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参与科普项目研究发展科普期刊的途径

    【摘 要】科普期刊肩负传播知识、普及科学的社会责任,是我国科普事业的有效载体。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科普期刊单一的传播形式已不能适合广大读者的需求,也成为制约期刊发展的障碍。科普项目能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助力科普期刊多渠道发展。文章以《农村新技术》为例,探索科普期刊参与科普项目,带动期刊发展,提升期刊影响力的途径。

    【关 键 词】科普期刊;农村新技术;科普项目

    【作者单位】黄晓峰,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期刊社。

    科普工作事关国民科学素质水平,事关国家科技综合实力的提升,事关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民族的兴衰。2016年7月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确定了一系列科技创新任务,在“加强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部分中强调,“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学精神和创新文化的传播塑造,使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运用和参与科技创新,进一步夯实创新发展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科普期刊是科普宣传的有效阵地,理应在科普事业及科技创新中发挥知识传输作用。《农村新技术》是“面向农村,服务‘三农”的品牌科普月刊,创刊30多年来致力于“与农民交心,帮农家致富,急农民所急,想农家所想”,普及农业知识,为广大农技人员和农民提供新、精、准、实(用)的生产技术,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农村新技术》为农村科普事业搭建起信息传播桥梁,成为有影响力的科普平台。

    近年来,《农村新技术》承担了“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技术培训及应用示范”(合同编号:11-31-02)、“重金属污染及健康危害的防治科普与传播模式研究”(合同编号:桂科能14123004-5-3)、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科普传播模式创新与应用研究”(合同编号:桂科能14123004-2-1)、“新媒体视野下科普传播模式研究”(基研专项1609)等一系列科普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普及科学知识,引导目标人群了解和学习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生活技能,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水平。在新媒体环境下,科普期刊如何参与科普项目,有效融合科技资源,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成为科普期刊需要思考的课题。本文将分析科普期刊的传播现状,总结《农村新技术》在参与科普项目中的成功经验,探讨科普期刊参与科普项目研究,带动期刊发展,提升期刊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一、科普期刊传播现状

    国民素质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对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我国,科普事业离不开科普产业、文化产业的协作,而科普期刊是科普产业的重要内容,是高度凝练的文化产品。科普期刊生产的科普产品(期刊及衍生品)或服务(读者服务)形成独具特色的科普文化产业链,促进科普产业的繁荣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新传播媒介的出现,创新思维的转变都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知识传播的途径和结构。双向式、动态、注重互动的新媒体,冲击着传统科普期刊知识传播的方式,自上而下、俯視、单向、静态的科普传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公众理解科学、掌握科学技术的需求。2015年,在中国科普期刊十五周年汇暨媒体融合沙龙上,中国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余昌祥指出,在科技类期刊中,科普期刊为455种,大约仅占科技期刊的1/10,很多科普期刊在互联网的巨大冲击下已经停刊或处于维持刊号的状态。科普载体慢慢从纸媒转变为融合视听、网络等多元化的形式,可见,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科普传播的格局。科普期刊如果单凭自身力量进行单打独斗式的科普传播,将面临生存危机。

    二、科普期刊参与科普项目的必要性

    面对来自新媒体、体制改革等的多方面压力,科普期刊必须寻找新的出路,而参与科普项目研究,共建共享科普资源,是调动科普期刊参与科普事业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必由之路。参与科普项目能使科普期刊具有科普自觉、建立科普自信,使其成为传播科普知识的强大阵地。从科普期刊履行社会责任、科普期刊自身发展等方面看,科普期刊具有参与科普项目的必要性。

    1.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

    作为致力于服务“三农”的科普期刊,《农村新技术》承担着传播农业生产技术、普及农业科学知识的社会责任,是帮助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有效载体。农民读者文化水平较低,《农村新技术》就把最新的农业科研成果和技术转变为通俗易懂的文字,再以图文并茂的版面展示给农民读者,使他们乐于接受新技术、新知识,并真正运用到生产生活中,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在新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科普期刊要履行这一社会责任,发挥其最大的社会效益,就不能故步自封,需跳出纸媒当道的思维,拓宽运营渠道,参与到科普项目中,从项目中获取发展资源。

    2.科普期刊发展的趋势

    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出版、网络传播颠覆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单一化的纸介知识传输已不能适应广大读者多元化、个性化的知识需求。传统科普期刊面临转型和融合的抉择。在出版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推动下,《农村新技术》与大多数科普期刊一样,加入各大数据库,建设专属网站,开辟微信公众号,探索资源共享与数字出版的新模式。从运营效果分析,这些出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农村新技术》的知名度,提高了期刊的影响力,但产生的经济效益很有限,难以维持期刊的正常运营。

