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大数据创新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教育
金鸣娟+++储洪涛
摘 要:大数据的有效应用,为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阐述当前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的紧迫性,分析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创新的需要与大数据应用的契合点,提出通过建设大数据平台、培育大数据素养、强化大数据管理等主要路径,形成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协同创新机制、筑牢坚强防守阵地、提升教育者教育教学能力,以增强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数据;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创新
历史虚无主义是指通过各种方式重新解读历史,通过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一种社会思潮。[1]大学生好奇心强,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尚未完全定型,容易成为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最严重的群体。将大数据大容量、多类型、高速度、系统性的优势融入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创新中,对于加强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创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的重要性
高校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地方,当前抵制这种影响尤为紧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性,从而不断增强创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的主动性。
1. 历史虚无主义导致大学生理想缺失与信念迷惘。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代表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正确方向。但是,一段时间以来,历史虚无主义罔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特点,夸大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物质生活和教育、科技水平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差距的现实,宣称中国应该走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是信仰了共产主义导致中国的贫穷与落后,公然质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同时,历史虚无主义还以其较强的政治针对性,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采取无视的态度,对于中国在探索道路上的曲折无限放大,借此来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否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这些混淆视听言论的传播,使大学生不可避免受到消极影响,导致大学生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产生怀疑,从而陷入到理想信仰缺失迷惘的状态,必须予以坚决抵制。
2. 历史虚无主义引起大学生价值观冲突与历史观混乱。历史虚无主义常以反思历史为借口,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历史人物与重大事件进行颠覆性的评价。例如:对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人物进行“揭秘”抹黑式的造谣,对侵略者和殖民化进行高调颂扬,甚至宣称中国不应该对殖民主义进行抵抗,无视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这些言论极大损害了大学生心目中杰出历史人物的形象,颠覆了大学生业已形成反映中国社会特点的价值观念和判断标准,造成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冲突,甚至丧失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任感。
历史虚无主义对近现代中国历史还进行着随心所欲的剪裁和解读,纠缠于历史细节,以偏概全,无视历史规律,散播错误的历史观。例如:对慈禧、李鸿章、袁世凯等人的刻意鼓吹,对国民党与民国时期的肆意吹捧,误导大学生错误地去认知和解读历史,使大学生对历史的是非曲直感到困惑,扭曲他们关于历史进步与倒退的正确理解,造成大学生历史观的混乱,这“不仅涉及史学领域的大是大非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做人立国的根本问题” [2],必须进行正本清源。
3. 历史虚无主义消解大学生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操。历史虚无主义经常恣意抹杀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化,否定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贬低中国优秀傳统文化在人类社会和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少数大学生由于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正确理解,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脱离中国传统文化的实际,产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质疑和背弃。由历史虚无主义导致的文化虚无主义,不断冲击着高校大学生的精神阵地,消解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历史虚无主义通过贬损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将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描绘得一无是处,将中华文明说成是保守、封闭的落后文明,更是诋毁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历史,指责五四运动“把民族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东西截断了”,虚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历史地位。这些完全背离了历史的真实论调,不但摧毁了大学生爱国情操的历史基础,而且削弱了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也消解了大学生的爱国情操,必须予以彻底清除。
大数据与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创新的契合
大数据与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有许多契合点。通过大数据的有效应用,可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1. 大数据的多类型与教育者多主体的需要相契合。大数据的多类型与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者多主体的不同需要可以进行深度融合。通过对数据进行汇聚整合与相关性分析,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的现状程度将得以揭示,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以及学校各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对数据分析结果的了解,掌握和预测学生思想及行为的基本动向与发展趋势。在相关数据细化分类的基础上,获得与各自工作侧重点不同需要的数据资料,以能够进行更加深入具体的教育工作,打破高校在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过程中仅由思政课教师独当一面的状况,形成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的协同努力和合力效应,从根本上改善学校相关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率低、工作协调性差等问题,促进相互交流与合作,实现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形成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良性互动新格局。
