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数字化互动体验设计初探
钱默?李曼丹
摘 要:台北故宫博物院作为华人社会中较早推动数字化建设的大型博物馆,其数字化互动体验设计独具一格,对提高观众的历史底蕴与知识的趣味性、扩大博物院的社会效益、丰富文化产业的数字内容产生了积极作用。本文对台北故宫博物院利用网站、手机和互动装置开展的互动体验设计进行研究,找出其成功经验,为广大博物馆的数字化互动体验设计提供新思路,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
关键词:台北故宫博物院;数字化;互动体验;设计
台北故宫博物院作为华人社会中较早推动数字化的大型博物馆,其数字化互动体验设计独具一格。该院的数字化互动体验设计,让观众在深入参与情境体验、角色体验和虚拟体验过程中,实现与博物馆的情感交流,对提高观众的历史底蕴与知识的趣味性、扩大博物院的社会效益、丰富文化产业的数字内容产生了积极作用。本文对台北故宫博物院数字化互动体验设计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启迪。
1 网站互动体验设计
台北故宫博物院十分注重利用网站作为网络媒介传播渠道,通过数字化互动体验设计,在网上展示历史文化尤其是馆藏精品,实现与用户的互动,增强用户的沉浸感,从而进一步扩大博物院的影响。
1.1 网站视觉界面设计
良好的历史博物馆网站的视觉界面是提高用户参与的积极性,增强用户体验,让用户感知历史文化最直观的平台。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的视觉界面设计是在注重人性化设计的基础上,运用了动感十足的视差滚动技术(Parallax Scrolling),将故宫典藏的文物和绘画作品中挑选出的山水花鸟、人物白描、文物器皿等元素以拼贴的方式组合在一起,随着用户操作鼠标上下滚动,让这些元素产生有远有近、有虚有实、有静有动的效果,塑造出独特的画面意境和空间感,奠定了整个网站博大精深的传统民族文化底蕴,令用户十分新奇,激发了用户访问网站的愿望。
1.2 数字资源展示设计
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将实体展览精品,包括馆藏文物、书画、古籍文献等全部数字化储存起来并设计制作成3D,观众只要访问网站点击“参观故宫”就能详细观看每一件藏品。其中最具特色的是3D文物鉴赏,用户点击鼠标就可以360°全方位转动3D文物进行观赏。网站似乎成为一座巨大的藏宝库,五光十色的历代精品展现在用户的眼前,让用户即使无法亲临博物院,也可以随时随地欣赏文物。
1.3 数字文创产品设计
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还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数字文创衍生产品的研发中,以古画和文物为题材,设计出了一系列的数字文创产品,如电子贺卡、手机和电脑桌面壁纸、创意手工DIY等,用户可以下载使用或发送给亲友传递情感。这种兼具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美感的创意设计衍生品,不仅传承了历史文化,更使历史文化进入普通大众的生活,创造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新价值。
2 手机互动体验设计
台北故宫博物院设计的几款手机应用程序APP,其全方位的数字化互动体验设计,既为用户实地参观带来了便利,又大大增强了参观者的体验效果,满足了观众日益多样化的游览需求,
一是“带着故宫走”APP。该程序为观众提供了完整的导览服务,包括展出内容及展馆分布、“故宫一日游”行程规划建议等。还从69万多件院藏文物中精挑出百件最具代表性的精品,设计制作了20个文物互动与80个文物介绍页面,观众可通过智能手机内置感应,进行包括触碰、倾斜、吹气等交互行为,领略国宝的风采。例如,观众在展场欣赏“西周宗周钟”时无法当场亲身敲击,但在APP的互动页面,点击屏幕就可听到其浑厚的声响,甚至轻触手机屏幕画面,还能让“宋代白瓷婴儿枕”呈现或坐或站、咯咯笑的动态,让观众得到充满生活趣味的体验。
二是“故宫常设展”APP。用户用手机随时打开该程序,就能欣赏故宫博物院的陶瓷、玉器、铜器、珍玩、绘画、书法、图书、文献等八大主题类的每一件精选文物。例如,台北故宫内的“翠玉白菜”,用户通过3D可以从各个角度欣赏,甚至连“翠玉白菜”上的两只昆虫都能看得十分清晰。
