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党文昊
摘 ?要:汽车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是提高效益,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关键战略因素。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目前中国汽车行业第三方物流市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物流外包;第三方物流
1 ?中国汽车行业供应链体系现状
坦率地讲,中国的汽车供应链现状,不足以支撑中国成为一个汽车创新大国,至少单就自主品牌车企的供应链管理,就不能保证掌握必要顺畅充足的汽车产业创新资源,创新往往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如果一切都白手起家、自己从头做起,创新大国仍然很遥远。只有在完善供应链的基础上实现技术引进再创新,才是一条便捷可行之道。当然也只有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控制,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自主"的创新。
从十几年前,当中国汽车产业步入少年、进入快速发育期起,全球的汽车供应链就在发生重大变化,供应链静态要素快速向中国集结,供应链动态物流急速地涌入中国。世界零部件巨头一窝蜂地跟进,或在中国投资建厂,或与国内厂商进行技术合作,将大陆产能纳入生产网络。博世中国经营着50家公司,拥有2.62万名员工,日本电装在中国开设了十家工厂。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总数中约有三成是外资企业,但他们却是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主力军,竞争能力胜过其他七成的本土企业,广泛活跃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成渝、东北、华中等地区。
零部件巨头涌入中国、将中国大陆作为改变全球市场战略布局重点的根本缘由,也是众所周知的原因:自2009年起,中国已经稳坐世界汽车生产第一大国的交椅,随着欧、美、日等主要汽车生产国的产业空洞化加剧,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地位仍在不断上升。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全球生产网络相伴而生,哪里有汽车工厂和产能,哪里就需要建立供应链。
车企全球供应链中心移位中国被看作是具有英明的战略眼光,未来全球供应链中心锁定中国的大趋势是毋庸置疑的,大陆市场目前已然成为为全球汽车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但现实中,这只是属于世界级零部件巨头的饕餮盛宴,中国本土的企业只捡到一些残羹冷炙,并未分享到应有的市场份额。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能够成为世界级车企一级供应商的屈指可数。绝大部分的中国企业需要加倍努力,大型整车企业应注意调整发展战略,由整车为主,调整为整车和零部件板块的协调并进。
2 ?中国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对汽车制造企业来说,实行供应链管理是大势所趋,但供应链的健康高效运行还需各合作方的努力与协作。企业发展离不开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固然重要,但结合国内车企目前的处境,运转高效、反应迅速的供应链体系才是不可或缺的。各大车企纷纷参照价值链的原理重组自身的制造供应链,剥离大量非核心业务,底层供应商承担的零部件制造和装配责任越来越多。同时,全体供应商在响应时间和服务上标准也被提高,这迫使供应商必须对来自整车厂的生产计划变动做出快速响应,加大在投资,优化流程,改进技术,确保链内信息传递的准确性。这些方面,如果没有整车厂的协调与配合,供应商很难独立完成。此外,作为采购方,车企不再把目光局限于零部件的出厂价格,开始对零部件在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更加关注。对于零部件供应商,由于传统的零部件库存已经从整车厂转移,所以他们在保证成本持续下降的同时,还要为整车厂提供灵活、快速的响应。成功的零部件必须要能避免库存供货带来的潜在高额成本,也要提供给整车厂等同于厂内供货的便利。
(1)片面追求短时间内自身利益最大化
各环节目光局限,片面追自身利益,认识不到供应链管理这一整体概念。在汽车产销环节,较为敏锐的管理者已经发觉行业发展离不开供应链这一重要角色,遗憾的是全局观还有一定欠缺;实际运作中,供应链各成员往往只追求自身赢利,很少着眼于整体利益,难以实现共赢。在供应链体系中,处在中心位置的汽车生产企业有很高的话语权,却往往只看自身,从不考虑其上下游合作商的利益。目前国内众多汽车生产企业中JIT管理模式已成标配,相比传统管理,使用JIT模式达到零库存管理更容易,自身的库存周转率也会得到较大提高,库存管理费用能大幅度降低。然而,JIT 模式也有美中不足的一面:在长期生产和采购计划的安排上,为规避计划变更带来的风险,车企会习惯性地要求配套厂商垫高安全库存,以备不时之需。供应链的优势总是被忽略,倘若能利用供应链做出更精确的整车生产计划,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波动,实现供应链整体零库存,自然能实现共赢。另一方面,上下游合作商在供应链中处于弱势地位,如果把过多信息透露给中心厂商,不免在价格谈判中收到制约,故而对参与供应链体系态度暧昧。综上所述,供应链各环节片面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无法充分利用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建立不起利益共同体,自然发掘不出汽车供应链体系的竞争潜力。
(2)各环节管理水平良莠不齐。
完整的供应链应该由许多厂商组成,厂商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是影响供应链正常运作的一大要素。汽车供应链作供应链管理的典型系统,涉及许多上下游合作商,包含极为密切的供需关系。汽车生产企业作为供应链的中心厂商,上游供应商与之交互频繁,一旦出现管理不善的问题,很快就会波及整个供应链体系。目前,国内大部分车企在管理方面都借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制度合理完善,信息技术利用率较高,作为供应链的核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众多上下游合作商的管理往往被忽视,水平较差。因此,追根求源大多数问题都是因零部件供应商管理不善而起。如某产业聚集区供应链项目中,上线初期配套商参与积极,数量众多,但大都规模较小,人员素质较差,对信息系统的使用认识不到位,也不愿过多投入资金,无法保证供应链的健康运作,最终只能是名存实亡。因此,供应链中心厂商必须重视其供应链合作商的内部管理体制,要配合专业供应链厂商对其进行培训辅导,才能使供应链运转顺畅,提升整体竞争力,实现共赢。
