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在美术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刘丹
摘 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2014年我国教育部提出各阶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体系。该体系的提出涉及党和国家的发展政策,在整个国际发展大背景下,是当前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客观需求以及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决定了核心素养教学体系实施的必要性。根据核心素养的框架内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符合我国当前教育实际情况的,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阻碍教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实现程度。为了推动核心素养的全面实施提出多方面的实现途径,目的在于通过多种内容及方式的完善或改变在课堂中真正实现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美术教育;实现途径
一、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
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当前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模式,提升学生整体的能力水平来适应大环境。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的提出一方面是结合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理念,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迫切需要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转化为符合现在学生实际接受的教育以及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更有利于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虽然在微观层面稍显薄弱,但是从宏观方面来讲规定了教育的培养目标,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及人才的培养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是在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为了提升自身的教育国际竞争力,不得不适应国际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全面实施核心素养。面对席卷全球的核心素养研究浪潮及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必须全面落实核心素养这一人才培养战略来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最后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
我国教育领域长期围绕传统教学展开,其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因此,为了在单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育部提出新形势下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的建立。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
美术核心素养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知识的获得和运用,来解决现实生活情境中具体问题的能力。对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以美术作为生活原点,并且在生活中对美术进行运用,在学生作为主体与社会环境作为客体之间的交互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主客体感悟力及对各种问题的处理能力。
核心素养在美术教育中的表现形式是具有美术的学科特点的,将宏观的概念具体到学科特点上加以诠释,则更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当前核心素养实现方式及程度
近年来,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加,各教学单位对素质教育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国家政策以及教学单位的重视为社会各界教育机构的兴起提供了生存环境,社会上大部分家长为了孩子以后有好的前途以及发展,不仅限于让孩子在学校进行日常的学习,还要进行课外的补习。由此,在一定程度上素质教育效果显著。
目前,虽然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着问题。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是具有一定的衔接部分,而现在课程教材也存在系统性及适宜性不强,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即使学生在一定的文化知识方面掌握较好,但是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却较为薄弱。文化知识是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进行充实,但是最为薄弱的几个环节不是仅靠学习就可以培养出来的个人素质。为了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关键是具体细节化素质教育的内涵,丰富素质教育的概念,建立以“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及评价标准,同时更需要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完善。
四、实现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与教育环境不相适应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获得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当前我国教育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虽然近两年对于艺术类的教育内容增加了,但是也不能缓解我国应试教育的大局势。在此背景下,核心素养的提出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与我国教育环境不相适应,难以实现。尽管核心素养以宽泛的内容作为勉强实行的基础,但其目前方式单一的教学也不适应现代应试教育的客观需求。由此可知,核心素养在普通文化课程中的推行困难重重,在新进美术教育中核心素养的推行更是力不从心,不仅缺乏教学经验及方式,而且美术教育的发展接受环境本就薄弱更不易实现。
(二)理論与实践的脱节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是为了适应时代要求于2014年提出,到目前为止仅存在三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围绕国家教育发展的趋势提出的内容框架宽泛,理论内容新颖具有进步性,但是真正运用到实践教学环节中是完全没有经验可寻的。尽管国外的教育有涉及,但是不同的国家,发展情况是不相同的,对于教育的理念以及模式等问题的途径探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反观国内,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核心素养的实施不能完全反映核心素养,与提出的理论是存在较大差距的。
(三)框架内容宽泛,教师教学困难
核心素养内容框架涉及的内容宽泛,其在较短的提出时间下教师因没有同传统教学一样长时间的研究以及分析,教学中对核心素养实现程度低。专家学者对核心素养专业的理论内容的提出,是基于教育发展的大形势,虽说是先进的教育理念,但是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实际情况并不理想。一方面由于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论学习还停留在表面,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新的教育理念,因此在课堂中对核心素养的实现程度低。另一方面,教师面对宽泛的核心素养框架内容不知从何下手,没有教育教学的丰富经验,只有在摸索中前进,使得核心素养的实际实施异常困难。
五、美术教育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途径
(一)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在长期的传统教育的影响下转变教育理念,提出核心素养实施首先需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关。因为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就不能单纯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标准,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将多方面的能力培养作为教学重点。从而,学生呈现出的多角度的综合素质能力作为衡量学生的一个科学的教育标准,对于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也要相应进行调整,为核心素养的全面实施奠定基调。
(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素养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
为了适应现在教育教学的课程目标,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素养的实施作为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建立核心素养体系下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明确细化不同阶段学生、不同学科学习内容的程度要求,既要求学习内容,又要求教学质量,两者相辅相成,从而推动核心素养的实际实施。
(三)进行科学的课程改革
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基础进行的课程改革,一方面指导课程的改革,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依据和出发点,进行科学的课程设计。另一方面具体细节化核心素养体系的实施,明确各个阶段、各个学科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加强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
(四)丰富传统素质教育的内涵
针对核心素养的实施,只有落实到各个方面才能推动整体的实现。传统素质教育以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为主,不符合核心素养培养全面的人核心要求。其包含的18个基本点涵盖各方面文化内容,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真正落实到课堂中的核心素养培养需要不断丰富传统素质教育内涵,增加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完善度,实现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表现,凸显其内涵。
(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通过教学实践来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教学体系的建立更加明确了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学生,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品格与能力,具体细节化的体系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的创新教学形式,落实细节化的核心素养要求及目标,改变当前传统的学科与知识为主的课堂灌输现象。除此之外,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核心素养的建立,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之余明确未来的个人发展方向,可以更加系统的为自己的目标努力,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六)三维教学目标的建立
核心素养应该是从大到小,从理论到实践的一种不断完善及实施的内容。从宏观的科学教育质量关的建立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目标等建立在没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需要从宏观理论逐步落实到实际,让专家学者走进课堂,从课堂教育的层面不断完善三维教学目标的建立,为核心素养的实现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
六、结语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動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近年来核心素养作为教育领域的重点实施内容,其实现具有多重困难,虽是不断在进步,但是实现程度低。为此,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完善教育教学,为核心素养的更好实现提供优质环境。
参考文献:
[1]崔若峰.最重视七大素养: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J].中小学管理·纵横,2016,(07):50.
[2]王晓红.核心素养的困与思[J].教育科学论坛,2017,(13):30-32.
[3]喻平.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教学理论与方法,2017,(01):48-53.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