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王候光
摘要:介绍了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要点,即应做好圈舍消毒、进猪前猪舍的准备工作、进猪后的管理工作及转群前的准备工作等,通过良好的饲养管理,减少应激。
关键词:保育猪;饲养管理;应激
中图分类号:S815.4;S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5-0039-02
保育猪是从产房过渡至育肥舍的中间环节,在规模化猪场中关系到整个猪场的发展和成败。在保育阶段主要就是要给断奶仔猪创造良好的保育环境,同时供给适口性好、具有丰富营养、能增强猪群免疫力的饲料,从而保证仔猪快速生长,为后期的育肥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1-3]。
1 进猪前的准備工作
待转猪舍转猪前空栏,并彻底清洗和消毒,地面和每一栏的漏缝地板都要刷石灰水,晾干(舍内不见一滴水),空栏5 d方可进猪。
检查保育舍房间内所有设备是否齐备,所有的栏门插销是否有缺失、料槽是否清理干净、围栏内设备是否有损坏或异常。检查每个粪槽排污口是否都用球塞堵住,是否漏水,如果没有堵上用球塞将排污口堵好,向粪槽注入3 cm高的水[4]。
准备好围栏,关上栏门,但不要将面向入口处的门关上,为进断奶小猪做好准备。检查是否干燥,如果有水或消毒液则将其清除。调整料槽调校器直到将饲料出口全部关闭。将饲料输送管下料管调到料槽的上方,将其降至距料槽底部上方15 cm处。将乳头式饮水器调低至距地面225 mm(5.5 kg重的断奶猪肩高)[5]。
开启通风系统检查风扇加热器和抽风送风系统是否正常运转。
按照饮水系统给药操作程序,准备好一桶水溶性药品溶液,根据推荐的剂量给猪饮用。
根据气候的变化和猪只的大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控制好舍内、栏内的温度为24~28 ℃。
2 进猪后的管理工作
2.1 温、湿度和通风的控制
冬季室温不低于22 ℃,夏季不高于34 ℃。要求温度恒定,转入后0~7 d,舍温保持在26 ℃以上,7~14 d保持在24 ℃以上,14~21 d保持在22 ℃以上,22 d以后不低于20 ℃。在保育舍墙壁放置温度计观测温度、湿度的变化。对于自动化控温系统要适当调节,根据设定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标准,实施有效通风,创造适宜环境(以猪群躺卧姿势为参照)[6]。
2.2 做好分群工作
仔猪转群后情绪不安,为减少应激,最好先把所有猪只都放在一栏内再分群。转入时将仔猪强弱、大小分群[7],第一、二排放大猪,第三、四排放种猪,第五排放小猪,第六、七排放大猪,还应公母分群饲养,力求同一栏仔猪尽量均匀,每间至少1个隔离栏,1个恢复栏,以便于把生病的、体质弱的猪挑出单独饲养治疗。
2.3 饲料的过渡
仔猪断奶后,是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既对营养需求大,消化机能又不完善。生产实践中,为减少断奶仔猪对饲料过渡的应激,常采用3个阶段的饲料进行饲喂。断奶仔猪转入的头7 d使用哺乳料,然后再采用一定比例逐渐过渡到育成料。饲料品种的变更须有5~7 d的适应过渡期[8]。为防止在过渡料时产生应激、拒食,应使用稀粥来饲喂,同时在水中加入电解多维和葡萄糖,避免因换料而产生掉队猪,换料引起的仔猪腹泻,应在水中添加口服补液盐,在饲料中添加助消化药物以达到平稳过渡。
2.4 仔猪调教与病弱猪的护理
仔猪入住后3 d内加强对进猪的定位调教,训练猪群吃料、睡觉、排便三定位,保持圈舍卫生。进猪后可按压饮水器引导猪只去饮水,将猪赶到固定墙角排泄粪便,让其形成习惯,以保持整个猪舍的卫生[4]。
对猪群的健康状况每天必须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健康不良的猪,有咳嗽、拉稀、被毛凌乱、呼吸困难、消瘦等情况应做好标记并记录。
给患病、受伤和发育不良的猪打上记号。根据临床观察,及时将异常猪的症状、数量、栏号,并做好跟踪检查。必要时应把猪从栏内移出,先将它放在走道上(脱肛、咬尾咬耳等)并采取治疗措施。
将弱猪集中饲养,进行营养药补液,拌湿拌料,提高弱猪的采食量,提高机体抵抗力;为了保证适宜的温度,应添加保温灯;为了防止病弱猪抢不到湿拌料,应及时将恢复的猪调回正常栏;治疗时不同猪注射时要更换针头[2]。
