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综合实践活动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的研究

    吴广知 王昌余

    摘要:名师工作室是以名师为引领,以学科教育教学为研究内容,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研修共同体。通过探索,名师工作室初步形成了工作计划、教学提升、科研探究、教师培训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有效促进了学科建设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促进

    一、名师工作室发展概况

    名师工作室是以名师为引领,以学科教育教学为研究内容,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研修共同体,具有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属性。2017年,庐阳区教研室开始组建第二批名师工作室,基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发展需要,经过申报成立了“吴广知名师工作室”。2018年继续申报成立了“王昌余名师工作室”。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运行与研究,工作室初步形成了工作计划、教学提升、科研探究、教师培训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

    二、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

    (一)工作计划机制

    名师工作室有明确的挂牌学校,有对应的核心成员,有固定的办公地点,有基本的经费保证,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有具体的工作计划,这些保障了工作室的正常运行。

    1.负责人指导下的“工作室发展规划”

    工作室发展规划由负责人提出基本框架,包括工作目标、工作规划、课题研究、培训方案等,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商议、修改、制定。针对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发展现状及区域特点,制定了《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提出了“126”的研修目标:明确“1个方向”,让青年教师成为骨干教师、让骨干教师成为名师。聚焦“2个方面”,一是关注课堂和教研,做好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二是结合学科特点,开发系列课程资源。做好“6件事情”,即工作室成员每月进行一次网络(或现场)专题研讨、每学期总结一个成熟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每学年上好一节区域内研讨课、每学年撰写一份教学论文、每学年制作一份学科微课、每学年外出参加一次培训(或者聆听一次讲座)。有了发展规划,工作室工作才能有明晰的思路和发展愿景。

    2.负责人主导下的“工作室计划”制订

    每学年初,工作室负责人会召集全体成员,结合工作规划,制订学年度工作计划,让工作具体化。每月一个活动主题,既有理论学习,也有关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实践研究。每次活动从活动主题、授课(主讲)教师、活动组织、宣传报道、资料收集等方面统筹安排。

    (二)教学提升机制

    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是一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必备的素养。对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教研组的调研发现,这门学科校本教研难度较大,大多数的兼职教师很难体会到团队研究的氛围。因此,通过名师工作室的教学提升机制,可以实现区域内的教师集中教研,解决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

    1.在阅读交流中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需要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提升专业能力。通过给工作室成员推荐阅读书目、文章,布置相关阅读要求,让他们带着一定目的进行阅读,再通过读书沙龙、网络交流等方式加深理解,做到内化于心。比如工作室为组内成员订阅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并分篇目章节进行深度学习,加深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

    2.在课堂问诊中提高教学能力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也是工作室研修活动的中心。课堂问诊先是在“问”上下功夫,梳理出工作室成员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再通过示范课、研讨课等形式进行问题诊断解决。示范课是由工作室负责、外请名师进行的教学示范展示活动,研讨课是由工作室成员进行的分专题、分类别的课例研讨活动。客观上说负责这门学科的教师大多是兼职学科,他们或是语文老师,或是体育老师。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学科专业上认识不清,领悟不足。所以,研究课堂教学成为他们走进这门学科的第一步,并以此形成教学研究氛围,带动更多的人加入研究行列。

    (三)科研探究机制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应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结合本学科特点和实际应用,通过课题研究、课程资源开发等途径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1.课题研究中提升研究能力

    为了使教师在专业化道路上不断前行,就要不断落实以研促教、边研边教的研究方式,让更多的教师成为研究者,让更多的教师在科研中受益。收集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突破口,比如如何在课程实施中落实连续性和整合性的特点,如何体现出学科的跨学科特点,如何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和学生“学”之间的关系等。将这些日常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作为教育科研的研究对象,使问题专题化、专题课题化,让参与其中的教师逐渐形成教学研究意识,提高科研探究的能力。

    2.资源开发中增强课程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像语文、数学那样成体系的教材供教师日常使用,活动主题从学生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转化而来。因此教师需要具有开发课程的意识与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学生的自我兴趣和成长需求。比如源于自然的活动主题“我是小小植物设计师”“走进植物世界”,贴近社会的“走进茶文化”“二十四节气探究”“探秘魔幻彩灯”的主题探究,以及自我与他人的“学习习惯调查”“我们的道德银行”“感恩在心?回报在行”系列活动主题等。每个活动主题在一次次的开发中不断深入扩散,教师边实践边完善,增强、提升了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

    (四)教师培训机制

    名师工作室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指导骨干教师团队的研究,带动区域内学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庐阳区教研室的管理和指导下,工作室的教师培训方式可以归纳为名师讲堂、联动教研、参观学习等。

    1.名师讲堂吸收专业力量

    为了促进区域内的教师交流学习,每学年工作室负责人会领衔授课或举办主题讲座,通过课堂教学示范展示课堂结构,通过讲座传播最前沿的教育理念或者动态。除了工作室负责人,学科教研员、学科骨干也成为名师讲堂的讲授者。比如庐阳区第二届“精英荟萃,名师授课”活动,采用名师授课、专家点评、线上评课的方式进行。所有参与活动的听课老师,扫描活动二维码,在微信群中进行跨时空的交流。课堂观摩,启发思考;专家点评,挖掘深度。

    2.区域联动交流课程经验

    通过区域联动教研加大教师课程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工作室多次邀请安庆市学科名师江南来给工作室成员做专题讲座,通过深度解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拓视野;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剖析,梳理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措施。专家的专题培训让更多的教师见识了别人的经验,扩大了视野。培训也不能只局限于本区域范围内,要让更多的教师受益。工作室先后和瑶海区、包河区开展联合教研培训,开展了学科活动的有效指導培训、有效教学之指导策略培训等,培训中或是工作室成员分享教学经验,或是课堂教学研讨,或是专家举办讲座。区域联动让工作室成员展示自己,提升自信,也让教师的参与面更为广泛。

    3.外出观摩内化素养

    只有见识当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发展现状,才能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内化素养。当下,郭元祥、杨培禾教授各自组织了两个学术年会,在全国比较有规模和影响力。工作室根据成员的发展需求和梯队培养计划,分阶段、分批次组织部分成员参加国家级的学术交流年会。只有不断地走出去,才能见识外面的大千世界,从而更新观念,实现弯道超越。

    总之,工作室是教师进行学科交流、成长的平台。通过建立网络教研平台,促进教师跨时空交流;通过建立公众号,做到成果辐射和资源共享;通过系列运行机制实施,有效促进学科建设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关文章!
  • 化学教学需要系统思维

    苗军摘 要:高中化学课程内容零碎、重点难点很多,但是化学课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激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磨炼造就美丽

    杨含祺“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坚硬,什么都不惧怕。”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如是说。人亦如此,唯有经历过风雨,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