2. 大数据的高速度与教育过程即时性的目标相契合。大数据的高速度为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过程的即时性提供了信息来源渠道。基于对学生言论行为数据的动态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思想倾向的基本态势并作出对策。与传统的调查分析需要较长的时间过程,无法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相比,大数据条件下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袭,可以通过对网络平台数据的分析,迅速了解和捕捉学生的关注偏好、兴趣热点、思想困惑等问题,有利于教育人员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目标与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讨、专题讲座、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化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学生中的影响。
3. 大数据的精准性与教育对象具象化的要求相契合。传统数据调查的搜集和分析样本受调查者思维方式、主观偏见等因素干扰,容易出现分析失真的状况。大数据分析克服了这一不足,它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等方面呈现出的数据及其数据相关的关系,对学生进行整体性、全面性数据评估。例如:在评价学生所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状况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志搜索、热词查询频度,对个人的舆论舆情、所思所想的发展趋势能够作出相对准确的预测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作出教育教学策略的计划,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和观念引导,真正做到因事施教、因人施教。
大数据在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创新中的主要应用
将大数据应用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中,其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建设大数据平台、培育大数据素养、强化大数据管理、应用大数据资源,推进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的创新,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1. 建设大数据平台,形成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协同创新机制。在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教育中,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集成相关数据,进行相关信息的分析、挖掘和可视化等,用来支撑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的大数据应用。同时,可以基于大数据平台连接学校相关部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等,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实现无缝对接,加强协同创新,形成合力机制。学校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高度重视网络在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大数据资源优势,积极传播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学校团委等部门要通过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相关主题展览,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认知和感悟中国社会的变化,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思考历史,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相关教育;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可以通过数据平台,更好地发挥主体责任,与学生进行点对点的接触,释疑解惑,帮助大学生提高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辨识能力。
2. 培育大数据素养,提升教育者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教育教学能力。大数据素养是指教育者具有大數据思维意识和大数据技术能力的综合体现。首先,要善于运用大数据思维研究和分析问题。大数据思维要求教育者具有系统整体性视野,善于了解和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发现规律并预测未来可能的演变方向。大数据思维在融入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过程中,就是体现为利用获取相关思想信息、发现学生思想行为规律、预测学生思想行为趋势等。[3]其次,要能够掌握大数据技术原理和应用技巧。大数据技术是一个包含了大数据采集、监测、存储、管理、可视化、分析与应用等方面复杂的方法体系,将这些技术应用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工作,体现为教育应用需求与大数据技术支持双向驱动的一个对接过程,以使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工作实现定量与定性、科学性与针对性、共性和个性等相互结合的状态,克服传统教育中主观性、同一性、滞后性等不足,使基于大数据进行决策和行动更可靠有效。最后,要努力将大数据思维和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作为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的主体力量,在教学中要将大数据思维融入到对教学内容的凝练和选取中,要通过全景式、大视野地展示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脉络和大趋势;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到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中,要通过立体化、可视性等技术手段创建教学平台,挖掘丰富多彩、真实感人的历史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对历史的科学思辨和研究能力。
3. 强化大数据管理,筑牢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坚强防守阵地。当今,网络空间既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是历史虚无主义散布的主要场所。为了从网络上筑牢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防守阵地,一方面,学校安全保卫部门要加大网络监控力度,加强对网络空间传播历史虚无主义的治理,从传播途径上加以控制,对涉及历史方面的信息要进行过滤和筛查,及时清理诋毁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编造和传播虚假历史谣言的信息,使那些不良信息远离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要对编造、加工、传播历史虚无主义信息的账号进行必要的控制,严重者要追究其本人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校园网络空间的管理和监督,从大学生经常使用的社交软件入手,观察、分析和研究学生网络浏览的数据信息,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发展趋势。同时,还要通过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大学生合法使用网络媒体;加强学生提高自律、自控能力的教育,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梁柱.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6.
[2] 林泰.问道—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64.
