个新的关联,这包括分离的背景进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双边的和多边的)。描绘显现事物的多种安排,对于眼睛来说是非常不易的。因此,空间变得不能从物体中辨识,它们的合成超越了惯常的经验,它们的知觉的模式保持了它们的游离与聚集。

    三、永恒的宁静

    在莫兰迪的油画作品中,我们会发现,画面的视觉效果除了形式的跃动,一个总体印象上的运动和平静变得相互纠缠。于是就给观者创造了这些视觉感受:在他对画面形式的凝视下变为物体和物体颜色的价值、轮廓和线的结构。它们的摆动好像在一个轴心上旋转,这些生动的结构因此也被叫作循环。这种画面是一个安静的自我控制的程序,在其中一个罐子、一个瓶子,或者一个花瓶的出现是为了归还它们原始的二维的表象,物体退回背景并且不断地从中更新出来。在一个永远重复的循环中,它们提供并明确了存在。不管怎樣,比起仅仅存在的东西也就是一个仅仅的客体保持的再现,它有更多的生命力和气势。我们辨识的一般物体在莫兰迪的油画和素描中回避了瞬变状态,因而,它们的这个特性变得更加清楚。对于莫兰迪来说,时间是一个自持的、揭示的因素,因而他颠倒了早期静物画的意义。我们在他的画中所看到的时间循环的自然,抑制了物质的腐败。静物“虚荣”或“死亡纪念”则无关于此。它们是一座宁静的孤岛,提供它们自己的稳定性和平衡。恰好因为在它们中退回它自己,因而,时间的流程似乎在自我更新,它们不能被消极的力量动摇。“寂静呈现于一个瓶子、一个碗、一个罐子的轮廓。”像沃尔特-哈默-特弗雷茨(WalterHelmut?Frits,1929-1983)在关于莫兰迪的诗歌中写的那样:缘于摆动的引入,这个平静不是来自于任意的地方,而是在画面本身中被创造。因此,通过一个矛盾表达的方式,观者从这些作品中获得了自然的经验:时间驻足于它们的安宁中,它有一个永恒的坚固性。从我们的经验中我们仅仅知道一种时间的流程——一个时间的存在描述了一个消失的限定。在他的画面中,一个时间的顺序让观者参与其中,在他经验的中心是充满喜悦和非实体的。物体同它的自我具体化一样是无实体的。在飞逝的时间的中心,艺术家有能力以对物的描绘创造一个坚固的世界。

    四、结语

    绘画对象的单一注定了莫兰迪与那些所谓的时髦绘画无缘。时至今日,当我们重新打开莫兰迪的画作时,会有一种强烈的震撼油然而生,原来他的作品并非千篇一律,它呈现了风格各异的姿态,而且这些差异并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更是一种内在精神气质的不同。它并不是对同一物体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善于捕捉物体在不同时间阶段的不同特点,飞逝的时间仿佛在他的作品中获得了永生,不同的观看方式和不同的时间阶段记录了同一对象所经历的某一段独特时间。一个个瞬间被捕捉凝固在画布上,因而具有了永久的生命力,而这一幅幅作品之间又是连续的,有某种内在的联系,时间仿佛通过这一张又一张的油画凝结起来,故克来尔称之为“莫兰迪的沙漏”。时间的凝结和某种观看模式的积累导致了它的奇妙性。正如维塔里(Lamberto Vitali)所说:“一种持续的更新只属于少数人所能做到。”莫兰迪对单一物体的写生完成了一个新的观察方式方法,这就是人本质上具有多种观察物体的方法,同一物体在不同的观察方法上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形态,随着这种观看方式的不同,同一对象会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态。[6]莫兰迪通过写生,拓展了人的视觉经验,让我们发现了新的审美高度和人的视觉经验的无限性。观看方式既取决于物体本身,也取决于个体的观看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莫兰迪对我们意义重大,同时也为当今危机重重的绘画界树立了一个典范,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参考文献:

    [1]Renzo Renzi.LA CITTA DI MORANDI[M].Cappelli editore,1989.

    [2][3][4][5]章晓明.看与思——莫兰迪的静物世界[A].许江,焦小健.具像表现绘画文选[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327.

    [6]司徒立,佥观涛.当代艺术危机与具象表现绘画[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9:60.

    作者单位:

    河西学院

相关文章!
  • 从“真光”到“联华”

    位晓宁“若得其道,—本万利,不得其道,一败涂地,请先言其道。”[1]一一罗明佑一、电影经营的萌芽—开办“真光”罗明佑(1900①-1967),祖籍广东番

  • 舞台美术设计与戏剧的艺术特性

    高焕香【摘 要】戏剧与舞台美术设计具有紧密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现代戏剧中的舞台美术属于综合体,是戏剧、一度、二度和三度创

  • 钢琴曲《阿坝夜会》演奏分析

    摘 要:钢琴曲《阿坝夜会》是钢琴组曲《巴蜀之画》中的第6首,是由著名的作曲家、教育家黄虎威先生在1958年根据家乡四川的民间音乐的音调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