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先进典型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析
张明进
[摘 要]高校先进典型蕴涵着丰富的德育价值,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充分挖掘先进典型的优秀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对培育和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创新制度、转变宣传和增加实践进一步提升先进典型的带动辐射影响力,使先进典型力量转化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关键词]思政教育;先进典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0-0101-03
2016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如何贯彻和落实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这是摆在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课题。高校先进典型蕴涵着丰富的价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是培育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以先进典型为切入点,充分挖掘先进典型的优秀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对培育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先进典型的内涵及类型
“先进典型”即指代表社会发展主旋律的,代表人物和事物发展方向的,具有特定教育意义的先进的人物和事物。[1]不同时期不同领域都有不同的先进典型,相对其他领域或行业而言,高校先进典型是指在高校师生群体中有特定教育意义的先进的人物和事物。他们是师生群体中的优秀代表,其身上集中体现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道德要求和核心价值取向。
根据高校先进典型的不同特征、内容和影响力可将其归纳为四个类型。
第一,道德理想高尚型。这一类型的先进典型他们热爱祖国、敬业奉献,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使命,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无私奉献、与人为善,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他们弘扬社会正气,诚实守信,促进社会和谐,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第二,学业科研优秀型。这类先进典型他们理想信念坚定,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明确的学习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敢于面对挫折的自知和自制。他们废寝忘食,刻苦钻研,勤奋努力,顽强拼搏,积极乐观向上,他们是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优异成绩的典型人物。
第三,创新创业奋斗型。他们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不畏艰辛,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付出了心血、智慧和汗水,为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富于创新精神和创业奋斗的榜样深深激励着广大师生勇往前行。
第四,技能才艺突出型。他们天资一般,但虚心好学,刻苦训练,顽强拼搏,通过自己后天的勤奋努力,艰苦付出,后来居上,取得突出的成绩。他们的真实经历证明了通过不懈的努力会有更多机会取得成功,改变命运。
每类典型所传递的内容及其社会效应、影响力、生命力、德能层次均有所不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典型的种类会不断增加。但能成为先进典型,都离不开符合道德与法律的要求,只有同时符合道德和法律相应的要求,才具备先进典型的基本条件。[2]但无论哪一类型的先进典型,在他们身上,都集中凝聚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代表高尚的人生境界和道德追求,是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公众尤其是高校师生发展的导向标。
二、先进典型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先进典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他们的事迹蕴涵着巨大的德育价值,他们使抽象的价值取向变得具体而生动,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载体来承载。习近平曾指出:“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一定要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创造实实在在的载体,寓教于乐,入耳入脑,深入人心,潜移默化。道理要说清楚讲明白,但任何道理要深入人心,都不能光靠说教,要有一个好的载体,通过积极探索和创造更多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有效载体,使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富有实效。”[3]先进典型的人物和事迹就是一个很好的鲜活载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代言。它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使高校师生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呈现。高校先进典型来自师生群众当中,这有利于拉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师生内心情感的距离,有利于广大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发自内心的认知、认同。以先进典型为载体来进行教育,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既生动形象,又真实可信,这可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二)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广泛性和层次性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对于高校而言,就要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一方面,先进典型的培育、选树和宣传等各环节都是对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实践。另一方面,根据教学与管理,教师与学生的特点,应选树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先进典型,有道德的典范,也要有学习的标兵,有实践的达人,也要有创新的高手,这样多角度、多切入点地引领广大师生综合发展,才能使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师生都有可以学习的目标和追赶的对象。[4]这样有利于促进师生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提高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真实性和可学性
高校先进典型在师生群众中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培育沃土,只有在群众中才能展示其蓬勃的生命力。高校先进典型来自师生群众中,服务于师生,对于普通师生而言其更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先进典型的鮮活人物和真实事迹,其所蕴涵和折射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导向和价值取向,更容易使普通师生认同和接受。青年学生对其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易于理解,易于受到感染和激励,因而这具有强烈、深刻的教育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人生资源,是启发青年学生自我认识、促进自我教育的强大力量。[5]先进典型的选树、宣传和学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师生的教育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三、发挥高校先进典型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引领作用
