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渔业助力精准扶贫的路径研究

    摘 要:作为新时代五大渔业产业重要组成的休闲渔业,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等发展理念要求,在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促进农村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成为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形式。在明确休闲渔业之于精准扶贫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结合调研,有针对性提出休闲渔业助力精准扶贫的路径,以期发挥其在确保2020年全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脱贫成效可持续性巩固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休闲渔业;精准扶贫;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11、DF393

    休闲渔业系以丰富多样的各类渔业资源为基础,进而与体验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研学、自媒体、生态文明建设等相结合的新型渔业产业模式,为新时代五大渔业产业重要组成。休闲渔业能够将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顺应了“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等发展理念要求,近年来在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促进农村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形式,得到中央有关部门充分肯定[1]。因此,有必要在明确休闲渔业之于精准扶贫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取得成效的休闲渔业扶贫产业项目相关实践探索,有针对性提出休闲渔业助力精准扶贫的路径,以期发挥其在确保2020年全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脱贫成效可持续性中的重要作用。

    1 休闲渔业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意义

    1.1 休闲渔业有利于优化精准扶贫资源配置

    以休闲渔业为依托的精准扶贫项目,在借助政府扶贫启动资金和“水、电、网、路”等配套设施基础上,能够把当地的鱼塘、水库、河湖、海域等水体资源与林地、草地、沙滩、稻田等资源相结合,最大化配置各类精准扶贫资源,进而发挥“1+1>2”的作用。如,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积极推进休闲渔业扶贫产业项目,有效整合了乡村自然资源和特色文化资源,历史性促成6个贫困村甩掉了“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帽子,实现每村休闲渔业扶贫项目平均年营业额10万元以上的效益[2]。可见,休闲渔业能够凝聚各类分散的资源,实现集约化规模化效应,解决了单一或少数资源难以支撑扶贫产业项目经营、发展的局限。

    1.2 休闲渔业有助于生态环保与经济增收共同推进

    新时代休闲渔业,强调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注重打造生态环保型休闲渔业项目,要求摒棄不顾水域环境养殖容纳量的“粗放式”生产形式,能够在加强当地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同步实现集体经济增收。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6月9日下午在宁夏贺兰县考察该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时,亲自舀起“鱼苗”“蟹苗”等渔业资源,精心投入田边水渠,彰显了总书记对休闲渔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其在充分肯定稻渔种养业融合创新发展经验基础上,从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高度,指出休闲渔业可在节约水资源与增加农业产品附加值方面作出贡献[3]。新时代休闲渔业应当是打造生态节约、环境友好型扶贫产业项目的重要载体。

    1.3 休闲渔业能够调动精准扶贫参与主体能动性

    如前述,由于休闲渔业扶贫产业项目通常是在挖掘贫困村及贫困群众所在地域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基础上形成,与作为精准扶贫重要参与主体的贫困户村民存在天然地理距离上的亲密性,加之休闲渔业扶贫项目可提供与“吃”“住”“行”“游”“购”“娱”“学”“养”“研”相关的各类就业岗位,因此,贫困村民在从事休闲渔业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时,可以就地就近甚至在家即可开展,降低了外出务工的交通、租房和伙食等成本,还有利于照顾老人、孩子,在综合考量上具备吸引力,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进而激发贫困村民内生动力,最大化调动其参与精准扶贫的主动性、积极性。实践中,河南省固始县青年农民黄传立通过创办合作型集体经济组织,创新发展以“稻虾共生”为主要模式的休闲渔业,实现平均净收入达万元的效益,带动了本村及周边大量贫困村民纷纷主动加入该项目,显示了先富带动后富的社会主义优越性,达到了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4]。

