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初中物理微课的设计原则
陈晓龙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知识获取的方式,也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的便捷和高效.基于“互联网+”时代孕育而生的微课教学更是极大的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设计将课程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加以涵盖,在互联网平台之上供学生反复钻研和学习.这样的方式不仅会有效的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且也会更好的让师生之间进行线上和线下的交流和沟通.在进行微课设计时,教师要首先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注重课程重点和难点的涵盖,提高实验教学中的演示教学.其次要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建立开放性的O2O线上和线下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针对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互联网+;线上学习;线下学习;微课设计;原则探讨
所谓微课,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教学中的一个知识点、一个概念、一个例题、甚至是一句话而设计的一个简短的视频教学,制作和使用微课的第一目的就是要实现线上教学,实现学生在课堂之余的选择性课程学习.微课概念自2015年“互联网+”提出之后不断升温,对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促进作用也是日益明显.基于“互联网+”孕育而生的4A(Anybody Anytime Anyway Anywhere)教育模式更是让学生的学习方式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有选择性的进行自己认为不足或者是不是很理解的内容进行重点学习,这显然对于学生物理知识水平的整体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微课学习还让学生的学习方式获得了极大的灵活性,学生可以选择在课余时间之中自己最为方便、最为舒适的方式进行学习,这同样对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也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由此可见微课对于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微课学生能够有选择性的进行线上的学习,突破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的时候首要的原则就是要以学生的最基本需求为设计核心,提高微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要以课堂教学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微课内容对于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涵盖,利用微课教学来做好实验教学的演示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另外也要在进行微课设计时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微课内容的趣味性和针对性,让学生能够自觉自愿的进行线上的学习.
1 以课程教学为基本出发点,突出微学习的特点
微课设计的最根本原则是要服务于课程教学,也就是说教师所设计的微课内容要以课程教学内容为基本出发点,将课程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分别制作成微课,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击破”,同时在设计微课的时候也要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性,要让每一个单元或者知识章节的微课内容形成体系,既有重要知识点的突破性课程,又有整体知识内容的总结性课程.让学生在线上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的自主和有效.
在微课设计时,教师要注重突出为学习的特点,那就是简短、精炼,针对不同课程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5~8分钟的视频课程,切莫让教学视频的时间过长,而且也要注重视频教学内容的实践性,要与课程教学内容形成良好的互补,让微课能够为课堂教学更好的服务.
例如在学习《透镜》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内容的重点是掌握透镜对于光线的作用.凸透镜会对光线产生会聚的作用,而凹透镜会对光线产生发散的作用.教师在针对这部分知识内容制作微课的时候,要注重光线透射图的涵盖,因为透射图能够非常好的解释为什么凸透镜对光线起到会聚的作用,而凹透镜会对光线产生发散的作用.再结合光线透射的知识内容,学生对于透镜原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2 符合物理学科要求,突出实验演示教学
符合物理学科的要求是微课制作的基本要求,很多教师对此都是非常认可的,但教师却不能真正的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其往往是从教材内容的需要出发,最终也是让微课的设计回归到教材内容之中.但是这并不是物理微课的全部内容,所谓的符合物理学科的要求还应该包括生活中的物理、实践中的物理、以及实验室中的物理等等,在设计微课的设计时适当的进行发散和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的学好物理.
物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异常紧密的联系,物理现象、物理知识原理在生活之中随处可见,而这些内容在课程教学之中并不能够充分的体现,但是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来良好的加以弥补,例如教材内容是从理论上进行阐述,教师就可以在微课设计时以教材内容的理论阐述为基本出发点来进行适当的发散,将生活之中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物理现象进行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另外教师也要注重微课设计之时对于实验教学的重视,因为在课堂教学之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时,教师的实验演示时间一般都较短,而课堂上大多数的学生并不能够非常准确而且清楚的看到实验操作的全过程,这也是长久以来实验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根本性原因之一.除此以外,对于教师所演示的实验操作,很多学生即便是清楚的目睹的了全过程,但是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并不完全相同,在自行实践操作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种种的误差.因此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问题,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时就要突出对于实验演示操作的重视,让学生能够反复的进行观看和学习,来指导学生的实验.
在这方面教师同样也要进行适当的发散,因为实验室中的物理同样也能够在生活之中得以实现,例如大气压强实验、质量和重力实验、光学实验等等,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演示如何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材料来进行实验的模拟,这样的微课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3 契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微课重要的教学作用就是要适当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虽然微课的主要任务是辅助课程教学,但是这并不是微课的全部设计初衷,还要通过微课的学习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的时候要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重,对于自己陌生的事物有着一种本能的求知欲望.而且物理这门学科之中有着很多非常神秘,非常吸引人的知识内容,例如天体、宇宙等等,这些知识内容充满着神秘的气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具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可以对这些加以充分的利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微课不断的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天体运动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宇宙的神秘莫测让每一个学生都为之陶醉,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在讲解本章节知识内容的同时将最近的一些天文学的研究和发现讲述给学生,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欲望.
除此以外,物理之中还有很多实验是需要在理想条件下进行,也有一些是生活之中无法进行的实验,例如匀速直线运动需要在没有摩擦阻力的理想条件下进行,磁场、原子、分子运动这些都是无法在生活之中观察到和模拟的内容.教师同样可以利用微课来进行学生知识内容的补充,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式来展示这部分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对于这些知识内容的理解.
总之,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重视,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来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之余的线上教育,做好微课设计的原则性把握,突出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做好实验教学的演示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并且要充分利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丰富微课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学生能够学好物理做好充分的辅助.
参考文献:
[1]解继丽.“互联网+”引领教育改革新趋势[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2).
