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声乐歌唱中的音色艺术处理技巧

    刘正宇

    【摘要】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声乐不仅是门艺术更是一种技术。怎样正确的咬字、发声,使听者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是作为声乐表演者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正是因为这样,在相关的声乐教学中就要求演唱者根据作品内容以及作者在作品中寄托的情感,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和表现手法,将音乐中的手法以及表达的感情相互结合,以期能够用合适的演唱将作品中的感情完美的阐释出来。

    【关键词】基本要素;声乐表演;音乐处理手技巧

    声乐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有难度的演唱艺术,因为声乐的表演需要演唱者的身体、心灵以及大脑的高度配合,而演唱者的日常训练以及演唱的技巧对于声乐这门艺术都是不可缺少也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声乐的演唱者,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演唱技巧以及训练的技术才可以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同时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在训练和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和训练能够正确的把握纯正的音色。

    一、声乐演唱的基本素养

    声乐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表演也有一定的原理:演唱者在演唱的时候通过气管呼出的气息是唱歌时经过肺部出来的气息,同时还要将喉头两侧的声带闭合,这样可以使得气息和声带产生对撞从而声带会发生振动也就会发出声音,同时还能够将声腔内部的声音进行调整并适当扩大,发出我们所听到的各种质感的优雅的声音。在这个发出声音的过程中,一切的基础就是呼吸,发音的源头则是喉头,要想拥有婉转动听的歌声还需要结合鸣腔。

    (一)呼吸

    唱歌的动力就是气息,所以呼吸也就是歌唱最基本的要求。通常情况下歌唱者的情感会通过音色、音长还有音高等发声技巧表达出来,而这些技巧主要是通过不同位置的呼吸点同时结合快慢、深浅以及不同压力等的状态来控制发声的状态。

    (二)发声

    发音的时候所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振动,当声带是全振动的形式时唱歌的时候发出的就是真声,而声带如果是局部振动的形式,那么歌唱时发出的就是假声。也就是说,唱歌时发出的真声和假声是利用声带的振动形式以及歌唱者音域的不同混合比例产生的,也是这些不同比例的混合完成了对歌曲的不同方式的演唱。如老旦唱法中的“膛音”是利用真声的嗓音同时加以假声的嗓音相互混合实现的,青衣则不同,往往是假声的嗓音为主同时加以真声的嗓音,所以发声是与歌唱的音色相互联系的。

    (三)共鸣

    演唱的时候往往是嗓子发出声音的同时通过身体主要的六个腔体形成共鸣,即:口腔、鼻腔、胸腔、喉腔和咽腔,而这些腔体又分为了两类:上部共鸣腔和下部共鸣腔。同时由于这些腔体的可调节性比较高,所以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共鸣方式:头腔共鸣、胸腔共鸣以及口腔共鸣。平时我们唱歌的声音就是这三种共鸣产生的,需要注意的是这三种不同的共鸣方式以不同的比例混合时会产生不同的音色,也就会形成不一样的演唱方法。如美声歌唱为了体现出圆润的音色就需要进行共鸣的混合,而民族唱法则不同,为了体现出明亮的音色往往需要采用局部的共鸣方式。

    (四)语言

    语言是一种独特的语音,往往由元音加辅音构成,在声乐的演唱中,韵母的韵腹就是我们说的元音。人类的口腔算是最灵活的,这也使得演唱者可以通过口腔的不同变化发出不同的声音,也就会使得元音出现不同的音色。所以,在声乐演唱的教学中,演唱者的咬字必须清楚并且是发音准确而又字正腔圆。

    二、声乐演唱中对于音色的掌握

    音色是一个和音质有很大区别同时又十分复杂的一个概念,自然条件下的嗓音出来后就是音质,在此基础上再经过一些发声的训练就是音色,也就是说音质不但是基础条件而且是无法改变的,但是音色却可以通过后天的一些训练有所改变和发展。就像前文提到的,不一样的歌唱方法和演唱风格都会产生不同的音色,对于音色的正确把握主要从以下的三个方面进行:

    (一)音色和音乐作品的特性

    通常来说,不同的音乐作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不同的感情,而在演唱时演唱者就必须把握与品风格以及情感都匹配的一种色调。因为在一首歌曲的演唱中,歌唱者的音色是最能体现歌曲质地的因素。譬如,在民族唱法中,民歌和戏曲的风格不同就很明显的表现在音乐的差异上,有时候即使是一种大类的音乐也会需要选择不同的音色。虽然都是民歌,但是东北民歌《乌苏里麻木》要求演唱者能把歌曲的浑厚而又深沉的音色和洪亮而又温柔的风格表现出来,类似于次女高声,与此不同的云南山歌《大河涨水沙浪沙》,却是需要用欢快明亮的音色表现出俏皮的风格,类似于花腔女高音。

    (二)音色和乐曲的结构特征

    音色可以表达出音乐的情感基调同时渲染出场景气氛,但同时音色还和乐曲的结构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东北民歌《乌苏里麻木》的引子部分和第一二段主要讲述了人民悲苦,那么在演唱的时候就需要表达出那种哀怨悲切的情感,音色主要以深沉为主;第三段开始到结束都是寄托着人们的一种美好的希望,旋律要增高,F小调快速变为A大调,这种转换使得乐曲色彩变得明亮。除此之外,音色的微变化还可以展现出乐曲的结构特征,如《啊!我的虎子哥》中为了配合情感的变化就需要不断地转换音色,因此,音色的细微变化的调整不是因为曲子的大小,而是为了配合乐曲作品的结构层次。

    (三)乐曲局部音色的特殊处理

    对于乐曲作品局部的音色进行处理能够突出乐曲的风格并表达出寄托的情感,云南山歌《大河涨水沙浪沙》中的第18小节中的“鲤”字的演唱需要加大力度来重点体现,同时需要用下滑音的假音来渲染情感体现出它独特的活泼明亮的风格。

    三、结语

    综上所述,歌唱是门艺术,而不同的音色造就了独特的歌曲特色,也展现了不同的乐曲结构,同时出现了不同的演唱风格。在歌唱艺术中,想要把握并处理好一首乐曲就必须结合乐曲的风格和蕴藏的情感以及它的结构层次,对于音色的处理和运用十分重要,只有将歌唱和这些重要的要素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把握乐曲中音色的处理,演绎出完美的乐曲。

    参考文献

    [1]姜星名.浅析歌唱中的语言问题[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1).

    [2]王晓棠.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北方音乐,2010(12).

    [3]张晓楠.论钢琴音色特点与改变音色的演奏技巧[J].音乐生活,2010(3).

相关文章!
  • 变革与希望:电影短片《逢春》的

    姜滨 余克东短片《逢春》来自贾樟柯监制的电影《时间去哪儿了》,这部汇聚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中国金砖五国导演合拍的剧情片,以“时间去

  • 论张爱玲小说的“母亲神话”解构

    【摘 要】张爱玲将“母亲”放置在世俗生存环境中,展现其在困境中挣扎生存的状态,还原“母神”的生存本相。为了消解传统话语里的“母神”,张爱

  • 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美术设计教

    鲁绪侪摘要:传统工艺美术是我国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域特性和民族特性,在世界艺术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时代变迁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