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智障生唱歌识字的几点尝试
徐申梅
摘要:智障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普通学校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极易被同学疏离,从而变得更加孤独。每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同学的认可、老师的赞许,普通学校里的智障生更是如此。一方面,他们的内心迫切需要得到外界的呵护与帮助;而另一方面却又因先天的缺陷或脆弱的自尊(抑或是自卑)而羞于主动去寻求别人的帮助。师者,教书育人,不仅仅是面向正常的孩子,更应该以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去对待这个特殊的群体。本文就如何提高普通学校里的智障生的唱歌能力,做了一些探讨与尝试。
关键词:智障生 ?关心 ?识字 ?唱歌
引言
在我们这所乡镇小学,有为数不少的特殊学生。这些学生,一出生,不幸便与之俱来。有的患有自闭症、多动症,有的智力低下、口齿不清掌握得不熟练,更令人同情的是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并没有进入更适合他们成长的特教学校就读。他们甚至听不懂老师讲课,简单的识字、算数都不会。那怎样尽可能地让他们多学习一些,甚至是发现并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呢?于是,在课堂上我总是有意识地关注他们、鼓励他们、帮扶他们,哪怕能教他们多认几个字、多唱一首歌,我也会觉得意义重大。
学生基本情况:
性别:男 年龄:8岁 三年级智障生
问题及行为表现:
1.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极差;2.意志力差,思维反应慢;3.情绪波动大,喜怒无常;4.好动,总招惹别人;5.记忆力极差。
案例分析:
通过观察、家访、各科老师的反映,了解到该同学有重度的智力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广度非常狭窄;情绪不稳,自控力差,易做一些极端的事,常招惹同学,喜欢偷拿同学的学习用品,与同学相处关系紧张;记忆力差,学习新事物要经过无数次的重复才能学会一些知识,若不重复学习,又会忘得一干二净;懒学,有惰性,常常逃避新知。但也发现他比较喜欢音乐课,能大声唱歌。作为三年级的学生,他的数学能力:5以外的加减法掌握得不熟练,10以外的还需掰手指计算;语文能力:只识“大”“小”“多”“少”等极其简单的汉字;音乐能力:节奏感较强,但因不识字,唱歌时只发音节a音,唱歌时注意力也只有两三分钟的时间。懂礼貌、爱劳动是他优点,情商要高于智商。
采取的方法及实施过程:
就着该同学还比较喜欢音乐课这一点,我决定從激发他的唱歌兴趣入手,以提高孩子的识字欲望,做到能够无障碍地歌唱,从他歌唱中帮助他找到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以此激发他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弯下腰看他们,才能以他们的视角去看世界想问题,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引导他们,从而获得较好的效果。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习的催化剂
课堂上与该同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他喜欢我这个老师,这样才有可能走进他的内心,让他听我的话。首先我改变直接叫他名字的做法,我叫他宝宝,让他知道,他在我心中是个宝贝,让他感受到他是被老师放在心里呵护的。他非常喜欢我这样称呼他,我每次这么叫他,他都笑得特别灿烂。他家境差,他没有水杯、铅笔盒等生活、学习用具,我就以奖励他识字的方式送他需要的东西。当看到他拿别人的橡皮时,我就走过去悄悄告诉他:“只要你每天认几个字,明天你就有橡皮了。”现在他每次见到我都会主动抱我,拉我的手去教室唱歌给我听。
二、发挥小助手作用,助力唱歌识字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道:“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不同的儿童要达到的知识水平和范围不同,所走的路各不相同。刚开始我利用课余时间教他唱歌识字,但坚持不了几次,他就不愿意学了,甚至看到我就躲起来。后来我想到了榜样的力量,于是我发动全班同学助力该同学。课上,学完《大树妈妈》歌曲后,我就激励全班31个小老师上黑板教他认歌词,一首歌由多个词,一人教一个。很快地,他投入到认字当中,我发现他也喜欢这种形式的识字方式。甚至后来他自己找同学来教他,效果也显著,很快一首歌可以认识一大半的词。
三、巧用歌词字卡,辅助唱歌识字
