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金大佛的文物价值

    李浩鹏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在历史长河中,勤劳睿智的中华儿女创造了众多精美绝伦、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既是古代政治、思想、文化的结晶,又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纽带。潼南金大佛集唐宋石刻之大成,将历史传承、石刻艺术、宗教信仰、科学技艺、人伦美学价值充分呈现了出来。

    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以下简称:金大佛)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大佛位于大佛寺七檐佛阁内,最晚开凿于唐长庆四年(824年),完成于南宋绍兴辛末(1151年)。潼南金大佛是人们对宗教信仰崇拜的表现,为石刻佛像中的艺术瑰宝,在中国历史以及佛像艺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一、潼南大佛寺概述

    潼南大佛寺旧称南禅寺,宋英宗赵曙赐为定明院,因有一尊巨大的摩崖饰金弥勒大佛,俗称大佛寺。在大佛寺东西长达1公里的江岸岩壁上,保存有隋至民国的儒释道三教造像,计129龛928尊。造像内容以佛教题材为主,达113龛735尊,道教题材,计12龛187尊,儒家及其它题材4龛6尊。还遗存有各代碑文以及历代文人学士记趣揽胜的题咏87通,造像记和各种捐资情况题记31则,楹联21副,历代水文、重大灾害题刻5则。

    大佛依山开凿于东西长200米,高18~26米的断崖上,头与山顶齐平,可谓“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通体饰以金箔,金碧辉煌,气魄雄伟。大佛为单龛独尊,倚坐于竖长方形敞口无顶龛内。大佛通高18.43、进深7.6、底部宽9.5米。

    随着历史的发展,金大佛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蚀和人为的损害。为了保证金大佛的形象及艺术性,大佛历经五次“穿金”。最近一次为2010年9月启动至2012年11月完工,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大佛本体维修工程[1]。

    二、金大佛的历史价值

    关于金大佛的始凿年代,在冯楫《皇宋遂宁县创造石佛记》碑中记载“古来有石携大像,自顶至鼻,不知何代开凿”;明曹学佺《蜀中广记》[2]称“古定明院,在下遂宁县南,唐咸通(860~874年)中建”(遂宁县志及潼南县志应是沿用此说法)。从新发现的唐长庆四年(824年)碑就很好地解答了冯楫不知何代开凿的疑问,同时也校正了曹学佺关于大佛于咸通年修建的说法。

    《长庆四年》碑于2011年6月新发现[3],位于龛内西侧外边沿石壁上,与大佛额头同高,垂直距离地表16.8米,保存较好。碑高1米宽0.6米,竖排,四行26字,阴刻,楷书碑文内容:“四月廿十一日两人/长庆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下手三人/至十二月廿十日”。碑面粗糙未经打磨,从左上至右下有较粗的斜线錾印,字较拙且大小不一,应当为当时开凿过程中工头或管理者计工时所刻。此题记可以证明潼南大佛在唐长庆四年(824年)就已经动工开凿了。佛首凿好后就没有再续建佛身,至于什么原因停建,目前暂未发现有资料记载。

    《皇宋遂宁县创造石佛记》碑位于佛龛外东侧崖壁上,垂直距离地表3.75米,保存较好。碑通高2.7米宽1.78米,碑面打磨光滑平整。由南宋冯楫撰文,张沂书写并篆刻,全文共29行计828字,阴刻,书写功底深厚。碑额“皇宋遂宁县创造石佛记”横排,篆书;正文竖排,楷书。部份碑文云:“遂宁府外邑曰‘遂宁,邑出郭二里有南山,山有院,旧号‘南禅。本朝治平年中(1064~1067),赐额‘定明院。有岩面江,古来有石携大像,自顶至鼻,不知何代开凿,俗呼‘大佛。佛头后又有池,靖康丙午(1126年),池内忽生瑞莲,是岁,有道者王了知,自潼川中江来,化邑人,命工展开。像身与顶相称,身高八丈,耳、目、鼻、口、手、花坐悉皆称。越明年丁末(1127年),大水,水流巨木至岩下,遂得以为大殿。并虚处杰阁,阁才建一层,了知于乙卯年(1135年)倏尔去世。寺僧德修继之,并依德修舍缘,道者蒲智用协力增建,通为五层,尽用琉璃以覆护百尺像。辛末(1151年)复入细磨者,佛像宛如塑出。主僧德修于绍兴壬申(1152年)仲春远来泸南,告余佛已就,惟缺严饰,化余装銮,余遂舍俸以金彩装饰。成佛如金山,据琉璃阁,金碧争光,晃耀天际,遐尔具瞻。咸叹稀有,复求记其始末,予曰:“吾蜀嘉阳大像(乐山大佛)名闻天下,此像亦其次矣,舍此则无有也……”。由此碑文可知,佛身从北宋靖康丙午年(1126年)先后由王了知、德修及蒲智用主持续建工程。大佛殿于公元1127年开建,为五层,屋顶全用琉璃覆盖。大佛并于南宋绍兴辛未(1151年)完工,后由冯楫捐重资为其全身贴金,他也因此成为第一位为潼南大佛装金之人。

    潼南金大佛的雕凿及其大佛殿的修建过程历史脉络清晰,是历史文化考证中的重要物资,对佛教文化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金大佛的艺术价值

