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探析
陈亚伟
[摘要]数学阅读既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情与学情选择恰当的方法实施数学阅读教学,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更好地开展数学阅读教学,在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与空间,使他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索,
[关键词]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11-0024-02
一、中学数学阅读的现状调查
当前中学生是如何看待数学阅读的?他们是否会主动地去学习数学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他们对于教材中的创新性阅读内容有何看法?他们是如何看待数学课外书籍的?为了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笔者对初中某一年级的两个班学生(共计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你是否重视阅读数学课本?
由上表可知,只有28%的学生重视阅读数学课本,而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数学阅读对于数学学习的影响并不大,因此他们不重视阅读数学课本,
(2)你是否重视阅读数学课外书籍?
由上表可知,重视阅读数学课外书籍的学生只有19%,而不重視阅读数学课外书籍的学生占比却高达47%。
综上所述,学生并没有培养起数学阅读的良好习惯,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到数学阅读对于数学学习的作用与帮助,
二、培养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要想有效提升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学习情境选择相应的阅读引导策略,
1.厘清数学认知层次,确定数学阅读内客
数学教材编写的阅读内容不但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形式多样,既有知识的应用与拓展,也有具体的实例,还有数学发展方面的小故事,等等,由此可见,数学教材的阅读价值还是非常高的,数学教师应基于具体的阅读任务及其性质编制导读提纲,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阅读要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边阅读边思考,帮助学生逐步培养起数学阅读的良好习惯,通过合理地引导,使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时能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阅读目录,解读教材编排顺序,掌握整个知识架构,进而探究教材的编排意图;(2)认真阅读概念与定理,仔细阅读公式,既能准确地理解字、词、句,也能准确地将文字、符号、图形等语言中的一种翻译成其他形式的语言;(3)阅读例题,能深入地分析解题的关键步骤,书写解题过程时既要尽量简洁也要符合书写要求,同时还应对解题思路进行总结,从而找到更多的解题方法。
就初中数学阅读而言,按照教学内容的编排分为三个层次:七年级时主要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去阅读数学课本与同步训练,并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八年级时应引导学生多阅读数学课外书籍,并通过长期坚持使学生养成阅读课外书的良好习惯;九年级时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阅读能力,三个层次的阅读并非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融合、彼此贯穿的,
2.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发数学阅读兴趣
数学是一门概括性极高的学科,其逻辑性也非常严密,而设疑激趣正是数学教学的一大优势,课改之后的新教材,不但内容更加切合实际,而且形式更加多样化,从编排方面看也更加生动、灵活,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也比较合理,在设置悬念方面,是通过编排一些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相互矛盾的现象实现的;抑或是为学生提供多个相互矛盾的解决方法,使其在认知方面产生冲突,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数学阅读的兴趣并能够持续地保持下去,为此,数学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对于某部分内容,必须明确是教师自己讲还是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进行学习,以“引入”为例,由于这部分的内部相对较少,因此最好是让学生通过自行阅读的方式进行学习,必要时教师可进行补充;(2)通过点拨或鼓励的方式为部分学生答疑解惑;(3)在学生还未开始阅读前,依据其心理与认知特点,基于数学知识的发展脉络,创设一些合理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阅读的效果主要是取决于学生对于数学阅读是否感兴趣,学生只有带着问题去阅读,才会在阅读中进行思考,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学生也才能在阅读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意义,
3.丰富数学阅读形式,增强数学阅读活力
数学教材不但在逻辑上非常严谨,而且有理有据,因此,学生必须认真地阅读每个专业名词、句子以及图表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意思,数学教材的内容是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语言予以呈现的,主要有文字、图形以及符号等语言形式,因此学生要想顺畅地进行数学阅读,必须能够将其中的一种语言翻译成其他形式的语言,
数学阅读教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学生先读,教师后讲;二是教师先讲,学生后读,如果是应用题、例题等,应先让学生自行阅读,然后由教师进行讲解;如果是概念、公式或定理等,应选择教师先讲学生后读的方式,比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笔者先让学生仔细阅读该课的教材内容,并对教材中设置的两个问题情境进行总结,然后将“x2-75x+350=0”和“x2-x-56=0”两个式子书写在黑板上,再联系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学生能说出ax2+bx+c=0.然而对于是否要写出“变量a不为零这一条件”则存在不同意见,这时就需要教师针对该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再进行阅读就能更准确地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这正是进行数学阅读的目的。
4.控制数学阅读进程。提高数学阅读水平
在数学教学中,应合理安排学生的数学阅读时间,如果时间太长,不但会影响到教学计划的实施,而且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时间太短,学生就没有思考的时间,不能达到进行数学阅读的目的,因此,教师首先应全面把握教情与学情,然后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安排适当时长的阅读任务,同时还需要对整个阅读进程进行控制,在阅读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或是练习等方式进行互动,这样不但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而且也能了解他们的阅读效果,通过阅读中的反馈与沟通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与质量,使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加准确。
由此可见,学生所提的问题可以体现出他们的思考过程,这样教师就可以对那些只阅读不思考的学生进行重点引导,帮助其培养边阅读边思考的好习惯,从而使整个班级学生的数学阅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5.善于质疑引导比较,提升数学阅读能力
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时总会质疑,这正是其对于某一问题的认知过程,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学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在学习中能够不断质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成长正是在质疑中实现的,并不是每个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时都会质疑,作为数学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提出的疑问并将其呈现给其他学生,如果有学生未能意识到存在疑问的地方,教师对此疑问点必须予以明示,在阅读中质疑,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体现,不但可以使学生更专注、更仔细地去观察分析问题,还能很好地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探索能力,
6.增加数学课外阅读,拓展数学阅读空间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学生还应进行适量的数学课外阅读,数学课外阅读,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延续课上阅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十分有利的,教师在准备数学阅读资料时,既要考虑趣味性也要把握阅读难度,在布置课外阅读作业时,必须制订相应的计划,一方面要求必须详细、具体,另一方面还要及时督促并定期检查完成情况,此外,教師应将查找课外资料的途径告知给学生,并向他们传授自学方法,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探索性阅读,教师还可以亲自去收集或编辑一些学生不常见的数学课外读物,这对于学生阅读视野的扩展也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教师能基于数学课外阅读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例如组织学生交流彼此的阅读心得等),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
总之,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按计划逐步推进,而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与自学能力的提升,对于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情与学情选择恰当的方法实施数学阅读教学,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更好地开展数学阅读,教师还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与空间,使他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索,此外,还应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以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