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落在民间记忆里的长征

    呼东方

    作为人类军事史上最著名的战略大转移,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之路,一直引发国内外众多钦慕者的“重走”冲动。

    但是,这群重走者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他们的镜头和关注点,是去寻找遗留在民间、传播在老百姓中间的红军长征往事。

    往事并不如烟,至今栩栩如生般鲜活地流传在长征沿途的山水间,如同瀚海里的珍珠。这群人拾起来时,感受到了生动、有趣。也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磨砺、饥饿、伤痛、死亡……

    今年5月,著名摄影家石宝琇来到四川若尔盖。他和同伴从这里出发,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走到腊子口。

    在石宝琇准备出版的《民间记忆:从若尔盖到吴起 》一书的开头写道:当我们站在班佑村头那座纪念红军过草地的群雕下时,心里还真有点儿激动。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几乎从小都是读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的课文,听 “二万五千里”的故事,看 “长征”的电影,怀揣着特别崇拜、敬仰的心意……长大的。

    其实,早在去年10月18日,在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与陕北红军会师八十周年之际,陕西人文地理摄影协会已经在陕西省图书馆举办了《民间记忆:从若尔盖到吴起》的大型摄影展。

    今年,石宝琇之所以又重走这一段,是因为他们最初的策划是以旅游风光和风情的拍摄为主,与后来的“民间记忆”主题稍有点儿距离。

    在现场走访中调整思路

    在如今的石宝琇看来,这次摄影策划中走访调查所取得的成果,“文字资料要比摄影作品珍贵的多”。对一个摄影家来说,这样的结论多少让人感到意外。

    作为1980年代中国纪实摄影的中坚力量,石宝琇曾与侯登科、胡武功、潘科、李少童、焦景泉、李胜利、白涛、邱晓明等人以批判和审视的“西北风”冲击力,打破了中国摄影固有的程式和虚夸、僵化局面。1992年,他被中国国务院侨办借调到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任记者、编辑、资深编辑、采编部主任。2000年,兼任《华夏人文地理》杂志执行总编辑。在中国旅游出版社时,他曾一个人完成了《唐蕃故道》《走遍新疆》《纵横青海》《青藏铁路》等大量的人类田野调查。

    2014年4月,石宝琇与早年“西北风”的其他代表人物李少童、李胜利、白涛等人成立了陕西人文地理摄影协会(以下简称摄影协会),主旨是挖掘、传播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保存图像、文字资料和培养人文地理摄影新人。

    “其实最初是想给摄影班的学员策划一次实践训练。”说起这次摄影策划,摄影协会的副秘书长王杰说:“我们这些50后从小受的教育中,对红军和长征的印象非常深。后来我又看到很多人重走长征路,还有很多外国人也来走。刚好当时是2014年,八十年前红军从江西瑞金开始了长征,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到达了陕北吴起。我们就想,能不能也用一年的时间,重走一次长征路。”

    王杰把这个想法与石宝琇沟通时,恰好石宝琇刚从甘肃省迭部县扎尕那回来。当天晚上他们在QQ上聊开了,石宝琇对王杰说,“我觉得那一路做长征故事太好了。”

    当晚聊天的结果,石宝琇让王杰先拿出一个策划方案。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王杰查阅了很多与红军长征有关的军史、党史。他还在网上淘到了很多相关书籍,“其中有本书上还印有昆明军区图书馆‘不准借阅公章。”王杰说:“这本书是1936年红军到达延安后,毛泽东让红军当中有文化又参加过长征的人,各自写出自己在长征中的回忆。写完后,当时就在延安公开出版了一本书。1953年,删减了两篇文章后,又重新公开出版发行了一次。”王杰淘到的这本旧书,就是1953年的版本。

    一个多月后,王杰拿出的方案是,重走军史中记载的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以拍摄沿途风光、风情、风物为主。王杰说:“石老师看了以后,在策划方案中加进了重走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路线。”

    “我当时想着是从瑞金开始走,石老师却让从若尔盖开始走。我有些想不通,这不是才走了长征的一半路程啊?”王杰说:“沟通后,大家觉得石老师讲得有道理,因为长征是从巴西会议之后才确定了去陕北,这场世界军事史上最有名的战略转移才有了真正的方向。”

