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发展研究

    王友方 孟盼

    摘 要: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宏观层面对学生进行社会属性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微观层面关注学生个体的心灵体验。本文从二者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以及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中学德育; 心理健康教育; 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2?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9-009-001

    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良好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德育工作是培养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途经和有效有段。心理健康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德育工作是从宏观层面对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通过作用于单个学生的心理实现个体的和谐发展。二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融合发展必将有利于构建中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思想取向与价值观。

    一、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的基础

    首先,二者目标相互涵盖,是融合发展的基础

    德育的总体目标除了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树立远大的理想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等之外,还包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二者都强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都是抽象地从非知识层面强调育人的重要性。共同的目标是融合发展的先决条件。二者目标的相互涵盖,为它们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其次,二者侧重层面各异,是融合发展的条件

    德育工作主要从大的方面培养人的社会属性,爱国、爱党、守法,志向远大,导向正确。可以说,德育工作是从宏观层面约束人的行为准则,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公民,具有普遍意义。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从个体的角度关注人的内心,强调内心感受,注重心理潜能的开发,是从微观层面调节学生的心理需求,使个体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能够实现内心的丰盈与和谐快乐。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完整的健全的适合社会发展的现代化人才。任何把二者割裂开来、单独进行的教育,将会是孤立的、片面的、不健全的教育。因此,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侧重的不同层面,为二者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条件与可能。

    二、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的策略

    中学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具备了基础和条件,那么二者怎么才能实现真正的融合发展呢?实践证明,要实现中学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发展,就要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贯穿德育工作的目标,两种教育手段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才能塑造全面发展的品德优良的社會主义现代化新人。

    1.以德育心,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大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世界观,小到班纪班规、劳动习惯、性格养成,都属于德育工作的范畴。德育工作的开展,不仅限于单纯的德育课堂的授课,还包括班级的班会、班级流动红旗的评比、学校的主题活动、爱国主义教育,甚至为贫困地区捐献爱心、同学间团结助人、老师的言传身教,等等。德育工作不是单向的、单一的,而是互动的、融合的。以德育工作形式为载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摒弃单纯的说教,和学生进行心灵对话,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更易让学生接受。

    可见,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拓展德育工作的内涵,增强和巩固德育工作的成效,让德育更好地发挥育德树人的作用。

    2.以心养德,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贯穿德育工作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人的内驱力,培养人以积极的阳光的心态看待万事万物。“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基础”,同样,人本身的意志、意愿决定了人的行为方式。所以,在德育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遵循心理学的原则、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内心认识的转化,真正实现外在品格的提升。

    心理学强调遵循人心理发展的原则,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贯彻适合单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在心理健康教育时贯穿德育工作的目标,就要深入了解学生内心想法,在进行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讲座时,同时进行品德教育中的养成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有机融合。以榜样的力量让学生从内心出发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中学生行为守则的原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变他律为自律。有效的直达学生心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定是结合德育的融合的教育。学生在内心的认知提升上来了,才能真正实现外在行为处事的规范化,德育工作的目的才算真正达到了。

    3.二者相辅相成,融合渗透,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内心

    无论是德育工作,还是心理健康教育,其最终目标都要通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心理素质的健全来实现。就是说都要作用于学生的内心,通过学生内心的发展变化来起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如此。

    一切教育都是人的教育,而人的教育都要通过内心的提升来实现。教育本身是一种外化的形式,只有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认知、感受、体验,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要通过知、行、情、意四个层次,让学生从道德认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方面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内在的心理认知和外部的道德体现和谐发展的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丘宏宗.中职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实践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7

    [2]颜晋.浅谈中学德育——以重庆市田家炳中学幸福德育实践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08)

    [3]邹惠兰.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困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长江丛刊,2018(33)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新课标下实现高中英语高效课堂

    刘耀清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优化课堂结构实现高效课堂显得愈发重要和必要。改善高中英语教学方式,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激发

  • 微而不小,零而不散

    曾秀丽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课堂中开展微写作教学,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对于他们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