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跆拳道舞对高校学校体育的影响探析
刘泰?余佳乐
摘 要:随着新时代社会的发展,我国学校体育需将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质作为首要发展战略,把“健康”作为学校体育发展的重点任务,有效解决学校体育的发展问题,充分发挥体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跆拳道舞为新时代跆拳道的一项健身项目,凭借着其独有的特点逐渐屹立于全球。[1]虽然跆拳道舞在中国的发展仅限于私人道馆内教学,但它的训练效果在广大练习者身上是显而易见的。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跆拳道舞的特点来研究和审视其对学校体育产生的影响,从而探索跆拳道舞如何凭借自身独有的优势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跆拳道舞蹈;学校体育
党的第十九大报告已提出:“经过全国人民长期的共同努力,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这是中国体育发展的新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意味着我们体育事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1]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引进新的体育项目来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1 跆拳道舞能丰富学校体育内容
1.1 丰富高校体育课程
多年来,我国大多学校体育课程都是以篮球、足球、排球三大球类项目和田径为主。学生从小学至大学接触的都是一样的运动项目,不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而跆拳道舞的加入可以让学校体育课程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有限的体育活动时间内接触各式各样的运动项目,也正因為跆拳道舞的创作需要从听觉效果、视觉效果、主题与灵魂三方面着手,这种安排的全面性可以对学校体育各方面的组织筹划产生促进作用。因此,将跆拳道舞引进学校体育课程,可为我国学校体育今后引进新的运动项目或者进行其他改革提供指导经验。
1.2 建立校园文化
企业有企业文化,一个学校作为传播知识的地方更应该有自己的校园文化。跆拳道始终倡导“以礼始,以礼终”的教学理念,每次训练前都要向国旗、教练依次敬礼,训练过程中需要队友配合或者教练指导时都要先行礼再进行练习。在跆拳道舞训练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充满着仁义礼智信的训练氛围,在这种氛围下进行训练的学生,会对跆拳道精神的认识愈加深刻,[2]学生会努力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现自身良好的道德风貌,成为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石。因此,各学校引进跆拳道舞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建立独特的校园文化,赋予学校体育更多的文化内涵。
1.3 促进学校体育多元化发展
从文化角度来看,目前世界正处于文化多样性时期,各国正不断向外进行文化输出。[3]例如国外很多人习练中国武术,并且人们对待武术的态度认真严谨,技术高超者不胜枚举。我国的高校引入跆拳道舞课程,可以在推广实践中借鉴跆拳道舞的优势,进而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进校园提供指导经验。何为美?美者,人心所向也,实为各有特色。这种中外体育文化的碰撞交流可以使我国学校体育在今后发展中获得改革灵感,为以后的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
1.4 简单易学、训练效果明显
跆拳道舞基础动作数量有限,难度系数不高,不需要练习者有很高的运动天赋及身体素质,可以被大部分学生所接受,并在较短的训练时间内取得较明显的训练效果。因为跆拳道舞结合了舞蹈的元素,所以对练习者的协调性也有良好的提高作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培养练习者的乐感,再加上跆拳道舞作为格斗项目的动态分支,本身自带的格斗动作会使练习者形成肌肉记忆,掌握各种各样的拳法与腿法,提高身体肌肉的瞬间反应能力,从而起到防身的作用。[2]
2 跆拳道舞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2.1 激发运动兴趣、提高身体素质
在学校体育课程中,传统的三大球和田径项目都需要学生有超出常人的运动天赋才能崭露头角,这使大部分运动细胞稍弱的学生参与感不强,久而久之,学生的运动兴趣会被磨灭。而跆拳道舞由于简单易学且创作风格多变,可以满足性格不同的学生的需求。跆拳道舞训练时还有统一的道服、道鞋,以及不同级别的道带,其中象征跆拳道最高荣誉的是黑带。这些都会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有效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整体还未得到明显性的转变。跆拳道舞练习具备速度、力量、爆发力、柔韧性等特点,练习中的冲拳、踢腿、腾跃、移步,充分调动了全身骨骼、肌肉、关节参与运动,从而提高人的身体素质。
2.2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跆拳道舞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包括多个方面,例如观察能力、模仿能力、思考能力、自我表现能力。[4]在跆拳道舞训练之前,要提前集中注意力,认真听教练关于训练的学习目标以及重难点。在训练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连贯动作脱节或肢体不协调等问题,这都要求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积极思考对策,寻找更恰当的解决办法。因此,通过跆拳道舞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做事的专一性、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增强记忆力。这一切都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也将有助于他们学习和应用科学文化知识。
2.3 利于学生全面认识自我,提高自信心
跆拳道舞作为一项集体运动,可以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对自我形成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这样才可以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培养和提高有利于社会的心理品质与各种能力。此外,学生在身心逐渐成熟的阶段,性格容易受到影响,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比较敏感,容易对自身产生消极影响。在跆拳道舞的训练中,自信始终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自信了才能在舞台上将跆拳道舞的技术展现得淋漓尽致。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性格育成时期,在其思想意识中建立“良性情感”的自信心,对其以后在学习上乃至步入社会后的整个人生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将跆拳道舞中的优良文明精神,应用至平时学习与生活之中,会让学生成为一个无论身处何处都优秀的中华儿女。
