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对话,让阅读课堂教学更高效

    严丽

    摘要:阅读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但目前阅读课堂对话中经常出现“问题抽象”“形式单一”“内容肤浅”等问题,课堂对话效率并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开展阅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问题寻找有针对性的策略,通过设置对话问题、创设对话情境、尊重学生差异以及融入文本情感等途径开展课堂对话。下面,笔者就以上途径的实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有效对话? 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 高效

    “对话教学”并不是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这种一般意义上的问答式教学,而是一种彼此平等、相互倾听、敞开内心的交流方式。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要想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形成良好的对话关系,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个性化地走进文本,巧妙运用多种途径促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满足学生更深层次的对话需求,以此实现高效率的课堂对话。

    一、合理设置问题,确定对话目标

    在传统的語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提出“你对本篇文章有什么样的感想”“你从文章中读懂了什么道理”这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太过于抽象,学生往往会因为找不到阅读目标而感到迷茫,回答的内容也千篇一律,导致课堂对话仅局限于形式化讨论,这样不仅不能控制好对话的范围,反而限制了学生对文章的思考。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文本话题,设置好阅读的主问题,进而确定对话的目标,让学生在主问题的引导下展开交流。以阅读《钓鱼》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本篇文章时,可以设置这样的主问题:“谁在钓鱼?什么时候钓鱼?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钓鱼之后发生了什么?”在展开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逐渐抛出一些小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索,例如:“你有过钓鱼的经历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如果是你钓到这样的大鱼,你的心情会怎样?”“假如你是作者,当你面对放或不放这样的道德抉择时,你会怎么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各种事情,此时你会怎么做?”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唤起他们的经历和想象,使学生得到启发。在对话当中,学生逐渐找到了答案,认为:“这条鱼是在捕捞开放之前钓到的,严格来说它是禁止捕捞的。”教师问:“那父亲让‘我把鱼放回湖里这一做法对不对呢?”学生回答:“父亲让‘我把鱼放回湖里,就是在教育‘我每时每刻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要遵守规则,坚定地抵制各种诱惑,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循序渐进地设置阅读问题,不仅可以涵盖全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够促使学生围绕全文展开多层次的思考,这样学生可以更容易地找到对话的目标,以激发自身的想象,并从中获得 启发。

    二、创设对话情境,加强对话深度

    在以往的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形式是一问一答,这样的课堂对话流于表面,达不到沟通与合作的目的。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本主旨为学生创设对话情境,搭建一个积极主动、畅所欲言的对话平台,使学生沉浸在积极对话的状态当中,身临其境,与文本进行亲密的接触,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对话向更深的层次发展。以《草船借箭》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并加入采访环节,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在对话情境中,教师扮演主持人,主要负责采访由学生扮演的诸葛亮、周瑜、曹操等文中角色。例如,主持人采访“诸葛亮”:“周瑜让您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这是不是故意为难您?”“诸葛亮”回答:“周瑜要求我在十天内完成造箭任务,这显然是一个阴谋,我早已看透他意欲加害我的居心。”主持人问:“既然您知道周瑜的阴谋,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诸葛亮”答:“如果我不同意,周瑜还会用其他方式找我的麻烦,为了维护我在联盟中的地位以及顾全大局,我不得不答应,因为周瑜提出的这个要求对联合抗曹有益处,而且我有把握完成造箭任务。”主持人问:“您借箭为什么要在第三天?而且为何要在这一天的第四更呢?”“诸葛亮”答:“我观天象,第三天会起雾,这样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而且曹操性格多疑,大雾漫天的情况下他不敢轻易出兵。”设置这样的对话情境,能够让学生对角色有更深入的把握,促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体会作者的意图和文本的意境,从而开展心灵之间的对话,促进学生阅读效率的提升。

    三、尊重学生差异,实施平等对话

    在以往的课堂对话中,教师往往把课堂发言的机会留给成绩优异、善于表达的学生,这样就导致很多学生得不到平等的对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应以平等的方式进行,要把每一位学生视为课堂对话的中心,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民主、自由的对话平台。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平等互助式教学方式,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及协助者,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展现其能力与才华,提升课堂对话的有效性。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为例,该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作者利用小女孩悲惨的童年来揭露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为了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情感碰撞,让他们懂得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现在的生活与文中小女孩的童年做对比。由于每位学生的生活不完全相同,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与自己对话,或者与同桌或老师对话,或者与文中的小女孩对话,这样既维护了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的自尊心,又减少了对他们的束缚,创设了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文章情感的渲染下,学生们交流得相当热烈,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自己的生活讲述给别人听,言辞真情流露,每一位学生都成了对话的主角。

    四、融入文本情感,发表独特见解

    在阅读课堂教学对话中,若学生未能真正融入文章情感当中,则学生的表达就显得琐碎,他们会一味地追求与教材参考里相一致的答案,课堂对话的有效性就会因此而降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对同一篇文章或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的见解,甚至有的学生的见解是相互对立的,教师应趁机抓住学生见解上的不同,设置一些更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大胆思考与发言,以体现学生对文本理解的独特性,加深学生对文本情感的体验。

    例如,以阅读《马》一课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通过赏析文中人工驯养之马与天然野马的对比语句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从多个角度发表个人见解。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一匹马,你愿做人工驯养之马还是天然野马?请陈述你的理由。”有的学生回答:“我愿成为一匹驯养之马,做一个勇猛、强健的保卫战士,舍己从人,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甚至舍弃自己的生命。”也有的学生回答:“我愿成为一匹野马,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不屈服于人类的操纵。”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与人工驯养之马或天然野马进行对话。例如,人工驯养之马是人类养育、训练、驱使而成的奴隶,它会觉得自己的马性受到了侮辱,丧失了自由,这时教师引导学生站在人工驯养的角度上思考,学生会认为:“人工驯养的马具有克制、驱从、迎合等特性,它一出生就受到人类的照料,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觅食,从本质上来讲,服从成了马的天性。”通过融入文本情感中进行对话,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与作者产生共鸣,深刻体会到作者对人工驯养的马的同情以及对天然野马自由自在的由衷赞美。由此,学生的对话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语文阅读课堂对话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对话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让学生的对话形式更多样、对话内容更丰富、对话目标更明确,以此提升对话的有效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梅.文本细读,演绎阅读课堂的精彩[J].小学教学参考,2019(31).

    [2]刘文军.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的方法研究[J].新智慧,2019(25).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整

    武君珍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以其广博的信息量及图片、声像、动画、文字为一体的多媒体手段而被广大思想品德课教

  • 浅谈小学语文的随文练笔

    唐丽莉随文练笔集阅读与写作于一体,对锻炼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语用意识,引导学生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