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李叔豪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提倡学生参与学习,以自主探究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方式。新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素质教育,而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中很重要的一项,所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是极有必要的。本文以某中学学生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影响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更好地培养中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建议。
一、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探究性学习是由英文“Inquiry Learning”翻译而来的,有人也称其为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的一种学习方式。此后又相继衍生出“专题式学习(Project Learning)”“任务式学习(Task一based learning)”等。在许多国家,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为核心的部分,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对问题的探讨性、动手实践性和思维的灵活创造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内容更加深入,抽象性更强,简单的机械记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要求。这一时期需要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地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灵活应用。因此,初中阶段更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最终达到知识迁移的效果。
二、影响探究性学习的因素
(一)学生的探究意识
1.学生探究的兴趣与动机。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对知识有探索的兴趣,可以改变传统的单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本文在关于探究兴趣与动机的调查中显示,35.93%的同学对数学知识非常感兴趣,49.88%的同学对数学知识比较感兴趣,不太感兴趣和毫无兴趣的学生则只占总数的9.07%和5.12%。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比较感兴趣,这说明在学生中提倡探究性学习有很好的基础。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以免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渐减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使所学知识与生活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并采用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
2.学生探究的态度。兴趣只是探究学习的基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探究性学习的开展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调查数据表明:很多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很少或者根本不去对所学知识进行质疑和探究,而是采用被动接受的方式,学习效果不理想。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学生对探究的态度不端正,认为对知识进行质疑是“找茬”,是挑战权威。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正确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和对知识进行探究的习惯。
3.学生探究的意志。探究性学习的效果还取决于学生的探究意志。在调查问卷中,关于探究意志有这样一个问题:“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你是否会利用各种资源直到找出解答方法。”统计结果发现:29.93%的学生选的是“经常”,57.12%的学生选择了“有时”,另外13.95%的学生选择“很少”或“从不”。这些数据表明,学生的探究意志并不容乐观,需要学校、家庭多方努力,培养学生探究的意志。
(二)课堂对开展学生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影响
调查中了解到,教师普遍认为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关于探究过程中影响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回答问题的因素”调查中,有17.65%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参与探究性学习的兴趣,29.78%的同学害怕出现错误会被老师批评,47.97%的同学担心回答错误会被同学嘲笑,还有4.68%的学生认为探究问题太过简单,不想参与。
三、建议
针对以上调查所得到的影响探究性学习的因素及目前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现状,教师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坚韧的探究意志,从而提高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效率,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认真备课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发展特点认真备课。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以便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学习,同时教师要设计与本节课相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数学学科中有些问题具有多种解法,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性行为应首先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耐心地倾听及分析,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充分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
(三)课下和学生及时沟通
教师在课下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做到真正关爱学生。同时,教师要和学生平等交往,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最终让学生真心地想学数学,爱学数学。
(作者单位:宇华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