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情感
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作用于自身时的一种生理的反应,是由需要和期望决定的。当这种需求和期望得到满足时会产生愉快、喜爱的情感,反之,苦恼、厌恶。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現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而设计的目标则是在用户接触和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激发用户的正向情感,比如愉快,信任,满足;避免用户产生负向情感,比如失望,挫折感,痛苦。正向的情感会使用户更乐于使用产品,遇到使用过程的一些小问题也更加包容。
情感化设计,“emotional design”,是一种相对新兴的设计思维。它具有不同的名称,比如“affective design”、“design forpleasure”、“design for fun”和“kansei design(感性工学)”等等,其研究内容大体相同,都旨在探讨如何设计出能引发顾客愉悦情感的产品。
情感化设计的实质是设计人性化的回归,是真正的以顾客为中心,而非企业为中心。1999年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召开了第一届设计与情感国际大会,并在会上成立了“国际设计与情感学会”。学会主席Hekkert教授在第一届设计与情感国际大会中的发言:“我们相信(情感化设计研究的)这些进步决不仅仅是一种时尚的更新换代,它标志着一个产品设计新时代的开始,此时我们与产品之间的情感联系将变得更有意义,也更为重要。它不仅仅使产品好卖,更使得我们的信仰得以彰显:我们应该结束过去那种技术导向的设计,因为它丝毫无助于一个人文的、可持续化的世界。”
情感化的设计是一种创意工具,表达和实现设计师的思想和设计目的。人是视觉动物,对外形的观察和理解是出自本能的。如果视觉设计越是符合本能水平的思维,就越可能让人接受并且喜欢。行为水平的设计可能是我们应该关注最多的,特别对功能性的产品来说,讲究效用,重要的是性能。使用产品是一连串的操作,美观界面带来的良好第一印象能否延续,关键就要看两点:是否能有效地完成任务,是否是一种有乐趣的操作体验,这是行为水平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优秀行为水平设计的4个方面:功能性、易懂性、可用性和物理感觉。反思水平的设计与物品的意义有关,受到环境、文化、身份、认同等的影响,会比较复杂,变化也较快。这一层次,事实上与顾客长期感受有关,需要建立品牌或者产品长期的价值。只有在产品、服务和用户之间建立起情感的纽带,通过互动影响了自我形象、满意度、记忆等,才能形成对品牌的认知,培养对品牌的忠诚度,品牌成了情感的代表或者载体。
真正的设计是要打动人的,它要能传递感情、勾起回忆、给人惊喜。只有在产品、服务和用户之间建立起情感的纽带,通过互动影响了自我形象、满意度、记忆等,才能形成对品牌的认知,培养对品牌的忠诚度,品牌成了情感的代表或者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