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研究
[摘 要]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公共生活的场所,关系到每一个市民的生存状态、生活水准和生活幸福,其水平和质量是一座城市成熟与否的标志,上自城市决策者、规划设计者,下至城市建设者和普通市民无不对其给予特别关注。为实现将鞍山建设成为经济振兴、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优良的世界级钢铁基地、全国知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以近现代工业文化为特色的现代文化名城的城市发展目标,关注鞍山的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其城市公共空间的质量和档次,是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和关键要素。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D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4)05-0078-03
所谓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运动、娱乐、休闲等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包括公园、城市广场、公共绿地、街道、滨水地带、公交车站、停车场和公共建筑物前的集散广场。广义的概念还应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少年宫等公共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既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也包括广场、公园、图书馆等人文环境。从根本上说,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社会生活的场所,关系到每一个市民的生存状态、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其水平和质量是一座城市成熟与否的标志,集中体现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是多元文化的载体和独特魅力的源泉,是城市活力、凝聚力和吸引力的所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整体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大众的满意度,因此,上自城市决策者、规划设计者,下至城市建设者和普通市民无不对其给予特别关注,并将其与城市的集体记忆和未来愿景密切地连接起来。
对于鞍山来说,营造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它既是对一所传统工业城市良性遗产的继承,又是一种发展、突破和创新,既是完成老工业城市转型的必需,也是顺应城市现代化、国际化趋势潮流的积极应战。而从其最直接、简单的意义上说,开发、利用、修复、抢救、保护以筑造一个优良的城市公共空间,事关市民的大部分公共活动,与他们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幸福感息息相关,与他们的个人、家庭、子孙、邻里的生活密不可分,关乎市民的城市归属感、自豪感与城市的凝聚力、家园意识。同时,优良的城市公共空间也是向外界展示自我的一个窗口,吸引人才和资源的巨大磁石,增加交流、沟通、融汇的舞台。
一、鞍山市城市公共空间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狭义地讲,就鞍山市现有的资源存量而言,玉佛山风景区,二一九公园、立山孟泰公园、铁西永乐公园、烈士山公园、人民公园,万水河滨水带,铁西繁荣夜市一条街,市府广场,四隆广场,站前步行街等等,是我们鞍山人可资利用的城市公共空间,也是塑造我们城市性格和城市文化的宝贵资源。广义上讲,鞍山市的城市公共空间还包括:市图书馆、图书城、市博物馆、各种专业性的展览馆,奥体中心,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等。这些城市公共空间资源是一个既定的量,它支撑着我市的整体城市公共空间及其中的一切活动,维系着我市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的运行,把所有参与我市城市公共空间活动的各色人等裹挟其间,从其间可以触摸到我市城市公共空间的脉动。
公共服务设施的现状,可分为总体现状和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现状两类。由此出发,可以更真切地反映我市城市公共空间的概貌和基础。
1.市级公共中心(商业、金融业、行政办公为主)基本形成,区级、社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尚未完全形成,部分设施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2.各地区公共设施配置水平(服务范围、设施质量)参差不齐,呈中心向外围极差分布。
3.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总量不足。鞍山中心城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总面积675.8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4.17%,人均用地面积4.39平方米。鞍山中心城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总面积897.8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5.78%,人均用地面积6.08平方米。
4.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有所增加,但城区内服务水平降低。近年来,公共服务设施的增长在空间上主要体现在城区外围地区,而城区内部增量很少,甚至如市体育场等设施用地被占用,故城区内部的服务水平总体上来看是降低的。
5.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呈现出与人口分布不匹配的共同问题。
6.公益性、福利性公共服务设施不足。一是鞍山市现有的文化设施(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规划展览馆等)使用率较低,缺少美术馆、科技馆、会展中心等设施。同时,基础文化设施也存在功能性缺失问题;二是老年人口比例迅速上升带来的问题。鞍山中心城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28.3万,一方面带来养老设施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等问题,另一方面影响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结构变化。因此在设施配置上应加强对人口老龄化的考虑。
