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

    韩露

    摘 要: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影响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也在逐步改变和革新,以适应时代的步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已经落后了,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本文将从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改革措施等层面交流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学改革

    前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计划中的重要环节,已被纳入高职院校的必须课程体系。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技术从方方面面引导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之间。学生已经厌烦了被家长、教师和长辈的约束和管控,朝着自我个性、独立成长、自由发展的趋势转化,陈旧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难以引起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如从前。

    一、教育现状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和普及,互联网+时代的海量信息、碎片化的知识和虚拟的网络环境传递给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双重享受。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被新媒体技术引导着向个性、独立、自由和价值观的方向发展。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是高职院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严峻挑战。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通过板书将课程知识灌输给教室里的学生。这样的上课方式缺乏了和学生的互动教学、学生感受不到关注,学习兴趣会下降、学习的热情会被浇灭,从而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即是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冲击和挑战,也是这门课程改革和创新的方向和机会。借助新媒体的机会,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理念,设计的全新教学方案,考虑到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变化特征,开创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全新局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高校学生,是教学计划的主要目标,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关键性影响,因此可以通过调查研究获知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调整教学需求[1]。

    二、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受新媒体技术的影响容易混淆自身心理发展现状的认知,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容易出现不良心理特征、心理情绪产生不良变化,从而影响心理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思维、情绪、自我意识和性意识都更容易被新媒体的信息和环境所影响,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须结合新时代的互联网特征做出创新和改变,来积极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会产生自卑心理和自闭心理,内心缺乏力量,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方面容易受到诱惑,会产生和相互传递负能量和消极情绪。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的高度密集性更会产生群体变化和受到负面引导,在互联网功能进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虚拟的网络环境和可互动交流状态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会有依赖感和心理寄托。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进入了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当中,这门课程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贴合实际、教学理念深入大学生心灵,课堂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教学知识内容紧跟时代步伐,能够对一些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2]。

    然而,课堂教学模式还受从前的思想政治教学理念影响,并没有真正做到符合全部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需求和适应情况。因此,要从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做出研究和调查,了解的真实情况和实际需求,才能做出科学和正确的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形成能适合时代需求的教学理念革新。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情感和认知意识都尚未完善,所以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任重道远。

    三、改革措施

    1.合理教学内容

    当前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受到教学设备和教学方式局限和阻碍,两个重要的课程中的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全面展开,往往是理论课是主课,而实践课就变成了辅课。基础理论课在大学生的眼中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实践课更能引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因为,在实践课成中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甚至就是产生于实际生活中去,所以就是即学即用。然而,理论指导实践且来源于实践,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也没有主次之分。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要把握好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实践课程的体验、学习和运用。充分发挥两者的实际作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新型教学方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群体的特征和需求,教学要以学生为目标,注重教学内容要结合现实生活来调整在不同环境下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视频教学、网络教学、能互动参与的教学平台结合案例教学法、小组交流法、团体互动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体现当前的课程教学内容[3]。

    3.提升教师素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高质量的课程,在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门课程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师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大学生群体是一个趋于完善、自我意识独立和心理变化快的群体。优秀的教师有着严格的教学要求、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强力的把控大学生课堂的教学手段,能够用心对待、上课有激情能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所以,不仅要挑选好精英教师,对教师的教学素质、教学理念也要符合教学要求。

    结语

    在新时代环境下,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做出改革和创新,合适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能对大学生群体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迎合其心理变化和成长需求,是大学生素质教育计划的有效体现。

参考文献

    [1]黄日健,李艳萍.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10):6-7.

    [2]周虹.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17):135-136.

    [3]羅兰芬,谢枢,林漫森.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9):174.

相关文章!
  • 让阅读成为习惯

    赵静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习惯十分重要,因此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增强对语文的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浅谈初中生互批互改作文的一些

    周新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样,学生的作文要想写得生动形象,也要有永不枯竭的源头。鲁迅说过“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