    整体策划思路的转变,源于石宝琇他们进行的现场走访。

    “李少童是我们摄影协会的艺术总监,白涛是副会长,他俩带的一组人,率先于2014年10月到了哈达铺,然后往四川若尔盖走。而我和协会副秘书长马向群组成另一队,于11月中旬从哈达铺出发,北上朝武山的鸳鸯镇走。在这个路途中,我发现很多老百姓讲的长征红军的往事,与我们知道和看到的长征的故事完全不一样。”

    尤其在第三次采访中,石宝琇和张韬、马向群、王杰到了通渭。摄影协会副会长张韬是本地出生,能听清楚老乡用家乡土语讲的那些精彩又细碎的故事,这让他们有了不小的收获,也让石宝琇意识到,“我们不能做成与军史、党史一样的长征,也不能把长征做成红色旅游那样的,而是应该从民间记忆的角度记录长征。”

    现场走访回来以后,石宝琇与摄影协会的其他人进行了沟通,然后将新的策划思路向总策划巩德顺(曾任陕西省副省长)进行了汇报。

    “他听了我的汇报后,非常高兴,认为这个民间记忆的角度很好。”石宝琇说。

    抢救遗留民间的红色历史

    其实,按石宝琇最初的设想,是想沿着红一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陕北红军行进和活动的路线,分三个部分来做,“但是,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实在不够,就把做陕北红军的设想暂时搁置起来。”

    赵军利是摄影协会副秘书长,也是人文地理摄影师培训班的学员。她与另外几个学员完成了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的走访。

    在参与这个策划之前,赵军利和其他人一样,没有任何现场采访的经验。“第一次听石老师提出这个策划时,我们都没有概念。怎么做?怎么找?怎么拍?当时完全懵了。”赵军利说:“尽管石老师给我们画好了路线图,甚至给我们标明了在哪里重点采访,如何拍摄,依然很茫然。”

    赵军利和同伴最先到了陕西蓝田县的葛牌镇。尽管走之前,他们也在网上找了些资料,但到了现场还是手足无措。“我们都有种老虎吃天、无从下手的感觉。面对老乡,不知该如何问?怎么采访?”

    第一次走访带来的严重挫败感,让赵军利和同伴在回来观片总结时,有了可以向石宝琇和其他人请教的问题。“我们渐渐地有了感悟,然后重走了葛牌镇。这一次,我们就知道在当地找一些年纪大的知情人,提一些问题进行采访了。”

    在红二十五军长征的起点河南省罗山县的何家冲,他们找到一位当地的向导,一直把他们带到山顶的老寨子上,红二十五军当年就住在这个山寨上。赵军利说:“老寨子已经荒芜了多年,向导是带着砍刀砍着荆棘带我们走上去的。”

    老寨子只有一些院墙还有保留,房屋都坍塌了,寨门也损毁了。“这位向导是边带路边给我们讲往事。他当年只有十二三岁,负责给山寨里的红军在山下采买一些给养。”这是赵军利他们遇到的惟一一位红军见证人。“第一次去老人还能说得清,带得了路。等隔了五六个月,我们第二次去再见老人时,他已经说不清话了。”

    大部分知情者已经是九十多岁高龄,有的已经卧病在床。石宝琇说,采访过程中,他们没找到一位当年的老红军,只找到一位红军家属,这让石宝琇和他的学员们意识到了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慢慢地我们感觉到,我们是在抢救这些遗留在民间的历史。”

    在参与这个策划之前,几位相对年轻的学员对红二十五军长征的了解完全是一片空白。学员路新玲告诉记者,“我们走到丹凤县时,看到路边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门口晒太阳,就赶紧停下车来,和老人聊天。老人给我们讲起当年红军从他家门口经过的情形,他说,整整一夜,外面都是脚步声。第二天他听邻居讲,红军都是娃娃兵,个子不高,枪都到了脚脖子。”

    老人还告诉他们,当时有两个红军孩子走不动了,他家就收留了他们,“在我家吃住,等养好了身体后,又去找部队了。”

    据石宝琇讲,负责红二十五军采访任务的袁志刚组织了一支精干的队伍,制定了周密的采访计划,并且在采访途中根据新的情报和线索及时调整方案。他和他的队员奔波于鄂、豫、陕、甘、宁五省区的山区,来来回回采访不下十五六次,行程也有上万公里。现在,袁志刚正在赶写红二十五军长征的书稿,已经写出10万字了。