    要解决重重困难,参与科研项目,强化自身实力,无疑成为科普期刊转型的有利契机。科研项目中的科普活动有政府做强大的后盾,科普期刊参与其中,不仅能获得政策扶持和资金调配,还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一大批专业性强的作者,通过项目辐射扩大读者群。

    3.科普研究的需要

    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以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为重点人群,广泛开展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这是新时期我国加强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科普期刊与读者即科普对象直接对接,可以开展全面互动,而且持续时间长,有利于掌握民众对科技知识的具体需求,是科普工作是否发挥成效的最敏感的触角,能为科普能力建设和科普传播模式建设提供最鲜活和最有说服力的研究素材。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庞大,以农民为研究对象的科普研究意义重大。《农村新技术》创刊30多年,深知广大农民对科学技术的需求,了解不同时期农业生产的特点,积累了丰富的资源。科普项目可以借助《农村新技术》丰富的内容资源、读者资源和品牌资源,更好地发挥科普平台作用,为科普研究收集材料,为政府制定有效的农村科普政策服务。

    三、新媒体环境下科普期刊参与科普项目的途径

    科普研究项目中,均会针对当前社会热点难点设计科普环节,如组织或参与大型科技活动、开展技术培训、多渠道多元化传播科普知识等,这些环节与科普期刊发展路径非常契合。因此,项目带动战略是加快科普期刊转型与发展的有效途径。科普项目支撑力强、辐射面广,依托项目的实施,可以设计有利于期刊科普平台搭建的关键环节,带动科普期刊快速、持续发展。将科普期刊和科普项目结合,不仅促进科普项目的有效实施,而且项目的实施可以推动科普期刊发展,互利共赢。总结近年来《农村新技术》实施的科普项目经验,在新媒体环境下科普期刊发展与科普项目融合,大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参与大型科技活动,扩大期刊的社会影响力

    科普项目种类多、涉及面广、活动丰富,仅每年从国家到地方就有许多大型科技活动,如广西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活動周广西活动、十月科普大行动、广西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惠民服务活动等。这些大型活动均由政府组织,主流媒体舆论造势力度大,能吸引众多目标群体参与。《农村新技术》凭借自身资源,依托政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每年积极参与到政府组织的这些大型科技活动中,深入农村为农民朋友送去科普读物,使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吸引力、辐射力和带动力迅速提升,扩大了期刊的社会效益。

    2.利用新媒体渠道,搭建全媒体立体化科普平台

    科普期刊参与科普项目实施,必须要有前瞻性。不仅要发挥科普期刊的传播优势,还要借助科普项目的政策与资金优势,进行技术升级、平台拓展、内容创新,进行融媒体建设,搭建起线上有内容、线下有活动的全媒体立体化科普平台。

    在实施“‘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科普传播模式创新与应用研究”项目时,《农村新技术》跳出纸媒单一的传播思维,利用新媒体渠道资源,在科普项目实施中融入声像制作、科普网站、微信、APP等,搭建立体化的科普平台,形成专业化、高水平的立体化科普模式,全方位地展示科普内容。《农村新技术》不但在杂志开设栏目,而且建立了专属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同时还在《农村新技术》网站开设《美丽乡村》板块,读者不仅能在网站查阅到每期杂志上刊登的清洁生产技术,还可以看到农村科研新成果的视频;建立的《农村新技术》微信公众号,主动推送清洁生产技术,让读者及时了解最新科技发现和科技创新成果。在《农村新技术》的微信公众号中,读者不仅可以浏览单篇文章,还可以通过“阅读原文”跳转链接到网站,获取更多相关内容。这种从静态到动态的传播方式,让目标读者更容易理解枯燥的科学知识。

    通过实施科普项目,《农村新技术》搭建起了立体化科普平台,融入更多社交化因素,通过纸媒介绍、声像展示、网络互动,让受众参与到科技创新中,体验科技发展的乐趣,从而获得科学判断及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真正提高受众的科学素质。这是一种将科普工作与科普受众放在同一位置,实现双向交流、平等互动,促进公众乐于参与、易于理解的以科学活动为核心的现代科普形式。

    3.整合项目资源,打造品牌栏目

    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提高民众科学素质,是科普期刊的重要使命。科普期刊的栏目是彰显期刊宗旨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窗口,也是读者获取科普内容的源泉。《农村新技术》一直以来非常注重栏目设置,除了《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生活》等栏目,还根据申报的科普项目内容,依托项目的优质科普资源,有效整合科普内容,开设专栏,对项目进行特别策划,结合农业技术研发生产,普及现代农业知识,推动农业资源向科普资源转化。例如,“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主导的活动,在实施“‘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科普传播模式创新与应用研究”项目时,《农村新技术》开设了《美丽乡村》栏目,为项目受众群全方位、多角度地传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的实用技术。该栏目传播的技术和方法实用性强,深受读者喜爱,成为期刊的品牌栏目。