[2]黎柏健. 中考物理如何考查“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J].中学物理,2016(6):44-45.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知识获取的方式,也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的便捷和高效.基于“互联网+”时代孕育而生的微课教学更是极大的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设计将课程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加以涵盖,在互联网平台之上供学生反复钻研和学习.这样的方式不仅会有效的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且也会更好的让师生之间进行线上和线下的交流和沟通.在进行微课设计时,教师要首先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注重课程重点和难点的涵盖,提高实验教学中的演示教学.其次要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建立开放性的O2O线上和线下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针对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互联网+;线上学习;线下学习;微课设计;原则探讨
所谓微课,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教学中的一个知识点、一个概念、一个例题、甚至是一句话而设计的一个简短的视频教学,制作和使用微课的第一目的就是要实现线上教学,实现学生在课堂之余的选择性课程学习.微课概念自2015年“互联网+”提出之后不断升温,对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促进作用也是日益明显.基于“互联网+”孕育而生的4A(Anybody Anytime Anyway Anywhere)教育模式更是让学生的学习方式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有选择性的进行自己认为不足或者是不是很理解的内容进行重点学习,这显然对于学生物理知识水平的整体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微课学习还让学生的学习方式获得了极大的灵活性,学生可以选择在课余时间之中自己最为方便、最为舒适的方式进行学习,这同样对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也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由此可见微课对于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微课学生能够有选择性的进行线上的学习,突破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的时候首要的原则就是要以学生的最基本需求为设计核心,提高微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要以课堂教学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微课内容对于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涵盖,利用微课教学来做好实验教学的演示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另外也要在进行微课设计时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微课内容的趣味性和针对性,让学生能够自觉自愿的进行线上的学习.
1 以课程教学为基本出发点,突出微学习的特点
微课设计的最根本原则是要服务于课程教学,也就是说教师所设计的微课内容要以课程教学内容为基本出发点,将课程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分别制作成微课,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击破”,同时在设计微课的时候也要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性,要让每一个单元或者知识章节的微课内容形成体系,既有重要知识点的突破性课程,又有整体知识内容的总结性课程.让学生在线上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的自主和有效.
在微课设计时,教师要注重突出为学习的特点,那就是简短、精炼,针对不同课程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5~8分钟的视频课程,切莫让教学视频的时间过长,而且也要注重视频教学内容的实践性,要与课程教学内容形成良好的互补,让微课能够为课堂教学更好的服务.
例如在学习《透镜》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内容的重点是掌握透镜对于光线的作用.凸透镜会对光线产生会聚的作用,而凹透镜会对光线产生发散的作用.教师在针对这部分知识内容制作微课的时候,要注重光线透射图的涵盖,因为透射图能够非常好的解释为什么凸透镜对光线起到会聚的作用,而凹透镜会对光线产生发散的作用.再结合光线透射的知识内容,学生对于透镜原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2 符合物理学科要求,突出实验演示教学
符合物理学科的要求是微课制作的基本要求,很多教师对此都是非常认可的,但教师却不能真正的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其往往是从教材内容的需要出发,最终也是让微课的设计回归到教材内容之中.但是这并不是物理微课的全部内容,所谓的符合物理学科的要求还应该包括生活中的物理、实践中的物理、以及实验室中的物理等等,在设计微课的设计时适当的进行发散和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的学好物理.
物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异常紧密的联系,物理现象、物理知识原理在生活之中随处可见,而这些内容在课程教学之中并不能够充分的体现,但是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来良好的加以弥补,例如教材内容是从理论上进行阐述,教师就可以在微课设计时以教材内容的理论阐述为基本出发点来进行适当的发散,将生活之中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物理现象进行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另外教师也要注重微课设计之时对于实验教学的重视,因为在课堂教学之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时,教师的实验演示时间一般都较短,而课堂上大多数的学生并不能够非常准确而且清楚的看到实验操作的全过程,这也是长久以来实验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根本性原因之一.除此以外,对于教师所演示的实验操作,很多学生即便是清楚的目睹的了全过程,但是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并不完全相同,在自行实践操作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种种的误差.因此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问题,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时就要突出对于实验演示操作的重视,让学生能够反复的进行观看和学习,来指导学生的实验.
在这方面教师同样也要进行适当的发散,因为实验室中的物理同样也能够在生活之中得以实现,例如大气压强实验、质量和重力实验、光学实验等等,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演示如何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材料来进行实验的模拟,这样的微课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3 契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微课重要的教学作用就是要适当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虽然微课的主要任务是辅助课程教学,但是这并不是微课的全部设计初衷,还要通过微课的学习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的时候要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重,对于自己陌生的事物有着一种本能的求知欲望.而且物理这门学科之中有着很多非常神秘,非常吸引人的知识内容,例如天体、宇宙等等,这些知识内容充满着神秘的气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具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可以对这些加以充分的利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微课不断的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天体运动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宇宙的神秘莫测让每一个学生都为之陶醉,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在讲解本章节知识内容的同时将最近的一些天文学的研究和发现讲述给学生,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欲望.
除此以外,物理之中还有很多实验是需要在理想条件下进行,也有一些是生活之中无法进行的实验,例如匀速直线运动需要在没有摩擦阻力的理想条件下进行,磁场、原子、分子运动这些都是无法在生活之中观察到和模拟的内容.教师同样可以利用微课来进行学生知识内容的补充,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式来展示这部分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对于这些知识内容的理解.
总之,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重视,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来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之余的线上教育,做好微课设计的原则性把握,突出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做好实验教学的演示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并且要充分利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丰富微课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学生能够学好物理做好充分的辅助.
参考文献:
[1]解继丽.“互联网+”引领教育改革新趋势[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2).
[2]黎柏健. 中考物理如何考查“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J].中学物理,2016(6):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