习近平指出:“要大力弘扬和宣传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6]先进典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教材。可以通过创新制度、转变宣传和增加实践进一步提升先进典型的带动辐射影响力,使先进典型的力量转化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一)科学设计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选树先进典型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体现。因此,必须做好选树先进典型的顶层制度设计,完善工作机制。
1.科学设置评选类型、条件及标准,这是发挥先进典型作用的前提。习近平指出:“要善于抓典型”、“抓什么样的典型,就能体现什么样的导向,就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3]高校每一年都组织评选各方面的先进,产生不同层次的典型。学生方面有学业成绩优异者、各类奖助学金获得者、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校园活动优秀组织者、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自强之星、十佳学子等;教师方面有科研工作先进者、优秀教学者、管理服务之星、优秀教师、优秀党员等方面的典型。高校要突出先进典型的时代性、层次性,体现选拔过程的易于操作、寻找和挖掘。条件的设置和评选的标准既不要太低,也不能太高。太低突出不了先进,树立不起典型;过高则寻找不到,挖掘不了。因此,要根据高校师生不同群体、不同岗位、不同领域的特点,按照一定的比例数量,从多途径、多方面去选树各层次、各类型的典型,使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群众都能切实感受身边先进典型的力量,让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让先进典型既接“地气”,从师生中来,又能影响师生,引领师生。
2.严格评选程序,认真选树典型是发挥先进典型作用的关键。要创新评选模式,完善工作程序,严格按照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的原则,采取上下联动、大众参与,充分发挥师生作为评选主体的作用,突出先进典型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表现。先进典型采取以组织推荐、他人推荐和自我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初选,这一阶段需要由评选委员会负责指导、监督,防止领导指定,指标分配,程序简化,简单评选。初选出来后,要进行民主测评,接受各方面的考察,择优推荐。为确保先进的真实性,事迹的可敬性,需要扩大师生的参与面,确保师生群众在参与评选过程中的话语权、知情权。通过公开竞争,参评展示,演讲汇报的方式,增强先进典型与师生的互动性,使先进典型更具直观形象,真实展示,克服过去先进典型的抽象表达。既要避免年年老面孔,又要防止先进泛滥。经过民主测评,综合考核,最后公示确定,对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推广,表彰总结。通过严格评选程序,使树立的典型既有时代性,又有现实性;既有先进性,又有可学性,真正把那些事迹突出、在校园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德才兼备、师生公认、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树立起来。[8]
(二)运用现代新媒体,创新宣传方式
对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是我党宣传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手段。广大师生对评选出来的先进典型,对其先进事迹的知晓度,对先进典型身上的精神认可度、学习度影响着先进典型在示范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发挥。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全方位、多渠道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和精神,扩大其影响力,增大其辐射面。在利用校园报纸、杂志、广播、宣传栏等宣传载体的同时,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微博、微信、QQ、校园论坛等新兴媒体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形成师生员工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学习的生动氛围。选树先进典型既要树起来,又要放下去。在大力宣传报道的同时,要组织先进典型人物深入师生当中,通过汇报、演讲、座谈等方式加强与师生之间的互动,主动反馈、主动展示。把选树的先进典型下放基层,深入师生群众中,可以让先进典型在群众中感受到自豪感和幸福感,使群众感受到先进典型的存在感和亲切感,使先进典型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生动体现。通过有效的宣传以及先进典型的身体力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先进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先进典型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宣传、认同和践行,使師生在学习、模仿先进典型的过程中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行动。
(三)落实具体行动,增强实践体验
学习先进典型,不能停留在口号上,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学习上,而要落实到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增强实践锻炼。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提升,这样才能把先进典型身上所传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因此,要在先进典型人物和事迹的梳理、分类和归纳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方案,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经费场地,组织开展各类不同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如学习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社会服务、公益活动、爱心奉献等活动,使学习先进典型落实到实处。活动的设计要与师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与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找准活动的切入点和融合点,使广大师生学有可循、学有所进、行有所获。应避免为学习而学习的政治任务,克服形式主义。学习先进典型要结合师生的现实,引导广大师生把个人学习、工作实际和成长需要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以先进典型为参照,从思想上认可、行动上效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增强事业心,提升奉献精神。通过构建学习先进典型实践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高校师生的思想,外化为日常的行为准则。
四、结语
高校先进典型是高校中的旗帜和精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总之,运用先进典型,挖掘先进典型德育价值,这是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引领和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我们必须善于抓好先进典型,运用好先进典型,发挥好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 参 考 文 献 ]
[1] 邓水花.十六大以来先进典型教育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4.
[2] 朱爱青.大学生先进典型分类分层模型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8):108-109.
[3][7]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4] 卢玉军.大学生先进典型的作用及培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4):1-3.
[5] 但继恩,叶芃,王雪梅.湖北省高校大学生英雄模范典型研究报告[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09(20):20-22.
[6] 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8] 李倩.浅析高校先进典型培育工作的机制与路径[J].河南教育(高教),2016(4):65-66.
