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大发展为引领开启海西新征程

    尚麻 罗永红

    摘要: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不是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平行展开,而是阐述下一个五年规划期间的发展理念。规划建议指出,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一表述,表明了对中国发展路径新的理解,发展理念有了重大创新,是引领海西“十三五”发展的旗幟。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海西;十三五

    创新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协调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解决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问题,开放解决的是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解决的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在五大发展理念这一整体中,创新是发展的核心,协调是发展的基础,绿色是发展的前提,开放是发展的保障,共享是发展的根本。

    一、创新发展

    在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和消费发展到一定程度通常都会维持一个稳定的水平,不再是经济的增长点。而出口到一定程度后也不会再增加,全球市场也有饱和的时候。但经济增长还有两个原动力: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增加的人口,会带来新的消费需求。但是,人口的增长受到物质、空间的制约,不可能无限增长。科技进步才是最能促进经济增长、使社会产生深刻变革的巨大动力。蒸汽机、电气革命、计算机,互联网都促使经济规模成百上千倍的增长。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远远高于前面的“三驾马车”和人口的增长,是促进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最强大、持久、可持续的动力。

    对海西而言,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全省重点开发区,在西宁、海东和海西的部分区域,占全省国土面积10%。这些地区重点支持重大交通、能源、水利、资源开发以及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

    投资方面,“十二五”期间,全州规划投资目标3000亿元,实际完成260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达到1700亿元,实际仅新增工业产值90亿元,迟迟未能形成有效产能。“十三五”期间,海西要完成投资4000亿元,力争经济回暖后达到7000亿元。重点要形成有效投资和创新投融资模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消费方面,海西社会消费主要在异地。2015年“双十一”,海西网购数量占到全省40%以上的比重;油田公司人员消费,主要在敦煌和北京;盐湖集团人员消费主要在西宁;海西干部每年工资支出达到7个多亿,基本上4个亿消费在西宁;海西本地和外来务工人员,加起来接近20万人,主要消费在了西宁和海东;在民生支出上,州上每年90多亿元,“十二五”期间将近500亿元,在州内没有形成多少购买力,2015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突破80亿元。

    出口方面,2015年海西的石油、建材已经走进了尼泊尔,有些产品现在正在积极与南亚、西亚国家衔接。2016年1至8月份,海西州外贸出口总值1538.5万美元,同比增长218.62%。其中,工业品出口1172.8万美元,枸杞产品出口363.8万美元,其他产品出口1.8万美元。出口产品主要有纯碱、焦炭、枸杞、石棉、碳酸锂、氯化钙、氢氧化镁细粉、矿泉水、食用盐等。外交部给青海定向包干的尼泊尔、土库曼斯坦等国任务,海西将承担重头任务。

    人口方面,海西总面积325785平方公里,全州常住人口50.54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1.6人。我国每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海西是全国人口平均密度的1.1%,人口密度还很低。考虑到水资源等要素,海西还有一定的人口增长空间。

    创新方面,“十三五”期间,海西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全面改革和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在改革创新中赢得后发优势,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提供持续动力。

    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重点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农牧区综合改革、社会事业改革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16个领域86项改革任务。

    二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使海西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审批程序最少的地区之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到“十三五”末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将达到30%。

    三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依托中关村、杭州湾科创走廊和清华大学、青海大学等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全力打造柴达木科创走廊,着力突破一批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把海西建成全省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区。

    四是大力推进金融创新。把金融业打造成海西新的支柱产业,建成全省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区。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培育发展小额贷款、金融租赁、融资担保和财务公司。全力把德令哈市打造成全州金融中心。

    五是培养和聚集创新创业人才。面向州内外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靠事业、感情、待遇引智聚才。深入实施“十百千万”人才战略,[1]完善重点人才项目支持体系,推行紧缺专门人才动态目录制度,建设省外柴达木人才汇集中心,大力引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大力培养本土“工匠式”专业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二、协调发展

    “十三五”期间,海西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构筑全面平衡发展新格局。

    一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建设青海西部城市群。以格尔木市、德令哈市为中心,推动西部城市群建设。推动德令哈、大柴旦合并扩市;茫崖、冷湖联合建市;都兰撤县改市;茫崖、都兰分别作为海西的西大门和东大门,要发展成为海西的两个副中心城市。把西部城市群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

    二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政策保障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打造全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有序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和长期流动人口市民化,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实行成本分担机制,实现同步小康。

