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化学变化:研读《赤壁之战》
王剑锋
[摘要]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将一则历史故事《赤壁之战》引入初中化学课堂,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的研读和演绎,将生活经验和知识融入课堂学习中,使得化学课堂教学充满智慧和情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和态度。
[关键词]化学变化;赤壁之战;燃烤与灭火;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8-0058-03
每位教师对教材的看法是不尽相同的,有的认为教材上的教学内容是固定不变的,变化的只是教学形式和方法;有的認为教材只是罗列学生学习素材和知识呈现的逻辑关系,不是教学的全部。在《燃烧与灭火》的教学中,教师借助学生有关燃烧与灭火的生活经验,以赤壁之战发生之前、发生之时和发生之后为线索,整合学习素材和知识呈现,在充分了解学情后,放手让学生以初中化学视角,分项研读《赤壁之战》。这是对化学教材上的知识呈现顺序和教学方式进行的整体改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设计
根据故事文本《赤壁之战》的角色需要,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孙刘联盟”和“曹操”两大阵营,再将学生分成燃烧组、条件组、灭火组、逃生组等七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根据各自的任务,运用相应的化学知识,对故事文本《赤壁之战》进行分项研读。学生在研读活动中,可以按照自己的经验、角色的需要,设想如何把火烧得更旺,如何使火灭得更快,人如何逃得更合理,等等。研读内容、要求、方式和目的如表1所示。
二、教学反思
知识与技能就像是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盐,但是让人干巴巴地吃盐,谁都受不了,只有将其融入美味的佳肴之中,才会被人们合理摄入。同样,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也只有融入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之中,抽象的、没有情趣的“干货”才会被学生快乐习得。这个教学设计实质上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知识,是一个简单的跨学科知识整合的教学尝试,笔者体悟颇多。
1.形式新颖。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虽然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但它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学习对象并参与某种学习活动的动力和倾向,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用各种办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对该事物产生集中而持久的注意力,会引发丰富的联想和复杂的思维活动,并产生积极的效果。比如,负责研读“如何使可燃物燃烧更旺”的学习小组,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和经验,在家里“玩”起了火(见图1)。
在研读过程中,学生有了学习的自由空间,找到了适合自己特长的角色,承担起可以完成的任务,焕发了学习热情,每个人的表现可圈可点。
2.放手活动,提升思维品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反映,它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要素。在教学中,很多教师经常“剥夺”原本属于学生的活动,却将更多的应试活动“强塞”给学生。如果想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活、学得好,突破口就是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能自由思考、发散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在研读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依靠同伴互助的力量,自主确定活动方案,不代办、不包办。教师放手,虽然一时会给学生的活动造成一定的困难,但适当、适度地放手,却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变得更加活跃。
3.改善交往,唤醒主体意识
教学即交往,不存在没有交往的教学。要实现教学中的真实交往与良性互动,就应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嘴,首先应多创设教学交往的机会。项目引领下的研读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很多交流的平台。除了面对面的师生互动、同伴交流外,还有网上沟通;除了课堂内的交流外,还有课外合作。在此次研读活动中,很多学生愿意互相交流,但真要解放他们的嘴时,却发现仍存在不少障碍。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多为学生创设交往的机会,营造让学生乐于交往的氛围,并且要长期坚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和提升他们的交往能力。
4.贴近生活,培养联系观念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化学的世界中,处处有化学,时时有化学。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时候,应重视理论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的化学联系观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不能仅让学生成为化学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好事“围观者”,而应充分挖掘社会生活资源,创设学习情境或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让他们成为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积极“探究者”。此次研读活动,组织学生对大家耳熟能详的《赤壁之战》进行研读,就是要让学生从中懂得化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书本上的枯燥知识,它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之中,不仅现在有,古代也有。更要明白,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不应将自己置身于化学之外,有责任、有义务去学好化学。
三、学生感悟
本次课不同于寻常的化学课堂,给学生带来了新奇,也带来了别样感悟。学生感受到了研究性学习融入学科知识学习后给他们带来的成长经验。
1.感悟合作的魅力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对学生来说,是耳熟能详的。学生甲在活动反馈中写道:“我和几个对《三国演义》比较了解的同学先七嘴八舌地把《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的故事讲了一遍,讲的略有不同,我们互相补充、交流讨论,最后理出了火烧赤壁的大致过程。”
2.感悟同伴的影响
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根据任务要求,或多或少地从《赤壁之战》的故事文本中找到相关的线索,并与相应的化学知识联系起来,初步形成解决任务的方案。学生乙在活动反馈中如是说:“我们小组围绕着任务,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想法。我们从赤壁之战中的一些故事情节,联想到一些促进可燃物燃烧更旺的方法,并且形成了初步的方案。”
3.感悟参与的重要
在活动中,有学生对自己发起了挑战。平时看到老师都会紧张的学生丙,不仅承担了课件的制作任务,而且还主动向老师申请,希望能代表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组的研读成果。当他获得这次机会后,体验是深刻的,他在学习活动反馈书上写道:“我怀着紧张的心情上台,生怕讲砸了。在介绍的过程中,我忐忑不安,差点念错了词。这短短的一分钟,对我来说,简直是度秒如年。这次研读活动锻炼了我的能力和胆量,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交流。”
4.感悟挑战的勇气
学生的关注点不再是枯燥知识的获得。在研读活动中,坐在第一排的学生丁,仔细地观察着每一位上台的同学,“几乎所有人上台后,不是手发抖,就是腿发抖,而且抖得很厉害,但是他们都能够高声地表述。我认为所有的人都表现得非常好,因为能站在讲台上就是一种勇气,更何况要对着下面将近五十个人大声地表达。”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破常规,研读文史资料,不在于标新立异,而在于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新的学习活动方式。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品质;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培养沟通交往的能力,训练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构建正确的化学观,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