[3] 沈斌,李书芹.大数据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高教学刊.2017(4):16-18.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卜 珺]
摘 要:大数据的有效应用,为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阐述当前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的紧迫性,分析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创新的需要与大数据应用的契合点,提出通过建设大数据平台、培育大数据素养、强化大数据管理等主要路径,形成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协同创新机制、筑牢坚强防守阵地、提升教育者教育教学能力,以增强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数据;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创新
历史虚无主义是指通过各种方式重新解读历史,通过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一种社会思潮。[1]大学生好奇心强,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尚未完全定型,容易成为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最严重的群体。将大数据大容量、多类型、高速度、系统性的优势融入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创新中,对于加强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创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的重要性
高校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地方,当前抵制这种影响尤为紧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性,从而不断增强创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的主动性。
1. 历史虚无主义导致大学生理想缺失与信念迷惘。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代表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正确方向。但是,一段时间以来,历史虚无主义罔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特点,夸大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物质生活和教育、科技水平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差距的现实,宣称中国应该走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是信仰了共产主义导致中国的贫穷与落后,公然质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同时,历史虚无主义还以其较强的政治针对性,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采取无视的态度,对于中国在探索道路上的曲折无限放大,借此来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否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这些混淆视听言论的传播,使大学生不可避免受到消极影响,导致大学生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产生怀疑,从而陷入到理想信仰缺失迷惘的状态,必须予以坚决抵制。
2. 历史虚无主义引起大学生价值观冲突与历史观混乱。历史虚无主义常以反思历史为借口,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历史人物与重大事件进行颠覆性的评价。例如:对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人物进行“揭秘”抹黑式的造谣,对侵略者和殖民化进行高调颂扬,甚至宣称中国不应该对殖民主义进行抵抗,无视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这些言论极大损害了大学生心目中杰出历史人物的形象,颠覆了大学生业已形成反映中国社会特点的价值观念和判断标准,造成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冲突,甚至丧失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任感。
历史虚无主义对近现代中国历史还进行着随心所欲的剪裁和解读,纠缠于历史细节,以偏概全,无视历史规律,散播错误的历史观。例如:对慈禧、李鸿章、袁世凯等人的刻意鼓吹,对国民党与民国时期的肆意吹捧,误导大学生错误地去认知和解读历史,使大学生对历史的是非曲直感到困惑,扭曲他们关于历史进步与倒退的正确理解,造成大学生历史观的混乱,这“不仅涉及史学领域的大是大非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做人立国的根本问题” [2],必须进行正本清源。
3. 历史虚无主义消解大学生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操。历史虚无主义经常恣意抹杀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化,否定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贬低中国优秀傳统文化在人类社会和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少数大学生由于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正确理解,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脱离中国传统文化的实际,产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质疑和背弃。由历史虚无主义导致的文化虚无主义,不断冲击着高校大学生的精神阵地,消解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历史虚无主义通过贬损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将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描绘得一无是处,将中华文明说成是保守、封闭的落后文明,更是诋毁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历史,指责五四运动“把民族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东西截断了”,虚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历史地位。这些完全背离了历史的真实论调,不但摧毁了大学生爱国情操的历史基础,而且削弱了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也消解了大学生的爱国情操,必须予以彻底清除。
大数据与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创新的契合
大数据与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有许多契合点。通过大数据的有效应用,可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1. 大数据的多类型与教育者多主体的需要相契合。大数据的多类型与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者多主体的不同需要可以进行深度融合。通过对数据进行汇聚整合与相关性分析,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的现状程度将得以揭示,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以及学校各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对数据分析结果的了解,掌握和预测学生思想及行为的基本动向与发展趋势。在相关数据细化分类的基础上,获得与各自工作侧重点不同需要的数据资料,以能够进行更加深入具体的教育工作,打破高校在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过程中仅由思政课教师独当一面的状况,形成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的协同努力和合力效应,从根本上改善学校相关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率低、工作协调性差等问题,促进相互交流与合作,实现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形成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良性互动新格局。
