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的积极作用
郭芬梅
摘 要:现如今,时代在不断地发展,课堂教学效果也在进行提升。曾经的历史故事都具有着丰富的知识,它们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人物鲜明的对比,具有特色的人物性格以及历史发展的真实事件不断地吸引学生。在高中生学习历史的时候大多数都让学生感到乏味无趣,历史故事和高中生的课程要是融合在一起,可以大幅度地增加课堂授课效果。对此,教师可以有效地采用结合历史故事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历史教学课程的效果。
关键词:历史故事;高中历史;策略融合
历史是人类的故事、是中国的故事、同样也是世界的故事。用每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对学生进行授业解惑,让学生对古人有着敬仰之情,并且有着不同的历史情怀。
一、通过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增强高中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
将历史故事融入高中教学可以增强高中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所产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往往会对故事产生很大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学习中国的历史,使其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更加深刻。教师可以把历史故事和知识形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把所谓枯燥无趣的历史知识记忆下来,来提高自己的学识以及自身对历史故事的独特看法。
2.开展活动
教师在学校可以开展对历史故事的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在对学生教学时穿插一些历史故事,不但不会浪费上课的时间,反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故事的质量。历史故事不仅有着丰富的内容,还有着让人刻骨铭心的记忆,历史故事加入高中生的课堂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使学生对历史具有更多的掌握。
3.教学中加入生动具体的历史故事
因为现代学生与历史有一定的距离,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和接触历史,学生在与老师沟通历史难免会有一些时间上的碰撞,而历史故事的加入,可以让学生在对历史故事时代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历史。
二、与历史故事相融合的基本要求
历史故事融入高中教学中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和学习效率。但是教学过程中引入历史故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引入的历史故事必须是真实可靠的,是真实发生、存在的,不能盲目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错误的历史故事进行误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历史故事的认识,以便于更好的传承下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紧贴教科书所教的内容,再结合课本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教学。现在我国学生一节课为45分钟时间,为了使学生学习更具有积极性,尽量将其历史故事结合放在前半节课来说,这样学生更具有学习性,后半节课一般处于烦躁阶段,所以前半节课讲述历史故事与课本内容的结合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学习历史不仅仅是因为高考所需,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在适当的环境下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学习能够更加了解我国的历史发展。通过学习历史让我们以史为鉴。历史故事的知识点比较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高中生学习历史故事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思考能力和对历史的感知能力,这样教师在讲授历史故事时不仅能让学生自立自强,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人物对于爱国的表现,提高学生的爱国精神,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也可以通过历史故事和高中历史教学融合的方式来提升教学质量。
三、巧妙运用历史故事在课堂当中
如何选取适合的历史故事,不管什么情况什么时间都要对症下药,在教学上也同样如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内容,选取适合的历史故事来满足教师对学生的教学。通常来说,老师一般都会选取二十四史这类的历史故事,这类的历史故事一般都很有逻辑性,而且情节也比较清晰,对于学生的学习思路也有着很大的帮助以及作用。这种历史故事也具有强烈的趣味性。例如在必修一当中就有一个单元,讲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当时人们不断对抗侵略者。在这个单元当中教师就可以把事件分为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种历史事件可以让学生了解当时侵略者占有了我们中国多少的土地、对我们的家园建筑破坏了多少、对中国人民的大肆屠杀,这种历史深深地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不可忘记!当然我们国人也进行了一些反抗,在死亡中渴望着求生,人民纷纷站起来进行反抗。代表人物洪秀全就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当时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最终还是失败了,但是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平均主义思想推向了高潮。
总之,历史故事是高中教学中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值得现在教师在课上推崇。但是教师必须在课堂将历史故事和知识完美结合,选取经典历史对学生采取教学,使学生大幅度提升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可以在历史故事当中学习重要的历史文化。教师也可以通过历史故事和教学融合的方式来提升教学质量,并且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素养,使其在心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杨莉.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巧妙应用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6):127.
[2]许霁.谈谈“故事叙述”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入[J].课程教育研究,2015(28):72.
编辑 李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