[责任编辑:陈 明]
[摘 要]高校先进典型蕴涵着丰富的德育价值,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充分挖掘先进典型的优秀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对培育和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创新制度、转变宣传和增加实践进一步提升先进典型的带动辐射影响力,使先进典型力量转化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关键词]思政教育;先进典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0-0101-03
2016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如何贯彻和落实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这是摆在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课题。高校先进典型蕴涵着丰富的价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是培育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以先进典型为切入点,充分挖掘先进典型的优秀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对培育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先进典型的内涵及类型
“先进典型”即指代表社会发展主旋律的,代表人物和事物发展方向的,具有特定教育意义的先进的人物和事物。[1]不同时期不同领域都有不同的先进典型,相对其他领域或行业而言,高校先进典型是指在高校师生群体中有特定教育意义的先进的人物和事物。他们是师生群体中的优秀代表,其身上集中体现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道德要求和核心价值取向。
根据高校先进典型的不同特征、内容和影响力可将其归纳为四个类型。
第一,道德理想高尚型。这一类型的先进典型他们热爱祖国、敬业奉献,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使命,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无私奉献、与人为善,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他们弘扬社会正气,诚实守信,促进社会和谐,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第二,学业科研优秀型。这类先进典型他们理想信念坚定,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明确的学习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敢于面对挫折的自知和自制。他们废寝忘食,刻苦钻研,勤奋努力,顽强拼搏,积极乐观向上,他们是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优异成绩的典型人物。
第三,创新创业奋斗型。他们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不畏艰辛,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付出了心血、智慧和汗水,为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富于创新精神和创业奋斗的榜样深深激励着广大师生勇往前行。
第四,技能才艺突出型。他们天资一般,但虚心好学,刻苦训练,顽强拼搏,通过自己后天的勤奋努力,艰苦付出,后来居上,取得突出的成绩。他们的真实经历证明了通过不懈的努力会有更多机会取得成功,改变命运。
每类典型所传递的内容及其社会效应、影响力、生命力、德能层次均有所不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典型的种类会不断增加。但能成为先进典型,都离不开符合道德与法律的要求,只有同时符合道德和法律相应的要求,才具备先进典型的基本条件。[2]但无论哪一类型的先进典型,在他们身上,都集中凝聚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代表高尚的人生境界和道德追求,是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公众尤其是高校师生发展的导向标。
二、先进典型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先进典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他们的事迹蕴涵着巨大的德育价值,他们使抽象的价值取向变得具体而生动,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载体来承载。习近平曾指出:“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一定要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创造实实在在的载体,寓教于乐,入耳入脑,深入人心,潜移默化。道理要说清楚讲明白,但任何道理要深入人心,都不能光靠说教,要有一个好的载体,通过积极探索和创造更多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有效载体,使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富有实效。”[3]先进典型的人物和事迹就是一个很好的鲜活载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代言。它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使高校师生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呈现。高校先进典型来自师生群众当中,这有利于拉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师生内心情感的距离,有利于广大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发自内心的认知、认同。以先进典型为载体来进行教育,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既生动形象,又真实可信,这可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二)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广泛性和层次性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对于高校而言,就要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一方面,先进典型的培育、选树和宣传等各环节都是对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实践。另一方面,根据教学与管理,教师与学生的特点,应选树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先进典型,有道德的典范,也要有学习的标兵,有实践的达人,也要有创新的高手,这样多角度、多切入点地引领广大师生综合发展,才能使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师生都有可以学习的目标和追赶的对象。[4]这样有利于促进师生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提高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真实性和可学性
高校先进典型在师生群众中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培育沃土,只有在群众中才能展示其蓬勃的生命力。高校先进典型来自师生群众中,服务于师生,对于普通师生而言其更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先进典型的鮮活人物和真实事迹,其所蕴涵和折射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导向和价值取向,更容易使普通师生认同和接受。青年学生对其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易于理解,易于受到感染和激励,因而这具有强烈、深刻的教育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人生资源,是启发青年学生自我认识、促进自我教育的强大力量。[5]先进典型的选树、宣传和学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师生的教育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三、发挥高校先进典型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引领作用