二、鞍山市城市公共空间构建的可行性方案
1.优化用地布局,给予城市公共空间以合宜的用地资源
必须在中心城区空间布局规划方案中优化用地布局,在协调生产、生活空间的同时,给予城市公共空间以适宜的用地资源,如此才能发挥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舍此,会限制城市公共空间功能的释放效果。无论是西延或是南迁,切记在扩展城市空间的同时,都应给予城市公共空间以尽量充足的用地资源。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13年6月制定的鞍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已完成的公共服务设施研究部分的突出问题就是:鞍山市公共用地不足,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这两项涉及到城市公共空间的部分,明显低于国家标准。
2.增加公共设施,弥补公共设施不足,发挥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功能
目前鞍山市缺少美术馆、科技馆、会展中心等基础公共设施,尤其应该指出的是,缺少一座反映鞍钢历史沿革的全方位多功能的博物馆。这是把鞍山打造成一座以近现代工业文化为特色的现代文化名城所亟须的。作为同是重工业城市的酒泉的城市博物馆,是一个可以借鉴的范例,走进酒泉城市博物馆,就犹如返身于昨日艰苦而辉煌的历史,林林总总的细节反映出一座工业城市的成长和转型,其历史的保护功能和教育功能尽在其中。由于某些重要的公共设施缺失,城市的公共空间出现不完整的现象,基础文化设施的功能性缺失,进而严重地影响了城市的形象。
3.优化公共设施配置水平,力求公共空间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满足市民需求
鞍山市现有的文化设施(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规划展览馆等)使用率较低。综合性体育场馆,即鞍山市奥体中心和鞍钢体育馆,远离市区,建设标准过高,对外开放性不强,和居民日常锻炼脱节。如何盘活资源存量,首先要从改变布局、优化配置上下功夫。从区位分布来看,必须改变公共文化设施集中于分布在铁东区中心附近,铁东区南部地区、立山区、铁西区文化设施短缺的状况。同时,文化设施分布零散,不利于发挥规模效应和凝聚功能。以书城为例,鞍山市原有的图书市场位于永昌街,称为永昌街文化市场,那里聚集了我市除新华书店外的大部分图书资源,成立以来颇得购书者青睐,书城已成规模,顾客渐成习惯,相关产业也在周遭兴起,可以说永昌街文化市场见证了一座市场的形成和兴盛。而后来这个市场解体了,迁到解放路欧萨书城,设施更好了,空间更大了,然而自开业以来一直不景气,迁来的商家寥寥,搬走的居多。现今我市图书市场被分解成几块:永昌街返回几家,欧萨残留几家,地质局楼下迁来几家,新兴市场搬来几家,地下街还有几家。事实证明,用行政力量是很难开拓出一个成型的市场的,市场更需要培育和保护。
综上所述,我市的公共设施必须改变其服务范围、设施质量等参差不齐,呈中心向外围极差分布的状况,以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为突破口,强化弱者,平衡结构,使之和谐有序,使我市的城市公共空间构建日趋合理、完善。
4.关注公园、绿地、滨水带、广场、步行街、街头市场建设,让建筑与道路之间的公共空间尽展色彩
相对而言,公共空间开放与否、开放程度如何,有时只是观念的转换而已。如市委、市政府门前的铁围栏曾使得市委、市政府在市民的心目中俨然一副高高在上、封闭保守的模样,而拆除围栏、使普通市民可以在其门前自由行走,无疑提升了市委、市政府的公共形象,拉近了与市民的距离。就著名的二一九公园来说,从前也是有围墙(后来变成了铁栅栏)的,几个门都设有铁栏杆,只能容一人鱼贯而入,收门票,如此限制了公共资源的功能发挥。后来围栏拆掉了,公园的体制改变了,彻底取消了收费的职能,二一九公园才真正复原了作为公共空间的功能,成为广大市民休憩健身娱乐的场所。因此,为鞍山的优良生态计,为城市的景观和市民的生活质量计,为美丽鞍山和幸福鞍山计,公园、绿地、滨水带、广场、步行街、街头市场的建设必须搞好,决不能为了纯经济的考虑而随意缩减城市的公共空间,剥夺市民享有公共空间的权利。积极地讲,城市的公共空间是培育城市性格、树立城市形象不可或缺的要件,是打造城市家园的支柱和基石。
5.实现生态优先战略,提升生态资源的游憩服务功能
一是严格保护山体和水系等区域生态绿地和生态廊道,控制浅山区和滨水区等生态敏感地区的建设强度,积极构筑东部生态涵养带,确保生态安全。
二是加强现有污染企业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控制新开发矿山的环境影响,结合水系、山体和区域廊道,构筑鞍钢和外围矿区的防护林隔离体系。
三是优化城区绿地结构,合理布局和建设绿楔、绿廊和绿环,完善城区公园体系,建设高品质和丰富多样的生态景观游憩系统,提升生态资源的游憩服务功能。
6.从细节处入手,也就是从市民和游客的现实需要出发,来构建我市的城市公共空间
将鞍山建设成为经济振兴、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优良的世界级钢铁基地、全国知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以近现代工业文化为特色的现代文化名城,这是2030年我们设计的城市发展目标。如何达到或实现这三位一体的目标,答案是: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细节做起。可以断言,实现上述目标,离不开城市公共空间的构建,离不开城市公共空间构建中的一砖一石。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其他城市的可取之处,比如北京的公交站,不单单有一只站牌,还有供乘客休息与放置物品的座位和避雨遮风的雨搭。比如嘉峪关市的路标指示牌,方向明晰,位置准确,标明沿路机关、学校、市场、商家、旅馆、公园、公厕等的名称、距离,为游客提供十分便捷、舒适的服务,真正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你即便是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也不感到陌生和疏离。比如城市的大众健身设施,尽管此类设施在增加,在风景区、在楼前空地、在广场绿地,还是在校园、机关大院,到处可以见到新增的各类器材,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只有设施没有后续保养维修,不能可持续使用。
总之,构建城市公共空间应避免陷于形式主义的误区,必须有长期系统的眼光,务实负责的精神,开放的心态,科学的态度,注重细节,学会换位思考,力争让广大市民满意,让社会上的弱者满意,让子孙后代满意,为普通人提供更人道的服务。简言之,构建高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就是要为了满足人们“诗意的栖居”和公共福祉的共享。
(课题组成员:蔡波、钟毓、王丹、孙世伟、杨健、李伯涛、关福艳、何苗。撰稿人:蔡波 孙世伟)
责任编辑 张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