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数据应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节红英
【摘 要】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应用在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中,大数据记录了大量互联网金融用户的消费轨迹与消费习惯,从而能够有针对性的为用户提供金融理财产品。
【关键词】 大数据 互联网金融 金融风险防范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逐渐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演变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崭新动力。传统金融行业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正在改变自身服务模式,更加切合消费者需求与金融市场规律。大数据作为收集互联网金融用户使用痕迹与规律的工具,正在被广泛的应用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依托大量的用户使用数据与信息,结合传统金融产品的相关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以更加有序与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应服务。但是,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中的不当应用导致大量用户个人信息泄露、错误信息的产生和应用也造成客户流失的情况。产生了诸多法律与金融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我国应针对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合理的应用相关技术手段建设金融互联网数据平台与应用模式。同时,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出现的漏洞与弊端也应该积极完善相关法律规范与监管制度建设,加快建设建成社会主义信用体系,有效的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
二、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应用
(一)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互联网金融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已经极大地简化了金融交易的程序与步骤,提高了交易效率、准入门槛与透明度,受到广大互联网用户的青睐。同时也为金融机构减少和降低了交易成本,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
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大数据的应用与分析技术,能够为互联网金融企业与客户提供极大的便利。互联网金融企业在用户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过程中记录了大量用户行为信息与数据,并通过现有的数据分析技术为消费者有针对性的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经过系统的筛选与综合评级,可以为互联网金融客户带来更加贴合消费需求与投资习惯的金融产品。大数据有针对性为金融投资者提供相应的投资策略与咨询,也使投资者能够更加便捷的捕捉金融市场信息,优化投资策略。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应用也使互联网金融客户更加重视自身的信用评级与水平,进一步完善金融环境。
(二)完善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控制。互联网金融的各项服务与交易大多依托虚拟的网络进行,交易双方的情况与信息不能得到当面的审核,就产生了相应的信用风险。加上缺乏必要的金融监管措施与法律规范,导致部分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信息公开水平与程度较低。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企业中的应用有效的降低了互联网金融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一方面,在大数据的应用下互联网金融企业根据客户的信用评级与消费水平能够有效地弥补企业的风险敞口。另一方面,根据大数据的分析与判断能够有效的评估互联网金融企业面临的风险与困境,为企业降低交易的风险。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化解传统金融监管中信息数据滞后的弊端,利用实时更新的数据信息能够有效的实现对于高风险客户的判断,降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交易风险。
三、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应用风险与问题
(一)危害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互联网金融企业通采集用户的使用痕迹与使用记录完成用户数据的收集,在提高交易针对性、提高交易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信息收集过程的合法性、信息保管的安全性、收集信息的范围等方面的问题都是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应用亟须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产品通过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等方面的使用权限,了解用户的消费习惯、消费能力与水平,再利用数据分析等方法获取相应的分析结论,进而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然而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收集的信息被泄露、互联网金融产品收集大量多余信息造成用户信息泄露等方面的问题。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信用卡用户都会受到关于小额融资贷款的垃圾短息与骚扰电话。大数据的不当应用不仅仅没有为用户带来方便与快捷,反而为用户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甚至会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法律等方面的问题。