习近平指出:“要大力弘扬和宣传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6]先进典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教材。可以通过创新制度、转变宣传和增加实践进一步提升先进典型的带动辐射影响力,使先进典型的力量转化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一)科学设计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选树先进典型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体现。因此,必须做好选树先进典型的顶层制度设计,完善工作机制。
1.科学设置评选类型、条件及标准,这是发挥先进典型作用的前提。习近平指出:“要善于抓典型”、“抓什么样的典型,就能体现什么样的导向,就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3]高校每一年都组织评选各方面的先进,产生不同层次的典型。学生方面有学业成绩优异者、各类奖助学金获得者、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校园活动优秀组织者、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自强之星、十佳学子等;教师方面有科研工作先进者、优秀教学者、管理服务之星、优秀教师、优秀党员等方面的典型。高校要突出先进典型的时代性、层次性,体现选拔过程的易于操作、寻找和挖掘。条件的设置和评选的标准既不要太低,也不能太高。太低突出不了先进,树立不起典型;过高则寻找不到,挖掘不了。因此,要根据高校师生不同群体、不同岗位、不同领域的特点,按照一定的比例数量,从多途径、多方面去选树各层次、各类型的典型,使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群众都能切实感受身边先进典型的力量,让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让先进典型既接“地气”,从师生中来,又能影响师生,引领师生。
2.严格评选程序,认真选树典型是发挥先进典型作用的关键。要创新评选模式,完善工作程序,严格按照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的原则,采取上下联动、大众参与,充分发挥师生作为评选主体的作用,突出先进典型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表现。先进典型采取以组织推荐、他人推荐和自我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初选,这一阶段需要由评选委员会负责指导、监督,防止领导指定,指标分配,程序简化,简单评选。初选出来后,要进行民主测评,接受各方面的考察,择优推荐。为确保先进的真实性,事迹的可敬性,需要扩大师生的参与面,确保师生群众在参与评选过程中的话语权、知情权。通过公开竞争,参评展示,演讲汇报的方式,增强先进典型与师生的互动性,使先进典型更具直观形象,真实展示,克服过去先进典型的抽象表达。既要避免年年老面孔,又要防止先进泛滥。经过民主测评,综合考核,最后公示确定,对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推广,表彰总结。通过严格评选程序,使树立的典型既有时代性,又有现实性;既有先进性,又有可学性,真正把那些事迹突出、在校园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德才兼备、师生公认、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树立起来。[8]
(二)运用现代新媒体,创新宣传方式
对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是我党宣传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手段。广大师生对评选出来的先进典型,对其先进事迹的知晓度,对先进典型身上的精神认可度、学习度影响着先进典型在示范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发挥。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全方位、多渠道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和精神,扩大其影响力,增大其辐射面。在利用校园报纸、杂志、广播、宣传栏等宣传载体的同时,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微博、微信、QQ、校园论坛等新兴媒体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形成师生员工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学习的生动氛围。选树先进典型既要树起来,又要放下去。在大力宣传报道的同时,要组织先进典型人物深入师生当中,通过汇报、演讲、座谈等方式加强与师生之间的互动,主动反馈、主动展示。把选树的先进典型下放基层,深入师生群众中,可以让先进典型在群众中感受到自豪感和幸福感,使群众感受到先进典型的存在感和亲切感,使先进典型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生动体现。通过有效的宣传以及先进典型的身体力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先进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先进典型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宣传、认同和践行,使師生在学习、模仿先进典型的过程中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行动。
(三)落实具体行动,增强实践体验
学习先进典型,不能停留在口号上,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学习上,而要落实到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增强实践锻炼。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提升,这样才能把先进典型身上所传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因此,要在先进典型人物和事迹的梳理、分类和归纳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方案,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经费场地,组织开展各类不同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如学习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社会服务、公益活动、爱心奉献等活动,使学习先进典型落实到实处。活动的设计要与师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与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找准活动的切入点和融合点,使广大师生学有可循、学有所进、行有所获。应避免为学习而学习的政治任务,克服形式主义。学习先进典型要结合师生的现实,引导广大师生把个人学习、工作实际和成长需要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以先进典型为参照,从思想上认可、行动上效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增强事业心,提升奉献精神。通过构建学习先进典型实践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高校师生的思想,外化为日常的行为准则。
四、结语
高校先进典型是高校中的旗帜和精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总之,运用先进典型,挖掘先进典型德育价值,这是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引领和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我们必须善于抓好先进典型,运用好先进典型,发挥好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 参 考 文 献 ]
[1] 邓水花.十六大以来先进典型教育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4.
[2] 朱爱青.大学生先进典型分类分层模型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8):108-109.
[3][7]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4] 卢玉军.大学生先进典型的作用及培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4):1-3.
[5] 但继恩,叶芃,王雪梅.湖北省高校大学生英雄模范典型研究报告[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09(20):20-22.
[6] 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8] 李倩.浅析高校先进典型培育工作的机制与路径[J].河南教育(高教),2016(4):65-66.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