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类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赵治浔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经济也随着崛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同时,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会计类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出现新的要求,给农业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本文首先对农业类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阐述。
【关键词】 农业类;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 ? ? ? ? ? 文獻识别码:A? ? ? ? ? ? ? ?文章编号:2096-1073(2020)02-0066-67
A Probe Into The Training Mode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ZHAO Zhixun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0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y,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with the rise.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lso has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talent demand of accounting specialty, which puts forward new challeng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for accounting majors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agriculture; accounting major; talent training; model
1? 农业类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在我国目前的众多高等学校专业教育中,财经类尤其是会计类专业始终是很多学生报考的热门专业,即使是在农业院校亦是如此。然而与招生规模扩招情况相反,当前的会计专业学生的毕业就业却成了越来越困难的问题。首先,很多高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其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实际用人之需有很大的出入,众多毕业的会计类学生不符合实际的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其次,人才培养机制较为落后。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重理论、轻实践”。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必备的内容学习成为了流于形式的样子,不利于专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最后,会计类的专业学习内容设置也有不合理的部分。比如说,很多专业知识学习内容重叠,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低、系统化不强。由此可见,在会计类学生就业困难、各高校专业教育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农业类院校的会计类专业要想在人才培养中既凸显自己的培养特色,就必须厘清当前人才培养的优势与弱势,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与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整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不断优化现有的教学手段,切实提高自身的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类人才。
2? 农业院校涉农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缺乏农业特色
高校所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影响具体的专业教学方式与教育手段,直接决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农业类会计人才培养,无疑是要有很强的“涉农”性,其人才培养明显要针对农业企业等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单位。然而当前农业院校的会计类专业无论是在培养目标还是培养方案的具体制定上,都没有体现出相应的农业特色,却与其他综合类以及专业财经类院校的会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主要课程设置很相似,不具备自身的农业特色。甚至有些农业院校的会计类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只是参考财经类院校的相关专业培养目标与方案等做了一些不明显的修改。
2.2? 教学方式脱离实际用人需要
农业经济迅速发展之下,其对农业会计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当前的农业经济更加需要具有发散思维,能够创新性地解决问题、能够针对突发状况展现出提出理解、分析和进行决策的专业人才。反观目前农业类院校的会计类专业教学方式,仍然采取较为传统、刻板而单一的单项理论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知识学习地位,“填鸭式”理论教学,使农业类会计专业学生逐渐失去重要的思考问题能力,他们很少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与问题解决,“高分低能”的教育方式大大削弱了农业院校会计类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其不能符合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2.3? 课程设置缺乏专业性与科学性
很多农业类院校的会计类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时,都采用了照搬财经类院校的会计类人才培养方案,这也就无疑导致他们在授课教材的选择上也出现同样的情况。由此带来众多知识结构不平衡、课程研究体系不完善以及研究课程体系不灵活的后果。因此,农业类院校的会计类人才培养没有能够体现涉农特色的专业授课教材,学生使用的仍然是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指导的教材。同时,教材教授内容的重复性等一般问题也出现在农业类院校的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来。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不难看出,农业类院校想发挥自己的农业特色来培养适应农业类企业单位的社会应用型人才,就变得雪上加霜。
2.4? 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众所周知,当前农业院校里的会计专业起步较晚、发展速度也是比较慢的,这样面对重重发展困难的新兴专业要想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然而反观当前农业院校的会计类专业师资,大多来自于财经院校的毕业学生,这一群体的最大弱点就在于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功底,同时由于他们没有从事过农业企业以及其他农业经济部门的具体实践工作,因此就必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实践经验。这就严重阻碍了农业类院校会计类教育的质量提高,不利于该专业出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用人需要相契合。
3? 农业类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3.1? 科学完善农业类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不能照搬照用,一方面必须以具体的院校类型、政策、市场需求以及院校级别等为依据,另一方面还要积极突出学校特色。例如,农业类院校的会计专业就必须时刻以弄农业发展为背景,人才培养时刻以服务地方的農业经济为目标,使学生所学要符合农业的系统发展要求。对于不同培养要求的学生,也要注重科学制定具有人本性与差异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使相应的教师在不同的教学课堂上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3.2? 参考国内外高等农业院校的先进培养经验
美国已经在涉农会计培养方面积攒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可以为我国当前的涉农高校会计培养提供借鉴。一方面,在涉农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制定上,美国高校提出,最重要的就是农业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即在农业经济事件的处理上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快速适应现有的农业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大力推动农业类院校与相应的地方农业企业及相关农市事业单位建立密切的人才培养联系,推动农业类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例如,学校与农业企业联合创建学习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践课程与假期时间里不断加强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大力提升培养农业类院校会计类学生的实践能力。
3.3? 以社会实际经济发展需要为导向
在科学技术的助力推动下,我国的农业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步伐,当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已经突破国门,以更加活跃的身姿出现在国际经济的舞台上。在这种农业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农业类会计人才培养就必须紧跟时代经济发展的步伐,以社会世纪经济发展需要为导向,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例如,针对全球化经济对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制定创新性的农业会计培养目标,编纂适合农业经济国际化发展需要的教材,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元化机会的同时,紧跟国际经济发展的动向。
3.4? 完善农业类会计理论的教学体系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理论知识的教学是任何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各学科人才培养的最主要内容,农业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亦是如此。因此,培养涉农会计人才,必须积极创新理论教学,科学合理地构建起有利于培育创新性与复合型人才的理论教学体系。例如,教学要始终保持以务实为底,坚持“厚基础”和“宽口径”相结合,促进“通才”与“专才”的融会贯通。以科学的教学体系,来保障农业类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性与系统性,努力提高农业类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 雯. 农业高职院校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四川农业? ? ? 大学,2017.
[2] 李 鹏.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浅谈——以山西运城? ? ?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财会学习,2016(19):221-222.
[3] 张 蕾.市场需求视域下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 ? ?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6(14):44-45.
[4] 耿晓媛.高等农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开封教? ? 育学院学报,2013,33(08):89-90.
[5] 卫欣怡. 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涉农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 ? 安徽农业大学,2013.
(编辑:赫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