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素质教育课堂模式的构建

    【摘 要】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呈现出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严重有悖于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强烈呼唤新型课堂的精彩纷呈。有效课堂、道德课堂已使当今的人们如沐春风、耳目一新。就此笔者提出的素质教育课堂模式的构建,既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更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和日趋完善的新课题。这种模式的构建主要包括有目标的自主学习、有问题的合作探究、有重点的优化讲解、有针对的拓展延伸和有指向的课堂反馈五个环节。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课堂模式 自主 合作 优化 拓展 反馈

    我们先搞清两个概念:一是语文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它是从人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而提出的一种理想教育模式。就语文素质教育来讲,它旨在充分开发学生个体的潜能,使其汉语水平得到最好的发展和优化,全面提高个体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完整人格,塑造学生优良品质,以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二是教学模式。简单地说,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比较典型、稳定的教学程序。(王坦等著《教学原理与策略》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71页)。时下,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和应试教育机械教法的流弊,加之教学手段的滞后,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普遍存在“三中心”现象,即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活动以教师讲解为中心,教师讲解以应付考试为中心。这“三中心”教学模式是造成课堂效率不高的最关键因素,也是有悖于语文素质教育课堂模式的最主要症结。为此,笔者结合学校近年来课堂模式的改革实践,谈谈自己对语文素质教育课堂模式的构建。

    一、有目标的自主学习

    从事现代教学改革,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学习观,改革课堂模式也是如此。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不是要不要知识,而是要什么样的知识以及以什么样的方法和态度去获取知识。从这点出发,语文素质教育课堂必须注重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促进自我发展。于是我们积极提倡在教学目标预设的前提下,首先让学生有目标的自主学习。通常情况下,我们把这一环节分为课前预习和当堂自习两种情况。课前预习重在搜集、整理相关信息,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准备。当堂自习往往是在目标预设的前提下,学生带着问题有目标地自主学习,这一环节的构建一方面是为了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下面各个环节的顺利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有问题的合作探究

    现代教育必须充分认识到传统的灌输式教法的严重弊端。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视为单纯的知识信息接受者,严重制约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这与现代社会对人的培养与发展的要求,与使学生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要求,显然是相去甚远的。因此转变观念,改进教法,尤其是学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已迫在眉睫。而课堂上让学生有问题的合作探究,不失为目前切实改变学法的最好方法了。就语文课堂来说,实施这个环节要因时因课而异,不是所有的语文课堂都必须有问题探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必须通过探究合作来解决。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因“课”制宜,首先必须有问题值得探究,其次在解决问题的诸多途径中,只有通过合作探究这种方式才是最佳的途径了。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往往先列出可以值得探究的问题,问题来自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来自于教者的预设中,来自于教学过程的生成中,真正纳入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是经过几番筛选的。探究的过程和方式灵活而多变,它可以小组跨越、课堂跨越、师生跨越,以达到真正探究的目的。值得强调的是,作为教者,不要过多地看重探究的结果,而要充分关注探究的过程。因为只有通过探究的过程,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从而逐步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有重点的优化讲解

    理想的课堂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素质作为总的教育目标,根据教育内容和学生特点,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由知识堆积型向素质发展型转轨,使学生得到充分、协调、活泼、全面地发展。从这一点出发,自主性、活动性、创造性应被确立为创设课堂教学最优环境的原则。在新型课堂教学背景下,教师除了完成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外,更多的要有目的地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选择最佳的教法,以最少的精力和时间,使学生在可能条件下得到最合理的教育与发展,以获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这就是笔者特别强调的教师优化讲解的问题。所谓最优化,简言之就是在具体条件的制约下所能达到的最大成果。比如一堂语文课,必须受授课时间、教学容量、教育手段、具体学情等诸因素的限制,那么教师讲解的是否优化,直接衡量课堂教学目标能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适量准确,重难点是否明确突破,最终决定课堂的总体效应。正因为如此,教师的讲解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重点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具体要求教师的讲解必须是准确传递人类文化知识的精华,必须是以教育科学为指导,必须具有规范性和相对稳定性。重点性原则要求教师的讲解必须是学生目前认知条件下不能解决的问题,必须是教材中必须要掌握的问题,必须是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的问题。综合性原则要求教师的讲解必须是最佳的教学时机,必须是选择最好的教学方法,必须是预设最佳的教学效果。唯有如此,教师的讲解才可谓最优化,这样的课堂才是最优化的课堂。

