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黄少燕

    摘 要: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方法的归纳和总结、知识的运用和实践等角度为更新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如何充分应用这些元素,综合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教学过程更加贴近生活,进而培养学生从“接收”数学,到主动“用”数学、“说”数学的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表达能力;教学策略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言的发展史促使其成为获取知识、接收新信息、新内容的关键和基础,因此纵然是自然科学也要努力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当然我们认为所谓的“说”,并不是按部就班地去朗读,而是以语言的方式表达思考过程,表达个人对知识和题目的理解,而这种能力的生成,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予以操作。

    一、从兴趣和爱好入手,鼓励学生主动“说”

    兴趣是学习的开始,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处在任何阶段、任何需要学习的个体而言,只有兴趣存在,所谓“学习”才是有效的生成,否则均是徒有形式,没有意义和价值。因此要想培养小学生“说”的能力,首先要激发他们“说”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开口、愿意讲述,而不是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只是默默的关注、“烂熟于心”。

    在实际的课堂中,大多数的孩子不善于“说”,甚至不敢“说”,他们总觉得自己不会说、说不好,一度地望而却步。如何克服这样的心理顾虑,就需要有心的老师对症下药。在训练阶段,我们对孩子的要求不宜过高,对于一些说得较好的孩子要及时地给予表扬,维护这份发言的自信;而对于程度薄弱的孩子,暂不让他们独立叙述,可先由教师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并辅以正确的激励方法。比如在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时,要鼓励学生使用正确的概念语言和表达方式,即不断尝试使用专业化的语言,如对基本的四则运算符号的描述,而不是使用比较普通和俗气的“累计”“合在一起”和“扣掉”等语言;在计算类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表达计算的思路和方法,要求按部就班、不毛不躁,说清楚计算步骤和计算思路,不能图省事儿、跨步和跳跃性计算;而对于应用类问题,这种类型的题目是培养小学生“说”的能力的重要环节,主要目标是鼓励学生说清楚已知条件、求解问题及解题思路。以这样一道应用类题目为例:

    “已知本地渔船五月份捕鱼1500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鱼三分之一,求六月份捕鱼的重量?”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已知和所求,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表述模板:

    这道题目已知五月份的捕鱼量,求六月份的捕鱼量,同时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是六月份的捕鱼量比五月份多三分之一。那么我们可以将五月份的捕鱼量看作单位“1”,六月份的捕鱼量超过它的三分之一,那么六月份的捕鱼量则是单位“1”基础上的“1×(1+1/3)”,由此便可以求解。

    实践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说”的能力会有较明显的改善。

    二、从实践和应用入手,推動学生积极地“说”

    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有限,自然不如初中生、高中生那般丰富。而且数学属于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属于为各种理论和数字、算法所支撑起来的学科,容不得学生有太多可以虚构、丰富和编造的内容,所以很多学生就算教师鼓励“说”,也难免无话可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借助动手操作活动,结合直观的实物,让学生的语言跟随思维的过程一起行动,借助语言的表达外化自己的思考过程,帮助理解新知识点。

    例如,一年级上册的“9加几”的学习,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对后续的“8加几”“7加几”等凑十法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迁移作用。用了帮助孩子们理解算理,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动手操作,并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密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计算9+2,首先看大数是9,9和1可以凑成10,所以我们可以把小数‘2拆分成1和1,9加1等于10,10再加上另外一个1等于11。”这样的操作配合语言讲述,既发展了学生说的能力,又使学生明确算理,有利于举一反三地学好20以内的加法。

    三、从思维和想象入手,促进学生灵活“说”

    “对于一个问题,如果能清楚地说一遍,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了。”解决过程是一个严密的推理和论证的过程,正确理解题意,寻找相关条件,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最有利的保障。教师在引导学生说清楚、说正确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策略解决问题。同样以应用类题目为例,“李某从A地到B地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花了7.5小时;现在李某想从B地返回A地,已经以35千米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了4个小时,如果还按照原速度前进,还需要行驶多长时间?”

    很显然从应用题的角度来说,这道题目是有多种解法的,在总路程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计算出新速度下的总时长,然后直接用减法计算;也可以根据总路程减去已行路程,再计算所需的时间。但无论是哪一种解法,都必然会用到“路程=速度×时间”这一基本的定律,所以这样的题目在引导学生进行“说”的过程中,要注意开拓他们的思路,比如“是否可以从两种角度来解释这道问题?”等等。

    总而言之,“说”是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实现知识内化的有效手段,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无论是看似解题过程比较复杂的应用类问题,还是基础性的概念学习,教师都应该鼓励学生主动说、积极说,并且发挥想象力地灵活说。因为只有“说”,才能让学生更加懂得自己的需求,知道自己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以“说”促“想”,为数学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最有效的思维内涵。

    参考文献:

    [1]任宏枢.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19):96.

    [2]朱红艳.小学数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读说”的能力[J].学周刊,2015(9):187.

    编辑 冯志强

相关文章!
  • 浅谈如何优化高中化学新授课课

    陈洁课堂教学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技能的主要环节,其主要内容包含教师讲解、学生问答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开展个性化教学,构建精彩初中

    蒋大海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教师创新作文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主动探索写作方法,在不断练习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