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积极倡导“新型全球化”

    季思

    2

    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化对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治、社会带来的负面冲击日益显现,孤立主义、保护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相互交织,“逆全球化”意识在西方精英和民众层面蔓延。英国“脱欧”使全球化进程再度受挫,美西方的孤立、封闭倾向可能会进一步增强。但同时也要看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球化作为科技革命推动下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当前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全球化,而是以何种标准重新定义全球化,以何种方式重新适应全球化。

    西方主导和推动的全球化模式走到今天,越来越暴露出内在的缺陷,已无法完全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世界面临的各种新问题和新挑战。相比之下,因坚持适应本国国情制度而不断崛起的中国,正根据自己的文化、经历,凭着对世界的洞察、责任,不断向国际社会贡献着在全球化背景下解决各类问题的“中国方案”。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示,中国要为人类对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不仅丰富了“中国方案”的内容,更是把“中国方案”推向了新高度。我们认为,针对西式全球化病症,面对国际社会要求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世界的呼声,中国应基于自身传统文化价值和实践探索,积极倡导新型全球化。

    新型全球化是开放的全球化。开放的标准应得到国际社会公认,不受封闭的既得利益群体所左右。应充分照顾所有国家的实际情况,确保各国在全球化所带来的资源流动、机遇分享中都能实现参与者共赢的局面,而不是以促开放为名,谋一己私利为实,构筑排他性经济贸易保护圈子。同时,开放的全球化意味着多种区域合作机制的共存共赢,各国应努力保证各种合作机制朝着互利共赢的方向发展,而不是相互排斥、恶性竞争。

    新型全球化是包容的全球化。包容意味着对弱势群体的照顾和对各国制度的珍视。全球化必然导致传统经济机会的流失,各国均应加强对资本力量的约束,重视社会政策的保护作用,在社会民生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帮扶和救助社会中下层民众,避免社会阶层分化,培育开放、包容的民族主义精神。同时,全球化并不是代表制度的同一化,每个国家的制度选择必须从本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必须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

    新型全球化是普惠的全球化。老子教育国人要懂得“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的道理。国家亦是如此,无论贫富强弱都是同气连枝的兄弟。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就是想努力推动所有国家都能享受全球化带来的益处,不能因文化、宗教、制度、政策、实力、意识形态的差异而受到排斥。要实现普惠的全球化,大国要以“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的精神,在利益分配上充分照顾弱国、小国,唯有如此,才能赢得国际威望。

    新型全球化是共享的全球化。倡导开放、包容、普惠,归根结底是要共享。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理念实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这种共享理念体现到全球化层面,就是世界各国特别是主要大国要坚持以全人类的整体利益为中心,努力实现世界的共同发展。

    全球化本是一把双刃剑,倡导新型全球化就是要更好地趋利避害,为各国创造出更舒适、更安全、更持久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倡导新型全球化不仅是中国的责任,更是所有国家为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担当。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世界各国需要摒弃偏见,携起手来,走出狭隘利益圈子,在兼顾国际社会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好自身利益。

    (责任编辑:张凯)

相关文章!
  • 领导科学视域下学习型组织的建

    伊娜[摘 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环境的动态变化使组织日益成为开放的复杂系统,构建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增强组织效能的根本途径之一。在领导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传统中国的司法理念及其实践

    摘 要 中国传统司法理念中“平”是贯穿始终的核心理念,是动态静态公正平等、同等不同相平衡的基本合理观念。为了加强对“平”的落实,中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