    《农村新技术》在实施“新媒体视野下科普传播模式研究”项目时,又开设了《乡村音画》栏目。该栏目只刊登生产生活技术的简介,读者想了解详细内容,需用手机扫描简介文字后面的二维码方可收看相应的视频,动态化地展现科普内容。这是在传播形式上的“跨界”,是与视频、音频、网络技术的融合,是不同手段的组合传播,更是科普内容传播的一次提升。在读者阅读方面,既升级了阅读模式,又增强了阅读的体验价值。《乡村音画》也成为读者喜爱的一个品牌栏目。

    4.强化服务意识,吸引更多读者

    在新媒体时代,科普产品越来越丰富,读者对科普服务内容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原有普适性、大众化的理念已不能适应传播要求。科普期刊要增强服务功能,强化服务意识,深入了解读者特征,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科普内容。在科普项目资金的扶持下,《农村新技术》通过开展科技下乡、“美丽乡村科普行”等活动,深入农村,了解农民急需的生产、生活科普内容。编辑再根据读者需求组织优质稿件,刊发实用、针对性强的科普文章。除了生产技术,《农村新技术》还根据市场变化,为农民读者精心挑选可行性的致富项目。《生活百科》等经典栏目更是融合科普项目主题,为农民读者传播提高生活质量的科普文章,深受读者喜爱。

    5.建立精细化项目考核体系,促进期刊提质增效

    《农村新技术》在申报科普项目时,就建立了一套切合期刊实际、行之有效的科研实施与科普期刊发展相结合的机制,制定市场调查、前期策划、具体实施、过程控制、结题验收等全过程的项目管理制度,形成精细化的项目考核体系,为推进项目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和创造条件。项目责任落实到人,对项目责任人及相关研究人员进行量化管理与考核。严格考核体系,才能实现“期刊带动项目落实,项目促进期刊发展”的目标。

    科普期刊在项目实施中是重要抓手,其内容质量和传播力是关键。一个品牌期刊必须严把编校、排版、印刷、服务质量关,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才能打造期刊良好形象,增强读者忠诚度和黏合度,让读者乐于接受。科普产品的可读性取决于质量,它是期刊打造品牌的关键,也是科普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

    6.分工合作,编辑团队得到锻炼

    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与如期结题,需要项目团队具有很强的执行力。科普期刊参与科研项目,期刊编辑则成为项目组的主要成员。科普项目有严格的考核指标,为了顺利完成项目,项目组的编辑必须分工合作、全力以赴,进而在无形中形成促进编辑人才团队成长的机制。

    实施项目要参与大型科普活动,编辑要策划活动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还要灵活处理活动现场的具体情况,这既能提高编辑策划能力,又能开阔眼界,提升素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编辑能接触到各行业专家,得到向专家学习的机会,与专家建立良好的关系,可向专家约稿或者进行技术咨询。下乡调研和宣传能让编辑走出埋头编稿、闭门造车的狭小空间,得以走进田间地头,贴近农民,了解农村现状和农民需求,使编辑选稿更有针对性,期刊内容更接地气。要建立多媒体科普平台,促使编辑主动学习新媒体知识和技术,适应新媒体传播特点,胜任新媒体环境下的编辑工作。项目的申报和验收,从一开始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到最后的结题验收报告,整个过程中需要撰写大量的材料,这对编辑的文字能力是极好的锻炼。可见,科普项目能使编辑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为期刊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梁小建,孙明,张品纯. 试论科普期刊参与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机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1):19-22.

    [2]桂小玲. 新形势下中国科普期刊发展的战略选择[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13(z1):1-3.

    [3]朱效民. 30年来的中国科普政策与科普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08(12).

    [4]向淑君. 科普期刊发展的多维视野[J]. 中国出版,2008(4):43-46.

    [5]周建强. 科普产业研究[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6]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4)[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相关文章!
  • 大学生微纪录片创作中视听语言

    黄慧 董晓红 樊瑞香<br />
    摘 要 微纪录片已成为大学生影视创作的艺术类型之一,大学生进行微纪录片创作有一定的优势。通过分析大学

  • 近代报人黄天鹏的新闻精神

    何冬梅<br />
    [摘要]我国的民族报业在民国初期开始朝着职业化的方向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新闻人才,他们怀揣着新闻理想,践行着新闻精神,

  • 融为一体:共享单车建构的传播

    胡璞<br />
    摘 要 移动出行是未来交通发展的大趋势,作为移动出行代表的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城市主要出行方式并在改变着人们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