2.4 培养情感
跆拳道舞文化丰富、舞种多样,不仅塑造了身体外在的美,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还凭借自身艺术化的审美视角和审美情趣,使参与者在享受体育运动快乐的同时,还能感知和体验到其他运动项目无法比拟的“美”和乐趣。[5]通过提高学生的体育美感、表达美感、创造体育美的水平和能力,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使他们在表达自身体育美的同时,也能够充分地放松自己的身心,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跆拳道舞训练时,特别需要明确跆拳道“礼仪”,以礼待人的态度,尊重不同人的性格,在学校使学子更好地继承发扬我国传统文明。[5]
2.5 促进文明社会,提高人际亲和交往能力
跆拳道舞的训练不仅仅是肢体动作的反复练习,还注重礼仪练习。例如在训练之前向国旗、教练敬礼,与队友搭配练习时互相敬礼。这些礼仪规范的设置,使练习者增强团队“凝聚力”的意识,原本存在的自私、自卑等不良心理和行为会得到有效剔除。此外,跆拳道舞作为一项集体运动,练习者有非常多的时间与他人一起训练、搭档协作,在这期间有很多机会在一起沟通交流,易于在思想上逐渐形成团结一致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亲和力。社交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6]练习生的亲和力越来越强,有利于其与他人沟通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影响整个心理的变化。
2.6 提高自我掌控力
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闲暇的时间极少,学业压力不断增加,导致学生在心理不成熟的时候就处于崩溃边缘。对于跆拳道舞而言,舞台展现力是练习者需要具备的条件之一,而舞台上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这要求练习者具备极强的自我掌控力,以便在顺境时不骄傲、逆境时不气馁,在短时间内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自我掌控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修炼自己的心性,稳定性格,这对以后的工作、交际都有极大的帮助。此外,跆拳道舞作为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之余宣泄苦闷的情绪、放松紧张的神经、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这样便于学生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2.7 有效提高反应能力
依据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因·佩勒博士的理论,人格是一个人与生活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特殊的生活行为模式,反应能力对此行为模式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也应当成为研究讨论的对象,而跆拳道练习恰恰可以让练习者的反应能力以及注意力得到提高。[7]一套完整的跆拳道舞需要带动全身运动,并且要在几分钟内不停歇地完成多个连贯动作,这需要学生的思维比常人更加敏捷,以便在舞台上将编排的动作完美再现。长时间地练习跆拳道舞会促使学生将反应能力调整至更好的状态。
2.8 促进文明礼貌、坚强意志的养成
教学的根本是知识的传承,教育的根本是人的培养。[8]中国的教育以一“礼”字贯穿古今,跆拳道舞的礼仪教学对学生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的影响也是积极的。长时间在训练场上的礼貌行为,会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文明礼仪,自然地将跆拳道舞的礼仪深化到生活当中去,逐渐影响个人的谈吐举止以及形成良好的人格魅力。此外,跆拳道舞具有艰苦、疲劳、困难重重的特点,通过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百折不屈、迎难而上、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这种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3 结语
跆拳道舞独特的运动形式满足了大学生的身心需求,深受学生的热爱。[9]在跆拳道舞练习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在与队友配合训练时,能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增强内心的组织纪律观;在交流学习时,可以创造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将跆拳道舞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不仅能丰富学校体育内容,还能在文化交流与融合中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由此可见,跆拳道舞对高校学校体育的影响,越发突显出其对落实素质教育巨大的辅助作用,在举国重视体育发展的新时代,学校可以将跆拳道舞的技能和礼仪教学作为一项重要途径来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林.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特征与对策思考[J].体育教学,2018.
[2] 何传明.跆拳道进入校园的可行性分析[J].体育美育,2018.
[3] 邱丕相,王国志.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民族传统体育,2006.
[4] 刘林建成.跆拳道技能与礼仪的训练对大学生人格变化的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 王岗,韩金清,侯连奎.中国武术“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求真向善尚美[J].体育学刊,2018.
[6] 林娟.论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与对策[J].体育科技,2004(2).
[7] 魏胜辉.浅谈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校跆拳道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9):52-54.
[8] 王岗.“武术教育”不能等同于“教人练拳”——从知识解构出发破解学校武术教育百年困局[J].青少年体育,2018(5).
[9] 厉月姣.跆拳舞引入高校跆拳道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科教文汇,2013.
作者简介:刘泰(1998—),男,甘肃白银人,南昌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通讯作者:余佳乐(1992—),男,湖南岳阳人,硕士,南昌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