三是基于手机摄像头的增强现实APP。台北故宫博物院利用手机摄像头设计的增强现实APP“会动的门票”,观众打开该程序即可欣赏《入跸图》里舟船摆荡起伏、烟火绚烂齐发的热闹场面。还有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创作的“绘动的百骏图”APP,重新演绎了意大利籍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的作品《百骏图》。这些基于手机摄像头的增强现实APP给观众带来了很好的互动新体验。
3 互动装置体验设计
互动装置是最能激发观众的探究欲望和获取信息主动性的数字化互动体验方式。台北故宫博物院互动装置的体验设计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设计,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数字音画。台北故宫博物院将数字音画的形式运用在文物展示中,以笔墨意趣结合光影和音乐,以最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创造出博物馆展览中更丰富的体验层次。例如,在“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展览中,除了让观众感受《富春山居图》纸墨原作外,台北故宫博物院邀请新媒体艺术家林俊廷制作了3D动画版《富春山居图》。林俊廷参照黃公望《写山水诀》里构图的要诀,透过数码拼贴的互动方式让观众领略构图的意蕴。林俊廷还将两岸收藏的《剩山图》和《无用师卷》拼接为40米长的巨幅数字画卷,以超高清晰的数字影像还原画作,最大限度地再现了原画作的所有细节。不仅如此,只要观众击掌或呐喊,《富春山居图》中的人物角色就会以转头、摇扇的动作进行回应,画中的渔夫、樵夫也瞬间鲜活起来,或撑船顺流而下,或挑担独行,设计师利用数字音画赋予了这幅古画新的生命力。
二是数字拼贴。台北故宫博物院聘请艺术家运用像素艺术(Pixel Art)重新绘制的《汉宫春晓图》,将它设计成动漫版的“春晓庆典”,通过人脸识别技术(Face Tracking)可以让观众的脸部瞬间化身为英国使臣、荷兰木屐妹的脸部,仿佛穿越时空,成为乾隆春晓庆典中的一员。让观众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古代庆典场面,满足观众对古代盛典的好奇心,同时满足了观众与新媒体互动的需求,让观众获得了良好的互动体验。
三是虚拟场景。这里的虚拟场景是指将历史文物作为艺术创作的素材,通过虚拟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再现历史的场景,让观众感受时空“穿越”,达到沉浸式体验。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乾隆潮”新媒体艺术展中,艺术家通过多种互动体验设计让观众仿若置身乾隆时代。例如,在“乾隆潮”展览的第一部分“时空洞”中,以《皇清职贡图》的人物和场景构成的三维空间入口“时光廊道”,当观众从廊道通过时,可以看见来自不同国家朝贡者的衣冠形貌,而且只要观众从身边走过,透过装置感应,朝贡者就会马上动起来,还会用方言向观众问好——“你好,乾隆!”仿佛古画中的人物穿越到观众身边,让观众身临其境,十分新奇有趣。
综上,数字化时代,人们更渴望互动的博物馆,能提供给人们新的视觉、听觉、触觉的体验,博物馆应当以一种更为主动的交流方式引导用户关注,激发用户参观的兴趣。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化互动体验设计为广大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更多新的可能,其创新之处值得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潘登,刘宗元.博物馆中新媒体展示的文化传播与情感传达——以台北故宫博物院“乾隆潮”特展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5(3):83-85.
[2] 李乘.博物馆艺术授权模式剖析——以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例[J].美术研究,2015(5):84-86.
[3] 付琳.多媒体互动体验设计在博物馆陈列中的应用浅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4):109-110.
作者简介:钱默(1988—),女,重庆人,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