    四、有针对的拓展延伸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重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刻影响,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求语文教师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并通过语文实践,培养学习的实践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由此可见,课标对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在语文教学实际中,过分追求形式,严重脱离文本的拓展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崇尚现代媒体手段的运用,把拓展延伸理解为简单地扩大学生的视野。于是乎课堂上出示大量的精美图片,堆砌图景,罗列材料。在拓展内容上,不能立足文本,舍本求末,还有过分强调人文性而忽视语文的工具性等等。鉴此,笔者认为课堂上的拓展延伸都要有鲜明针对性,要针对教学目标而延伸,要针对教学实际的需要而延伸,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延伸,要针对文本的挖掘度而延伸。简言之,拓展延伸要准确灵活地领会学习目标的意图,深刻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语言表达与作者情感的深层理解,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拓展延伸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环,这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可以出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但并非每堂课都必须有拓展延伸这一环节,它的灵活性体现在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过程中的学习反馈情况,及时改变教学前的预设,选择学生在学习中新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拓展。

    五、有指向的课堂反馈

    课堂反馈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又一个重要环节。控制论之父维纳曾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作为教学过程控制者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反馈对于提升整个课堂效益的重要作用,尤其要深刻认识到,有指向的课堂反馈对优化课堂教学的调控效应。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通过课堂反馈,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理解和把握知识的状态,及时地检查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效果,使教师发现学生内隐的学习心理活动和教师本身所存在的教学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教学和生成教学,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其二,课堂反馈也可以满足学生要求被接纳和被重视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效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改进学习方法,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就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来说,课堂反馈的指向性不明确,其效能仅仅停留在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检测而已,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反馈”。因此,课堂反馈要注重指向性,这包括反馈评价的确定性,层次的深入性和横向的差异性。

    一是确定性:在“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激励学生”新理念的支配下,语文教学的课堂反馈基本上是肯定得多,否定得少,夸奖和激励性评价用得过滥,课堂上无论学生说什么都是“对对对,好好好”,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得不到及时的指正,形成了教学反馈的模糊性。因此,教师的评价必须是确定的,透明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好就是好,差就是差。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二是深入性:在当今语文课堂上,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个性解读,一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往往脱离文本内在的审美价值,甚至有些是牵强附会的。比如说对《愚公移山》中的愚公,有不少学生认为搬家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这一解读表面看起来很有创新,其实已严重脱离了文本的题旨所在——歌颂愚公一种人定胜天的坚强信念,一种排除万难的不屈精神。因此,我们的教师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探讨,引领学生走向“问题”的深处,从而有效提升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设计和编选的反馈练习,无论是课前的反馈预习,还是当堂的反馈训练以及课后的反馈练习,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抓住重点和难点,还要体现出一定思维梯度,可以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层递进。

    三是差异性: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上,学生受生活阅历、知识积累和多种非智力因素等个体差异的影响,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认识和理解同时存在有正有误,有优有劣,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对此,教师无论是课堂上的口头反馈,还是书面上的练习反馈,都要恰到好处地正确引导: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难易而异,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提高深度,要求要严,这样才更有利于他们不断自我反省,不断进取,更加谦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设计基本题,要善于肯定他们,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哪怕是局部的成功,也要让他们看到希望,让他们体验经过努力后“成功”的喜悦。然后指出其不足,指明他们努力的方向,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综上所述,现代素质教育课堂模式的改革应立足于学生主体的发展,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以上五个教学环节,也正是基于这种理念而构建的。在目前教育形势新变化的前景下,我们每一位教师对课堂模式必须作出相应的思考,对课堂调控的策略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唯有如此,才能适应新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

    作者简介:单思忠,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郊初中教师。

相关文章!
  • 擒拿格斗教学中微课运用的实践

    李志国摘 要:擒拿格斗教学训练过程中,微课教学丰富了课堂结构,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技术的掌握。研究不仅对完善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千金难买一回头

    徐海波卷子发下来,大多数同学只是匆匆看下分数,然后毫不犹豫地将其丢进书桌内或废纸蒌,不再看一眼。殊不知,此时的回头思考价值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