当其他同学都学会《小鸡的一家》歌曲时,我给同学们排序编号,再给歌词编号,接着请每人拿出一张纸卡,抄与自己编号一致的歌词,然后请他逐一地认读同学们手中的字卡,同学们负责教他读他不认识的字词。这样的识字方式迎合了他的喜好,只见他不停地穿插在同学们中间,同学们或大声或小声、或一遍或两遍地教他读,他也认真地跟着读。我则在一旁一边巡视,一边寻找到他的学习盲区,以寻找方法帮他去战胜难点。活动结束后,我们惊喜地发现,除了“两翼扑扑”“向人报喜”两个词语不认识外,其他30个词他都会了,效果很显著。下节音乐课,我针对他不认识的“两翼扑扑”“向人报喜”这两个词语强化辅导,他很快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四、变换角色,吸引学习注意力
教他识字,常常前面教,他后面就忘,后来找原因时,发现他不喜欢看字,生字只瞟一眼,因而反复识认都记不住。为了激发他关注生字,我请他当小老师,抽查全班同学的歌唱情况,他非常激动地接受了这一任务,我趁机告诉他,当老师需要手指歌词给同学们唱,他点点头同意了。当他思想开小差时,我就在旁边小声地提醒他。甚至我也加入被检查的行列,还故意唱错词,让他帮我纠正。直至全班同学都检查完毕,最后让他自己检查自己,此时他也将《大树妈妈》唱会了。同学们自发一阵热烈的掌声,为他高兴,他也神情激动了好久。
五、编配《姓名儿歌》,培养不断学习的兴趣
对这样心智不全的孩子,每一种学习方式持续几节课后,他就会厌烦而不愿学习,所以我不停地变换方式,来保持他的学习兴致。一次上课,我拿起音乐记录本,准备发下去,哪知该同学快速地走到讲台旁,从我手中接过本子,大声地念起本子上同学的名字来。我一下子有了灵感,他喜欢发本子就让他发,正好借这机会,让他将全班同学的名字认会,也是增加他词汇量的一种途径。于是我宣布该同学为音乐小组长,负责发放同学们的本子。他高兴地接受了这一任务。当他遇到不认识的字时,热心的同学们小声地提醒他。发完本子,他长舒了一口气,同时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一段时间下来,全班32名同学的名字他能够认出一大半了。随即,我又出一新招,将同学们的名字编配上旋律,我采用的是熟悉的歌曲旋律配名字的方法。比如《小星星》歌曲旋律,配上他不熟悉的同学的名字来歌唱。这样有趣味的演唱方式一下子激发了他唱歌识字的积极性,只见他拍着手,摇头晃脑地加入同学们的演唱,小脸因太认真而涨红。结束后,其他同学一边又忙着投入下一批同学名字的旋律编创中。这种方式既促进和保护该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又给班上其他同学的编创能力提供了发展空间,极大地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谓是两全其美。
六、利用打击乐器,激发学习兴致
该同学在课堂上从最初的在座位上坐得住两三分钟,到后来的七八分钟,但我觉得还可以更久。一天,他的一个小小的动作启发了我,当时学生们在唱歌,该同学用手伴着音乐敲凳子,我发现他的节奏感非常稳,于是我利用“打击乐器给歌曲编配节奏”方法,激发他的识字、唱歌热情。课堂上,我要求每位同学都要会唱新学的歌,这样才有资格使用老师的打击乐器,如鼓、沙锤、响鈴等。复习完歌曲后,我就开始抽查同学们的唱词心胸狭情况,我采用的是逐句检查,即我随意抽,抽到哪句就唱哪句,其目的是既可以检测同学们的唱词能力,又通过逐句抽查同学们的演唱,激发该同学的逐句观察歌词的兴趣。在他不看黑板时,我时不时提醒他看黑板,若唱不出来就玩不了打击乐器了。
果然,这招管用,他耐着性子跟在被检测的同学们后面看歌词并歌唱。全班三十二个学生,八句歌词,每句歌词相当于反复唱了四次,当然,我特意在该同学不熟悉的词句那里,反复抽查,以帮他熟记词句。他坐在最后一组第一位,轮到他唱时,与我预期的一样,他很顺利地唱了出来,中间都没打绊。同学们由衷地给予他热烈的掌声,高兴和自信洋溢在他的脸上,我也不放过任何一次表扬他的机会,赞扬他的声音很洪亮,鼓励他好好唱,将来当个歌手。他很认真地听着我的话,后面的表现也很棒,打击乐器伴奏演示中,他中规中矩,跟着同学们排着队依次来演示,一改往常的耍赖和抢夺,融入集体的学习氛围中。
学期结束,在我设计的“班级小舞台”活动中,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歌唱中,一边歌唱,一边还有节奏地舞动着双臂,脸上是满满的自信,同学们也被他的情绪感染着,都情不自禁地舞蹈歌唱起来……风景这边独美,这是多么美好的场景啊!我想,只要我们热爱每一个智障生,永不放弃,不敢说这些特殊的孩子都能拥有姹紫嫣红的春天,但至少会让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该同学在唱歌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具体表现为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上课由原先的两三分钟注意力时间,到能保持课堂十五分钟的注意力,遇到他会回答的问题,能积极举手回答,现在能唱七八首简单的儿歌了。 工作中,我深深地认识到随班就读的特殊生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不能使他们产生厌恶学习的情绪,而要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有利于这些特殊学生成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