    1.4 休闲渔业可以保障脱贫成效可持续巩固

    精准扶贫强调“扶真贫”“真扶贫”,注重从根源上帮助贫困农村群众解决绝对贫困现状并获得可持续增收能力,以免出现非正常返贫等情形发生。按照前述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打造的休闲渔业扶贫项目,既符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与经济收益共有发展要求,又把渔业与旅游业等产业紧密结合,拉长了产业链,扩大了经营范围,因此能够保障贫困人口通过休闲渔业生产经营,获得可持续收益。特别是政府兜底的前期投资扶持、以自身享有的农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渔业扶贫产业项目及所在集体经济组织分红等多重保障,可以做实脱贫攻坚成效。如四川省从2012年以来,加大了对有包括休闲渔业在内的产业扶贫任务县乡的水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并重点向建档立卡贫困村倾斜,同时为贫困渔民提供免息免押贷款等帮扶政策,确保了休闲渔业扶贫项目在促成贫困群众脱贫基础上的可持续增收[5]。此外,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18年全国休闲渔业经营主体约达12.4万个,产值将近84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80万人,接待游客2.59亿人次,休闲渔业良好的发展势头亦有利于发挥其在保障脱贫成效巩固中的重要作用。

    2 休闲渔业助力精准扶贫的路径

    2.1 充分发掘资源,提升扶贫项目效益

    其一,在开发休闲渔业扶贫产业项目时,要充分发掘贫困群众居住地各类自然资源,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库、水塘、海域、山泉等水体资源,为培育扶贫相关渔业种源夯实基础。对于因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水土流失严重等影响而缺少水体资源的地区,也可探索网箱养殖、围栏养殖或稻田混养等模式。其二,要注重开发渔业文化资源,厚实渔业扶贫产业项目底蕴。笔者建议,可以本地特色鱼种为亮点,打造鱼文化故事、传播渔业文化精神。如,在鱼最肥美的时节,可举办隆重的“开塘”“开海”等仪式,为鱼开设祭坛,并开展捕鱼比赛、评选“鱼王”“鱼娘”、全鱼宴聚餐、渔歌(舞)表演等系列活动,拓展休闲渔业扶贫项目经营广度和深度,提升项目效益。其三,要着力发掘渔业扶贫产业人力资源,积极发现、培养和使用渔业扶贫产业项目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要发挥农学、烹饪、旅游管理等专业大中专毕业生、渔业生产大户、钓(捕)鱼能手等群体的优势,为他们从事渔业扶贫项目创造条件,并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奖励,甚至可拿出一定岗位定向招录为乡镇党政机关公务员或事业编制工作人员,确保扶贫项目生产经营“有人可用”“有人能用”。

    2.2 因地因人制宜,促成创新创优发展

    休闲渔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形式,应当秉持“真扶贫”理念,切实把贫困地区客观实际和贫困人口主观意愿作为推进休闲渔业扶贫项目的根本出发点,而不宜盲目照搬其它地区的渔业扶贫项目运作模式。实践中,个别地方出于片面追求完成脱贫指标等驱使,未经科学调研便推进休闲渔业扶贫项目,造成了环境污染或非法占用农业用地等问题,引发了负面影响,掣肘了精准扶贫工作进度。因此,要在充分尊重当地渔业系统特色的前提下,把休闲渔业扶贫项目开发与农业生产活动、乡村环境整治、危房改造、土地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等工作紧密结合,通过打造形态各异、魅力百态的生态休闲渔业综合体,实现扶贫产业项目创新创优发展。其中,对于具备申报专利或商标等知识产权条件的休闲渔业产品或烹饪技艺,可由休闲渔业相关行业协会或农村集体组织指导申报,推动形成兼顾“颜值”“产值”的地方特色品牌。

    2.3 注重科技兴渔,推动绿色高效运营

    现代渔业生产经营相关科学技术是推动休闲渔业扶贫项目发展的重要组成元素。休闲渔业科技扶贫亦是2020年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其一,要积极推广节水减排、网箱升级改造、循环资源利用等先进技术在休闲渔业扶贫项目中的应用,提升“科技含量”,确保项目运营绿色高效推进。笔者认为,可借助鱼产品罐头制作技术,延长鱼类食品保质期、降低运输保鲜成本,既能增加休闲渔业产品收益,又能将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对扶贫项目的负面影响降低,值得结合各地实际予以推广。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休闲渔业扶贫相关科技的资金保障,切实把科技进步置于渔业精准扶贫的重要支撑。其二,要加强对休闲渔业扶贫项目生产经营人员的科技培训。可通过扶贫致富夜校等形式,组织贫困户群众参加渔业科技知识学习,增强其生态环保和科学生产经营意识,提升科学从事休闲渔业生产经营能力。其三,要配齐配强基层乡镇一级渔业专业技术人员。鼓励渔业人才在职攻读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及进修渔业科技知識,完善人员结构和知识层次,为及时指导辖区各村贫困群众参与科学化休闲渔业项目提供科技人才保障。