(二)大数据准确性不足。大数据收集到用户的相关的使用痕迹与使用偏好,进而分析用户的消费习惯,得出相应的信用评级。但是互联网数据信息的不准确性会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带来很大的弊端与困扰。数据存储管理的安全性,往往是互联网金融企业面临的最为重大的风险。在互联网金融在交易过程中往往通过电子令牌,手机密保等方式验证用户身份,安全性远低于传统的金融交易活动。同时,大量p2p平台面临黑客攻击与验证截取等方面的威胁,往往会给用户和互联网金融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威胁。
互联网金融企业收集到的用户信息也可能面临着信息不准确带来的种种弊端。一方面,用户在互联网中提供的信息可能经过非法修改与收集的用户信息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用户通过非法手段更改自己的信用情况与评级,可能会导致互联网企业面临相应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非法盗取用户信息的情况也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时常发生,不仅仅危害到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的利益,也侵犯到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最后,相应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与水平仍旧存在弊端,分析出的相应结果与用户需求可能仍旧存在差距,可能会导致用户的流失的情况发生。
(三)大数据应用下的金融市场风险。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风险越来越凸显,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庞氏骗局”被曝光揭露。大数据的应用让互联网金融诈骗者更加容易选取被害人,并有针对性的开展诈骗活动。由于互联网金融交易过程中具有隐蔽性,互联网金融用户往往会被互联网中高回报率的营销手段所吸引。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往往会受到政策、利率等方面的影响,为了规避市场风险临时性改变经营策略,引发流动性危机。
四、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中应用的风险防范对策
(一)完善大数据应用相关法律规范。由于法律往往都具有稳定性,在保障国家法律制度稳定的同时带来滞后性的缺陷,现有的法律制度往往不能有效的规范新兴事物的发展。而互联网技术作为当今世界发展和变化最快的技术手段,每天都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大数据作为互联网技术的最新产物,自然没有得到法律规范的有效约束。目前我国的互联网行业普遍以2017颁布实施的《网络安全法》作为互联网行为规范的标杆。它以条文的形式明确的规定了互联网企业在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时必须征得用户的同意,并告知用户收集信息的用途。并明确提出禁止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私自处理用户的信息。除此之外对于非法篡改,盗用公民个人信息使用互联网金融服务、大数据征信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缺乏专门的法律规范。目前对于以上行为的规制,基本都是对传统刑事犯罪和传统金融领域的法律规范的解释和应用,在量刑标准与处罚上不能有效的适应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规律。每一门法律的制定往往需要大量的调查与研究,我国应该尽快将相关法律规范制定提上日程。逐渐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完善相应法规与规范的建设,并着重应用法律解释来保障法律的权威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有序发展。
在法律适用方面,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处于互联网行业与金融行业的交叉点,现行的法律与制度没有明确相应的监管责任与监管职权。同时,经济犯罪的查处过程中往往具有滞后性,相关的执法部门很少对经济活动开展主动的监管与监督活动。导致很多互联网公司在缺乏监管的环境下成长,只有在引起法律问题时才会引起执法部门的重视与查处。相关的金融与互联网监管机构应该进一步明确职责划分,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监管。
(二)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规范建设。在大数据的收集与应用过程中,不仅需要法律法规完善相应的规范与制度,也需要形成行之有效的行业规范约束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行为。形成互联网金融企业相互监督,共同维护互联网金融市场秩序的良好局面,并逐步推动建立相关行业的大数据应用标准。逐渐形成大数据的收集、处理、保存都有严格规范的行业标准,具备完善的大数据共享与分析技术。能够使互联网金融企业高效的应用相关的大数据信息,有效的规避可能出现的信息数据准确性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加强行业内征信体系建设,形成具有相同或者相似标准的行业征信标准,共同维护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秩序与标准。
在用户个人信息泄漏的案件中,许多案件都是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工作人员违规泄漏出售用户相关个人信息。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应用将会使从业人员接触到更多,更加全面的信息。这就要求从业人员拥有更高的业务水平与素质。互联网金融企业应该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数据采集与数据安全管理素质与水平培训。并完善相应的禁止从业规定,保障金融机构和用户数据信息的安全。
五、結语
互联网正深刻的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数据和信息也成为未来企业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互联网金融机构应该发挥自身优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规范高效的分析相关用户信息与行业数据,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与隐私。高效合理的使用大数据,为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与智慧。
【参考文献】
[1] 扈润楠,姜鲁.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风险及规制路径[J].时代金融,2018,No.693(11):47-48.
[2] 曹程.浅谈互联网金融中的大数据应用[J].投资与创业,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