2.5 喂料方法
刚断奶的仔猪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关键在于饲喂量,如果颗粒料饲喂过多,胃肠疾病就很容易产生,比如下痢、消化不良等;其次为了不影响正常的健康生长,要保证猪采食到足够的饲料。因此,断奶后7 d内要饲喂湿拌料,少喂勤添。
2.5.1 根据采食情况投料 如果喂量正好,饲槽中仅剩一点碎料屑;如果喂量不足,槽内将会看不见一点饲料;如果喂量过多,槽内就能看见较多饲料。
2.5.2 根据排粪状况投料 仔猪的喂食前排粪量多,多投一些料,说明消化率高,排粪量少,少投点料,说明猪采食量较低。
2.5.3 根据活动情况投料 仔猪表现饥饿时,听见声音就会蜂拥而至,并且叫声不断,因此要多添加一些饲料;如果料不足的时候,仔猪表现为在槽边拥挤张望。因此可以补饲;仔猪表现不太饥饿时,喂料时不到槽边,且叫声弱而小。
2.6 猪群的保健与疾病的防治
保育阶段的猪群由于母源抗体水平降低,免疫机能又不完整,容易被病菌感染。除了卫生搞好以外,还应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饮水中加入补液盐。
猪的免疫程序:25日龄肌肉注射支原体;30日龄肌肉注射猪瘟一免;50日龄肌肉注射口蹄疫;60日龄肌肉注射猪瘟二免;75日龄肌肉注射伪狂犬。
在保育舍常发生传染性疾病,有传染性腹泻病、链球菌病、蓝耳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其中常见的是以关节型链球菌为主,对于发病早、症状轻的患猪,宜用地塞米松肌肉注射,连续注射3 d;严重的患猪,宜用阿莫西林配安痛定肌肉注射,连续注射3 d。
3 转群前的准备工作
3.1 温度的改变
保育转育肥后环境有明显的改变。育肥舍相对于保育空间更大所以温度偏低,需要将保育舍环境温度提前调整至育肥舍当前的环境温度,减小应激,以便更快的适应育肥舍环境。普遍做法在转群前一周将温度缓慢降低,接近育肥舍所能達到的温度(温度差异最好在2 ℃内)。
3.2 预防应激
保育转育肥当天由于猪群经过剧烈的运动和大环境的改变,容易对猪群产生惊吓,导致转入育肥后出现少食、精神萎靡、拉稀等现象。所以在转育肥前2 h在水中添加适当的电解多维提高体质,减缓转群造成的影响。
3.3 病弱猪的分离
在转育肥前优先将健康猪转入育肥舍,待大群转入完毕后将病弱猪单独转出,并且转出时避免过度的刺激和挤压导致病弱猪的死亡[5]。转入育肥后病弱猪应单独放置在房间中间位置,温度变化较小,利于恢复。
4 结论
夏季为了更好地控制温度,湿帘下降时,天窗应关闭。否则温度不降反升。保育猪的饲养管理重在细心,从进猪的准备工作、饲料和环境的变化、病弱猪的护理和治疗、免疫操作等都需要仔细观察以及调整。
冬季为了保暖,保温灯和风机避免同时打开,可以节约资源。温度高了,保温灯逐渐减少,直到达到一定温度后,开风机换气。
在40日龄左右常发生咳喘,为了有效控制咳喘,可以在饮水中加入氟本尼考,严重时可肌肉注射恩诺沙星或阿莫西林。在55日龄左右偶有因应激发生跛腿,为减少刺激饮水中可加阿莫西林粉。
参考文献:
[1] 曲万文.现代猪场生产管理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 冯定远.仔猪健康饲养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3] 程喜荣,戴益刚.养猪与猪病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
[4] 王美凤.保育猪饲养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4):348-349.
[5] 周 托,宋建霞,陈 茜.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要点[J].畜禽业,2010(7):37.
[6] 陈文各.保育猪饲养管理关键技术解析[J].农家致富之友,2014(2):244.
[7] 薛敬文,康 燕.冬季保育猪饲养管理[J].中国动物保健,2014(1):64-65.
[8] 陈雪峰.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J].中国动物保健,2009,5(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