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土地主题”对赛珍珠中国农村题材小说“生命主题”的重要性与意义
何帆
【摘 要】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农业、土地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更是我们很多文学作品的创作素材。赛珍珠通过自身对中国文化和客观实际的深入了解,先后创作了一系列有关中国乡土文化的文学作品,对土地问题进行了一系列阐述。其中尤其阐述了“土地主题”的内涵和定义,而丰富、体系化的文学作品,实际上也构成了“生命主题”的内容。可以说,赛珍珠通过体系化的农村题材小说,阐述了“生命主题”。因此,要想深入了解其讲述的“生命主题”的含义,就必须充分理解其描述的“土地主题”。
【关键词】土地主题;赛珍珠;中国农村题材小说;生命主题;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259-01
一、引言
赛珍珠的文学作品中,无一例外都对中国土地文化和中国人的土地情怀进行了深入阐述,让土地从生活资料,深化为人们的价值理念综合。同时,这也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农民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平台。所谓农村题材小说,实际上是一种现实基础上的艺术作品升华,同时也是创作者结合对客观物象的深化了解,并赋予其相应的价值内涵和情感内容,从而所构造的一种创作性形象。可以说,整部文学作品中被创作者赋予了客观物象充实的情感内涵。
二、赛珍珠中国农村题材小说中的“土地主题”
实际上,世界上有许多作家创作了有关“土地”和“农民”的文学作品,无论是中国本土作家,还是以赛珍珠等为代表的外国作家,在阐述“土地主题”时,所有作家都想尽量贴近事实来阐述这一主题的内涵和价值观念。因此,创作这一类文学作品,就不得不充分融入对“土地”和“农民”的描述,通过将有关人们生活的理解、情感、故事融入到土地之中,实现对乡土的最贴切描述。
无一例外的是,在赛珍珠中国农村题材小说中,都将描述的重点和关键放在了土地主题上,也就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阐述上,其从传统中国开始描述,讲解了中国大地上各种民俗民风,阐述了最真实、最客观的乡村文化。通过对其阅读,我们能够深深感受到其中的泥土气息。在赛珍珠的乡土文学作品中,所使用的素材,并非自身回忆,而是通过系统搜集、体系化整理所形成的内容,因此,小说充满真实、可信力。
最后,在其部分文学作品中,也对乡土主题进行了升级和深化。其在描述农民辛勤耕作的同时,也对社会环境变化下农民意识觉醒进行了描写,使得整个文学作品充满了社会意义,这是其文学作品中对中国农民时代精神的再造、深化和升华,实现了从“土地主题”到“生命主题”的深化发展。
三、从“土地主题”到“生命主题”谈其重要性与意义
通过深入阅读,我们可以发现我国乡土题材的文学家中所拥有的乡土情结与赛珍珠的情怀之间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但从根本上看,双方都是从土地主题这一元素出发的,唯一不同的是,赛珍珠的意识理念中,不仅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还有西方文化的元素,因此,其对土地主题的认知更有深度,也更能跳出问题看问题。
正如知名文学家刘西渭在评论中国乡土作家时所说:在中国人看来,土地是生活的根本,很多人将土地看作自己的保姆和终结。无论其什么身份出身,无论他在什么生活环境中成长,都有着不同一般的乡土情结。这其中实际上就指出了多数中国人的普遍认知,也就是,无论自己在外多么努力、奋斗,其最终都渴望有一个精神归宿,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乡土之恋,这不仅是他们的思想认知,更是自己的理想情怀。将土地升华为一种情怀、一种思想,就是实现“生命主题”价值的过程,因此,土地主题是其基础和关键。
赛珍珠在描述土地主题的基础上,为我们研究生命主题提供了系统化理论,这是我们深化发展对土地主题认知的前提。赛珍珠从较高的高度来创造这一系列作品,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多元文化的价值、内涵,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对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有了直观了解。可以说,赛珍珠平等、公正的文化观念,正是中西方文明深度融合的重要表现。赛珍珠以土地来命名自身的文学作品,就是从深处来触摸中国传统文化。土地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本,更是深化土地主题背后“生命主题”价值和意义的关键。所以,对研究赛珍珠中国农村题材小说的“生命主题”来说,“土地主题”是认知前提。
四、结语
在我国,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与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经过几千年的发酵,土地中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土地”情怀,成为一种文化烙印和符号。在中国人生活意识中,土地是生活之本,也是人们生活无法缺失的要素。赛珍珠的文学作品中,多以土地主题作为基础,来研究和剖析其中的文化情感。因此,只有深入了解“土地主题”,才能正确理解“生命主题”的内涵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林顺红.赛珍珠文化相对主义思想溯源[J].文教资料,2013,(4):11-18.
[2]刘智勇.乡土中国现代性的民族想象[J].理论界,2014,(7):33-35.
[3]肖兵.赛珍珠《我的中国世界》的多重价值[J].东方教育,2015,(9):35-39.
作者简介:
何 帆(1982-),江西新余人,硕士学历,江西新余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