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曾吉枰

    【摘要】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学科,还具有一定的人文性,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进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凸显语文的人文素养。因此,立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对传统文化的渗透途径进行详细地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关注和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针对语文这一学科来说,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学科,还承载着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可以说,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渗透传统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和重视传统文化渗透工作。

    一、语文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渗透

    1.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重要性分析

    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诸多道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将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到语文课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传统文化地渗透,可促使学生在传统文化中,使枯燥的文学课程更加活跃,进而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就初中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其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均有一定地提升。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进一步有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而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就初中学生这一群体来说,正处于青春期,正值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中,通过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观念、思想等进行详细地感受,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4)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传统文化是在中国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发展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通过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充分地感受,使其自觉承担其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感召下,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2.渗透现状分析

    就目前而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渗透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的意识不够到位。部分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并未意识到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依然将教学的重点放到教材知识、内容的讲解上,忽视了语文传统文化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时候,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合理,导致传统文化渗透效果不甚理想,严重制约了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分析

    1.挖掘教材,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内容教学中

    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经典名著、优秀文章,并且这些文章中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因此,教师在语文教材中开展传统文化渗透的时候,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挖掘,明确传统文化内涵,并将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结合,达到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例如,在“愚公移山”中蕴含了“坚持和毅力”的传统文化,在“论语十则”中蕴含了“思想道德、学习方式、学习立场”等传统文化,在“茅屋為秋分所破歌”中蕴含了作者高尚的品质等。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必须对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将其融合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全面提升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

    2.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实施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

    (1)在实施传统文化渗透的时候,教师可充分借助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结合课文中所蕴藏的传统文化,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促使学生在直观的视觉刺激下,不断提升传统文化渗透的效果。例如,在“安塞腰鼓”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安塞腰鼓”这一传统文化进行直观地展示,同时将内蒙古的马头琴、傣族的孔雀舞、彝族火把节等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详细展示,促使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在实施多元化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传统文化的学习。

    (3)在加强传统文化渗透的时候,还必须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有效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强化传统文化渗透效果。例如,在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讲解中,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时候,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升自身的忧患意识,并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渗透。

    3.结合实践,提升传统文化渗透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不要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应突破课堂的限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并在文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提升传统文化渗透的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在开展教学完成之后,必须改变传统的实践方式,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实践作业,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可开展“中国成语大会”“朗读者”“猜灯谜”“猜字谜”等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传统文化的乐趣,并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4.增加传统经典阅读,强化传统文化渗透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突破教材的限制,关注并加强学生的阅读学习。同时,加强传统经典著作的阅读,也是实现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途径。据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早读时间、课堂时间以及课下时间等,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经典的文章阅读,进而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教师可将唐诗宋词等富含传统文化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不断提升传统文化渗透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结合语文的人文性,优化和更新教学模式,全面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实施多元化课堂教学手段、结合课后实践、增加景点篇章阅读量等,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

    参考文献:

    [1]梁维林.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78.

    [2]张录寿.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J].学周刊,2020,(01):47.

    [3]李举旗.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52.

    [4]高晔.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65.

    [5]于丽艳.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100.

    [6]马君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学周刊,2019,(30):59.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让数学核心素养在游戏中熠熠生

    桂大淼 摘要:随着人们实践的丰富,越来越意识到核心素养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核心素养的提炼最终是如何落实的问题,因此手段在落实过程

  •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途

    王晓元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成为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难题,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把学生放到教学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