    潼南金大佛在建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雕塑、绘画、构造等多方面的知识,呈现了丰富多样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整个佛像的雕刻呈现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各个部位的设计比例非常的匀称,雕刻工艺非常精细,大佛头部雕刻具有强烈的肌肉感和立体感。佛头和佛身虽然不是在同一时期完成雕凿,但是整个佛像比例协调统一,大衣、勾钮等佩饰雕刻工艺精湛细腻,佛像神态生动逼真。大佛的彩绘主要表现在眼睛和头发上,绘画技巧相对单一,采用的是单层涂色,在绘画艺术上,没有呈现出太多复杂的绘画技巧,对工匠的绘画技巧要求不高。大佛主要采用了以黄金对其进行装饰的手法,金光闪耀,光彩夺目,展现了信众对佛陀的敬仰和膜拜。

    潼南金大佛雕刻历经300余年,一代又一代川渝信徒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巨大的砂岩上雕琢出一龛体量宏大、慈眉善目的弥勒坐像。金大佛的跨代雕琢和多次饰金修复蕴含了广阔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科学技艺价值,是一座工艺精湛、人文博大的艺术瑰宝。

    四、潼南金大佛的科学价值

    潼南金大佛的雕凿技法也采用了传统的石刻雕塑四步法:画稿、放稿、雕塑、装銮[4],是一个从设计到施工的过程。虽然佛首与佛身的开凿年代相距甚远,跨越了五代及北宋,相距300余年,但是佛身的开凿应沿用了唐代的画稿,至少是以佛首为基准,继凿佛身。整个大佛比例匀称,巍峨壮观,通体饰金。潼南金大佛融合了唐宋两代的石刻工艺特点,这在我国佛教造像史上是极其少见的。

    大佛历经五次周身贴金,通过中国文化遗产院的检测及研究潼南大佛前四次贴金都采用了巴蜀传统的贴金工艺[5],主要有三个步骤:地仗层——金胶漆——贴金箔。

    刮地仗层。地仗层也称基础层或底灰层,其基本功能主要有加固、保护、找平以及塑形等作用。潼南大佛地仗材料的主要成分为石灰和瓦灰,经添加一定比例的桐油和土漆调制而成。

    打金胶漆。金髹工艺中不论是在贴金、上金和泥金前都必须先打金胶漆(主要起粘结作用),有的称为“金脚漆”。所谓“金脚”,就是漆在金之下,如金之“脚”的意思[6]。巴蜀地区传统的金胶漆主要由大漆和熟桐油调制而成,配制的比例根据当时的温湿度来定。潼南大佛的金胶漆略呈红色,经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检测含有银朱成份。在金胶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银朱主要目的是来衬托金箔,使其显得金厚色足,格外富丽。

    贴金箔。金箔生产是我国特种传统工艺,其制作方法是:将含金量为99.99%的黄金作主要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银及铜,经过化涤、锤打、切箔等很多道工序加工而成。金箔轻如鸿毛,薄如蝉翼,厚度不足0.12微米。在打磨好的地仗层上薄而匀地刷上金胶漆,刷一遍或两遍也有刷三遍的,其目的是使漆膜肉头丰满饱和。待漆将干未干时,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由下往上一张一张地贴上去。贴完以后,再以棉花揉压平伏,贴金即基本完成了。

    潼南大佛部分采用尺寸为3厘米见方的小金箔。小块金箔具有操作方便、对操作工人的贴金技术水平要求较低、不易浪费、节约成本等特性。另在躯干上,有多条横向贯穿大佛身体的贴金接痕,上下间距在1.7~2.0米之间,衔接处较为突出,这些应该是每一次贴金的面积,因为潼南大佛体积太大,不可能一次性完成所有贴金工作。同时,从接合口方向可以看出,贴金顺序为由下而上的工作流程。

    潼南金大佛的贴金技艺在巴蜀地区传统髹漆工艺中占有着其较重的地位,为修复我国西南地区的贴金文物提供了宝贵的科学参考价值。

    潼南摩崖饰金大佛在其建造的过程中,以历史为基础,以思想为精神,经过不懈的努力,为我们呈现出来一件完美的石刻艺术作品。作为中国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对研究我国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艺术史以及传统工艺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时代决定了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在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中,中国文物已大量消失,幸存的也有很多是受到了严重的破损或者失去了其原有的面貌。文物是历史,是我们的根。因此,对民族文化和艺术进行保护和传承,是每一个中华民族儿女的义务与责任。

    参考文献:

    [1]詹长法,张可,王方.潼南大佛保护与修复研究[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2(04).

    [2]曹学佺.蜀中广记[M].重庆出版社,1984:442.

    [3]徐林.重庆潼南大佛维修中的新发现[N].中国文物报.2013.6.28.

    [4] 于宗仁.敦煌石窟元代壁画制作材料及工艺分析研究[D].兰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05.10.

    [5] 詹长法,张可,王方.潼南大佛保护与修复研究[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2(04).

    [6]王世襄.髹饰录解说[M].文物出版社.1998.12.

    作者单位:重庆市潼南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责任编辑:马 健

相关文章!
  • 发电企业文化建设误区与对策

    周宗广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6-165-01摘 要 本文针对发电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客观趋势,从发电企业文化

  • 东城区档案馆成立档案鉴定科(1

    东城区档案馆成立档案鉴定科科室主要负责组织开展馆藏档案资料的开放鉴定和保管期限到期鉴定工作,并以业务学习为突破口,力争尽快适应

  • 各国政要着装背后的政治密码

    蕾蕾在各种公开场合,政要的衣服是一种语言。虽然政治家并不愿意公开讨论时尚,但他们的穿着无时无刻不在“泄密”:政治家们希望传递出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