(3)信息技术的利用不够充分。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它的运作必须以网络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现代企业的电商道路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基础网络的搭建、企业内部信息化、B2B 或 B2C 的互联互通、网络社区的形成。汽车行业供应链建设与前三阶段类似,网络基础建设相对容易达成,企业内部信息化是基础,互联互通难度最大,也是关键所在。信息交互障碍目前正严重制约着国内汽车供应链的发展。走在前列的车企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系统对接,他们要了解零部件商们更多的信息,包括设计、制造、库存,以实现精确生产计划的制定。另一方面,汽车供应链中的众多厂商信息化基础依然相当薄弱,信息交互很容易出现断层。核心车企的信息化程度很高,管理基础完备,可很多上下游供应商依然停留在手工阶段,情况不容乐观,他们使用的信息化工具仅限于Excel,部门之中几乎看不到信息系统的存在,与供应链中其他企业的信息交互自然困难重重。
实施供应链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车企应逐步推行以下措施:整合资源,进一步优化供应链体系中的物流资源;建立起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节点,推行RFID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控制物流的运作成本,引进先进供应链管理技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3 ?汽车行业第三方物流存在的问题
把汽车供应链交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国外是比较盛行的做法。但在国内车企中,物流业务外包的比例非常小。规模过小、缺乏管理经验和运作资金短缺,导致国内大批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深陷经营困境。能否信任第三方物流服务,汽车制造企业普遍疑虑重重,以下是颇具代表性的三个方面:
(1)对物流服务商能力的质疑。降低采购成本和生产周期、提高服务水平是当今车企面临的主要挑战,随着对零部件的依赖从进口逐步转向本土供应商,汽车制造商更加趋向通过"JIT及时配送"降低库存水平。由于第三方物流在中国的发展才短短数年,不同物流企业的经营区域和擅长业务领域也是千差万别,汽车物流更是国内新兴的一个行业,这使得车企在考虑外包物流业务时,很难选定合适的服务商。
(2)生产运作信息的泄露风险。汽车制造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竞争能力,对某些特殊运营环节采取保密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销售网络等运营要素,必须保持相当的隐秘性。一旦舍弃自营引入第三方物流,很多运营信息的公开就不可避免。当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核心运营要素的泄露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车企引入第三方物流的一大障碍。
(3)担心业务流程失控。各大汽车制造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后,其生产运营会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物流服务商的绩效。随着第三方物流企业逐步取得更多车企内部物流的业务,生产控制权限失控成了汽车制造企业最担忧的一幕。物流顺畅与否关系到汽车生产企业运营的核心,而物流服务商对运营过程深度介入,就意味着掌握了企业的部分运营权。因此,对绝大多数车企来说,物流业务虽然算不上核心业务,但完全外包给第三方,就意味着制造企业对整个运营流程控制的削弱。
中国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收益中,基础服务占85%,可见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究其原因,一是大多数服务商认为客户还没做好物流外包的准备;二是客户认为目前物流服务商没有足够水平,三是客户认为自己有独立做好物流的条件和能力。基于这种情况,如果一个物流供应商没有更好的途径去获得客户对他服务能力的信任,只能暂时把精力集中在相对低利润的业务上,直到客户愿意把增值服务外包。总体上,国内第三方物流行业诸多问题依然存在,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诸侯割据各自为战。跟欧美日列国相比,"先天发育不良,后天营养不良"堪称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真实写照。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多元化格局,受传统体制的影响较大。改革开放后转型的物流企业,大部分是在计划经济时期从事工商、粮油、运输部门的储运工作,因此企业间条块分割严重,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依然比较分散。市场集中度低,缺乏整合,导致实现规模效益困难。
(2)功能薄弱增值服务稀缺。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多数功能单一、设施简陋,只能提供单项服务或分段物流服务。这些物流企业的业务环节主要集中在运输、储存、城市配送,几乎没有像加工、包装、配货之类的增值服务,完整供应链都无法形成,提供完整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更是无稽之谈,这就导致一批寻求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中小企业望而却步。此外,标准化的缺乏,也是导致中国第三方物流服务整体水平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
(3)渠道不畅经营不善。目前第三方物流行业整体经营水平偏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营的网络不够合理;传统仓储运输业能力过剩,第三方物流与其缺乏充分的合作;物流供应商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偏低,互联网、条形码、EDI等先进技术没有广泛试用,信息反馈比较欠缺;供需双方的沟通不够顺畅,对于需求变动无法做出及时反应;与客户企业之间缺合作不够,信息资源共享过少,难以形成相互信任的合作伙伴关系等。
中国第三方物流想要蓬勃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生产企业必须转变观念,重新认识第三方物流存在的特殊意义;强化增值服务,构建更加科学细致的物流体系;发展战略同盟关系,实行集约化经营;实施人才战略,加大物流人才培养力度。
参考文献:
[1]张潜,赵菊红.中国汽车供应链管理发展现状与趋势探讨[J].宏观经济研究,2010(4).
[2]孙道银,李猛,纪雪洪.供应链管理研究述评[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6).
[3]朱爱梅,赵艳伟.吉利金刚汽车公司的供应链管理系统[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0(8).
[4]马士华.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5]谭德荣,董恩国.汽车服务工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