    三是统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选树“海西好人”、“五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传承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绿色发展

    2016年3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提出了对青海生态保护的目标要求: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是青海义不容辞又来不得半点闪失的重大责任。肯定了省上提出的“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总书记指出:“这个认识是到位的,要始终坚持并持续践行。”并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生态农牧、生态体验、生态文化等产业。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使青海成为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

    海西州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今后五年,海西要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底线和红线,宁愿发展慢一点,也绝不破坏生态环境,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

    一是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海西生态环境脆弱,维护全省生态屏障战略地位任务艰巨,必须牢牢守住生态文明底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树立绿色产业观,进一步降低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价值观教育,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增强全社会的生态自觉。发展绿色产业,积极培育和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有利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

    二是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大力推进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巩固和扩大生态保护建设成果,力争到2020年实现重大生态治理全区域覆盖。加大人工增雨,努力维护高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落实主体功能区责任,巩固和扩大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成果。继续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推进重点城镇、交通沿线等重点区域造林绿化。

    三是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制定节水规划,实施再生水利用工程和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和产品,建设节水型社会。实施大气、水域、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实施矿山复绿工程,继续实施木里矿区环境修复、茫崖石棉矿区综合治理等恢复治理工程。实施节能减排工程,推进“智慧环保”建设,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和污染问题查处力度,防范环境风险。建立环境污染第三方监督、评估与治理机制。

    四是健全新型生态文明机制。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生态补偿制度。发展碳汇林业,实现间接减排效果。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积极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等交易。建立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长效机制。建立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职审计,严格责任追究。

    五是提升資源保障能力。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探等方式,加快以东昆仑、青藏铁路沿线等重点地区、重要成矿带为重点的地勘步伐,鼓励社会投资参与地质调查。加快页岩气等资源勘探开发,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四、开放发展

    “十三五”期间,海西将深度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拓展合作共赢新空间。

    一是打造向西南中亚开放“桥头堡”。 打造格尔木西部自由贸易区,在德令哈建设中国·尼泊尔产业园。加快发展对外贸易,建设出口商品加工基地。鼓励州内有实力的企业在西亚、中亚开展资源勘察、冶炼加工,积极对接石油、盐湖、煤炭、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

    二是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围绕东部产业转移和“兰西格”经济带建设,承接和引进一批精深加工、高端制造等产业和补链企业,建成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积极组织国际光伏产业博览会、世界镁产业高峰论坛和中国柴达木枸杞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形成富有柴达木特色的经贸合作平台。

    三是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一批综合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企业集团参与我州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传统基础产业技术改造。

    四是提升对口支援水平。主动加强与国家部委、中央企业和浙江省沟通衔接,充分发挥中央部委、央企和浙江省不同的优势和作用,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加快推进德令哈浙江工业园建设,发展优势产业,努力打造产业援青示范园。加强与北京海淀区等友好地区的交流合作,建立海西州中关村高端智库等。

    五、共享发展

    “十三五”期间,海西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努力增进各族人民新福祉。

    一是实现提前整体脱贫。以“八个一批”工程、“六个精准”环节确保全州2735户6588名贫困人口2016年全部脱贫,2017年将巩固脱贫成果。

    二是实施创业就业工程。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自2015年起,海西州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创业就业专项资金鼓励大众创业,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城镇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创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实现用工和培训的供需对接。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两个大众创业基地,提高创业服务能力,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空间。

    三是实施教育提质工程。全面普及15年免费教育。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政府购买服务,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加强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学科建设,促进产教、校企融合,促进就业创业。高度重视对口支教和异地办班工作。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四是实施全民保障工程。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完善大病保险及医疗救助制度,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

    五是实施收入提升工程。全面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实现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小康指标要求。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六是实施健康海西工程。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统筹做好各级卫生人才特别是全科医生培养。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疗机构。提升蒙藏医药特色水平。州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明确要组建海西州药事服务管理中心,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执行情况通报机制。

    注释:

    [1]海西州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引进培育50名领军人才、100名顶尖科技人才、1000名高科技人才、10000名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海西州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3]《海西州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4]2016年10月,海西州第十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州委书记文国栋所作工作报告:《扎实苦干,砥砺奋进,为把海西建成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化强州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天峻县委党校,海西州委党校)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加强公共卫生管理 确保服务项

    邬汉文陕西省富平县第二人民医院,是一所非营利性综合公立医院。近几年来,这所医院全体干部职工牢记“艺精,人和”的二院精神口号,不断追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