2. 大数据的高速度与教育过程即时性的目标相契合。大数据的高速度为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过程的即时性提供了信息来源渠道。基于对学生言论行为数据的动态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思想倾向的基本态势并作出对策。与传统的调查分析需要较长的时间过程,无法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相比,大数据条件下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袭,可以通过对网络平台数据的分析,迅速了解和捕捉学生的关注偏好、兴趣热点、思想困惑等问题,有利于教育人员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目标与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讨、专题讲座、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化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学生中的影响。
3. 大数据的精准性与教育对象具象化的要求相契合。传统数据调查的搜集和分析样本受调查者思维方式、主观偏见等因素干扰,容易出现分析失真的状况。大数据分析克服了这一不足,它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等方面呈现出的数据及其数据相关的关系,对学生进行整体性、全面性数据评估。例如:在评价学生所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状况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志搜索、热词查询频度,对个人的舆论舆情、所思所想的发展趋势能够作出相对准确的预测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作出教育教学策略的计划,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和观念引导,真正做到因事施教、因人施教。
大数据在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创新中的主要应用
将大数据应用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中,其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建设大数据平台、培育大数据素养、强化大数据管理、应用大数据资源,推进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的创新,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1. 建设大数据平台,形成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协同创新机制。在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教育中,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集成相关数据,进行相关信息的分析、挖掘和可视化等,用来支撑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的大数据应用。同时,可以基于大数据平台连接学校相关部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等,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实现无缝对接,加强协同创新,形成合力机制。学校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高度重视网络在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大数据资源优势,积极传播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学校团委等部门要通过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相关主题展览,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认知和感悟中国社会的变化,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思考历史,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相关教育;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可以通过数据平台,更好地发挥主体责任,与学生进行点对点的接触,释疑解惑,帮助大学生提高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辨识能力。
2. 培育大数据素养,提升教育者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教育教学能力。大数据素养是指教育者具有大數据思维意识和大数据技术能力的综合体现。首先,要善于运用大数据思维研究和分析问题。大数据思维要求教育者具有系统整体性视野,善于了解和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发现规律并预测未来可能的演变方向。大数据思维在融入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过程中,就是体现为利用获取相关思想信息、发现学生思想行为规律、预测学生思想行为趋势等。[3]其次,要能够掌握大数据技术原理和应用技巧。大数据技术是一个包含了大数据采集、监测、存储、管理、可视化、分析与应用等方面复杂的方法体系,将这些技术应用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工作,体现为教育应用需求与大数据技术支持双向驱动的一个对接过程,以使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育工作实现定量与定性、科学性与针对性、共性和个性等相互结合的状态,克服传统教育中主观性、同一性、滞后性等不足,使基于大数据进行决策和行动更可靠有效。最后,要努力将大数据思维和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作为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的主体力量,在教学中要将大数据思维融入到对教学内容的凝练和选取中,要通过全景式、大视野地展示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脉络和大趋势;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到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中,要通过立体化、可视性等技术手段创建教学平台,挖掘丰富多彩、真实感人的历史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对历史的科学思辨和研究能力。
3. 强化大数据管理,筑牢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坚强防守阵地。当今,网络空间既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是历史虚无主义散布的主要场所。为了从网络上筑牢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防守阵地,一方面,学校安全保卫部门要加大网络监控力度,加强对网络空间传播历史虚无主义的治理,从传播途径上加以控制,对涉及历史方面的信息要进行过滤和筛查,及时清理诋毁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编造和传播虚假历史谣言的信息,使那些不良信息远离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要对编造、加工、传播历史虚无主义信息的账号进行必要的控制,严重者要追究其本人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校园网络空间的管理和监督,从大学生经常使用的社交软件入手,观察、分析和研究学生网络浏览的数据信息,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发展趋势。同时,还要通过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大学生合法使用网络媒体;加强学生提高自律、自控能力的教育,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梁柱.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6.
[2] 林泰.问道—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64.
[3] 沈斌,李书芹.大数据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高教学刊.2017(4):16-18.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卜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