    2.4 加强宣传交流,持续拓展客源市场

    “鱼香”亦怕“巷子深”,要想做大做强休闲渔业精准扶贫产业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渔业休闲项目、品尝鱼宴、购买鱼类加工制品及住宿,需要做好宣传推介工作。其一,要积极“走出去”。可向已经具备一定影响力、占据相当市场比例及实现可持续收益的休闲渔业项目经营同行学习取经,交流正反两方面经验,进而“为己所用”打造适合本地的休闲渔业扶贫模式。其二,要努力“引进来”。可邀请美食“网红”或政府领导到休闲渔业扶贫项目基地,通过制作发布垂钓、鱼宴等视频,宣传推广休闲渔业扶贫产品和服务,进而吸引周边乃至全国各地“粉丝”前来消费,拓展客源市场。如2020年5月,拥有10.5万“粉丝”的百度用户“唐哥美食”发布了1部关于安徽省凤阳县官塘村某农家乐的“鱼煮饭”自拍视频。视频虽然仅有366秒,但介绍了“鱼煮饭”的历史背景、该农家乐经营业主40余年从业经历、“鱼煮饭”主要食材及其制作过程、主要特色,再加上“唐哥”与其“粉丝”们品尝“鱼煮饭”过程中的“欢声笑语”“推杯换盏”,吸引大量全国各地的网友纷纷留言,强烈表示要相约去“吃鱼饭”“赛渔技”,无疑有助于宣传“稻鱼共生”休闲渔业经营模式,进而推动该休闲渔业项目客源市场扩大。

    2.5 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可持续性成效。

    休闲渔业扶贫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维护和保障贫困村民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贯彻于实施休闲渔业扶贫项目的“时时”和“事事”之中。调研中发现,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动机不纯,通过假合同、假票据等形式骗取、侵吞扶贫项目资金,被公安司法机关予以查处。笔者建议,要想确保贫困村民在休闲渔业扶贫中实现脱贫基础上的可持续性自身发展,应当积极发挥党领导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这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形式的功能作用,以此确保休闲渔业扶贫项目的公益性,防止单纯由非公企业操持扶贫项目可能出现的追逐营利与扶贫公益之间的失衡,确保脱贫成效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杨福平,周荣,宿墨.南疆发展休闲渔业的优势和建议[J].中国水产,2018(03):49-51.

    [2] 段明,张朝硕,肖海金,等.贫困山区生态渔业扶贫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从湖北恩施到贵州六盘水[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01):114-120.

    [3] 本报评论员.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N].宁夏日报,2020-06-13(001).

    [4] 陟劲松.扶贫攻坚立潮头? 产业扶贫助发展—固始县水产产业扶贫工作纪实[J].河南水产,2017(01):41-42.

    [5] 四川渔业产业扶贫成效明显[J].四川农业科技,2018(08):62.

    (收稿日期:2020-09-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社科类社会组织2018年度专题研究课题《海南旅游精准扶贫的法治保障对策研究》(编号:HNSK2018-0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刘蓓(1987.8-),男,法学学士、旅游管理硕士,中级经济师、社会工作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与法治。E-mail: marixst@126.com。

相关文章!
  • CRISPR/Cas9技术在农作物中应

    武林琳 竹梦婕 王咪 李晓萍 刘跃鹏 裴蕾 杨淑巧 许琦 王华 郭文治摘要 ?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可以直接对DNA序列进行稳定、精

  • 种公猪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徐宪君++孙洪海++战福海++徐志强++徐晓丽摘要:介绍了种公猪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应的技术要点,以供养殖户参考。关键词:种公猪

  • 葡萄春季管理技术

    王田利目前我国葡萄主要有保护地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两种模式,其中设施栽培又有促成早熟栽培和延后栽培两种。春季是葡萄管理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