    “每次走访回来,每组都有一个执笔者。当他们写不下去的时候,就再去采访,这样越写越深刻,越写越深入,等到办展览时,他们都成了专家,侃侃而谈。”石宝琇说。

    做我们自己的长征史

    在最初的策划中,需要走访的重点村镇和主要线路,都是石宝琇、袁志刚、王杰等人依照党史、军史中记载的重要会议和战役,按图索骥。“但是到了现场采访后,很多小组发现了新的线索,走访线路就有了微调。”石宝琇说。石宝琇具有丰富的采访和编辑经验,他从队员们带回的采访手稿中发现:“民间记忆中,老百姓说话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加之时间久远,大部分当事人已经离世,我们只能是寻找他们的亲属、乡邻,询问当年的故事,然后进行反复求证和取舍。”

    从若尔盖到吴起,当年红一方面军在短短四十天之内,一路北上近千公里,经过俄界、腊子口、哈达铺、鸳鸯铺、榜罗镇、通渭、单家集,翻越六盘山,于1935年10月19日,抵达红军长征终点吴起。而摄影协会队员对这段行程的走访却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十多次反复来回地穿梭在这条路上。“现场拍回来上万张照片,我们坐在一起选,反复选,真正能用得上的也就不到500张。”石宝琇说。

    2015年10月18日,摄影展《民间记忆:长征》在西安展出。在展览《前言》中,人们可以读到这样的文字:蕴藏于民间的长征、红军记忆,才是我们采访的命脉和富蕴。于是,就有了这个有图有文的展览。后面,还有两本书……

    随后,石宝琇和袁志刚就动笔开始写这两本书。“红一方面军主要由我执笔。红二十五军主要由袁志刚执笔。”石宝琇说,他的书初稿已经成形,名字还是《民间记忆:长征—从若尔盖到吴起 》。

    据石宝琇介绍,他的这本书计划写6万字左右,以他和摄影协会其他23名队员一年多沿路走访的第一手资料为主,同时结合收集到的军史、党史资料,予以一定的佐证。

    比如走访巴西会议的遗址,石宝琇说在书中写道:

    我又问巴西会议的事,邓巴摇摇头,说不知道。但陈昌奉来时,一直在寻找一座寺庙,说毛主席他们曾在那座寺庙里开过会。可能,他说的这座寺庙,就是巴西会议旧址吧。

    按照老人的指引,我们过了小河,爬上高岸,来到班佑寺。只见崭新的寺院当中,耸立着一片残墙断壁,保存的还挺完整。残墙前立着两座石碑,一座很朴素、矮小,另一座很新潮、高大。上面都刻写了“巴西会议遗址”的字样。在大石碑的背面,还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巴西会议”的具体信息。

    这个地点,是陈昌奉和紧跟毛主席长征的那些警卫员、秘书们经过实地勘察、回忆,最后确认出来的。在短短的十几天内,这座寺庙里开了不止一次会。开会的内容,都是围绕着红军究竟是北上还是南下的问题。

    后来,会议地址又转移到附近的牙弄村,也就是周恩来养伤的山村,继续围绕北上南下的问题纠缠。

    “在细碎的角度,我就按我们采访到的内容去写老百姓述说的故事。”石宝琇说:“这样就形成了我们陕西省人文地理摄影协会的长征史,而不是别人的长征史。”他认为:“只有这样的摄影展览或者一本书,将来才有可能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要不然,浩瀚的历史会淹没你很多的鹦鹉学舌,淹没你很多拷贝复制的故事。”

    写书的过程里,石宝琇和袁志刚很容易就发现一些现场走访的不足。“很明显感觉到,从甘肃环县到吴起这段走访得有些匆忙。”他们计划重走一遍这段线路,然后对书中不足的部分进行补写。

    至于陕北红军的走访,也是摄影协会计划中的一项活动。“这段历史,有可能按一个新的策划主题来做吧。”石宝琇笑着说。

    (本文图片由陕西人文地理摄影协会提供,特别致谢!)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

  • 基于企业岗位需求的跨境电商教

    叶悦青摘要:跨境电商的飞速发展以及巨大的人才缺口为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结合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