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阈下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
刘露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图书馆也积极与“互联网+”融合,“互联网+”图书馆的实践活动越来越多。文章首先从多个角度概述智慧图书馆内涵,分析智慧服务特征,在“互联网+”图书馆实践活动基础上,给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智慧服务,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智慧服务水平,提升智慧服务品质,对图书馆智慧服务构建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互联网+;图书馆;智慧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5-0078-02
根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网络提速降费取得明显成效,“宽带中国”战略目标全面实现,信息基础设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1]。由此可见,在这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和利用率非常高,可以说是“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使人们生活更加便利、智能、智慧,“互联网+”运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互联网+”图书馆是图书馆改变传统服务模式的机遇,同时也是挑战,使图书馆由“知”转“智”,借助图书馆与“互联网+”融合完善服务环境、拓展服务渠道、改变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多元化、专业化、个性化、智慧化的便捷服务。
1 智慧图书馆的内涵
从服务完善视角出发,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除了基本的硬件建设和软件技术支持,更多的强调的是管理理念的创新、人员服务的提升和服务环境的优化,从满足社会公众多元化需求出发,全方位、立体化的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从综合发展角度出发,智慧图书馆是集全方位、多元化、人性化与智能化于一体的智能图书馆服务体系,能够依托信息技术的网络化、数字化和便捷化,结合新时期社会公众需求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构建以政府主导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多元需求的图书馆服务网络及运行机制。总之,随着社会发展“互联网+”这一元素也将融入在内,为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提出了新要求。
2 智慧服务的特征
图书馆服务应该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支撑下由知识服务向智慧服务转变,图书馆智慧服务能全面实时感知用户需求,无处不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智慧服务有以下几个特征。
2.1 智慧化全面实时需求感知
智慧图书馆通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RFID等技术对图书馆的纸质资源、电子资源、用户需求、服务人员、图书馆运行状态等信息进行全面深度感知、传递、智能分析,智慧预测用户潜在需求,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2 高度智能化的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的对象是全面的,包括资源管理、软、硬件平台管理、自助系统管理、日常运行维护管
理等。
用户通过自助服务系统自助借还、预约、打印等,方便用户的同时,也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服务品质。
馆员利用智能书架与定位系统进行图书的整架、盘点,对文献利用率、馆藏、用户阅读喜好了如指掌[2]。
2.3 无时不在的互联互通
图书馆利用先进技术将图书馆、资源、人互联互通,如图1。充分展现了“互联网+”图书馆的核心要素,整合图书馆资源,共享数据信息,交流互动频繁。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域限制,随时随地获得图书馆资源,并可以用户之间、馆员之间、用户与馆员之间互联交互共享信息,协同学习、工作,真正意义上实现数据共享,满足用户需求,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提高工作人员服务质量,使智慧服务更具有适时性、即时性。
3 “互联网+”图书馆的智慧实践活动
“互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图书馆作为传统的服务行业也不例外,通过图书馆举办、跨校图书馆合作等方式,进行阅读资源与服务的推送。全国已举办了多场有关“互联网+”图书馆学术研讨会,如2015年4月江西高校携“互联网+”助力打造书香校园,掀起数字阅读热,分享阅读“微”时代,紧跟“互联网+”全民阅读时代,营造全校数字阅读健康、向上的环境和条件。2016年3月,在武汉召开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举办的“互联网+下的图书馆知识空间建设”全国性学术研讨会;福建发布“互联网+”实施方案,将建数字图书馆,到2018年,通过省级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提供个性化数字教育资源“一站式”服务[3]。2015年7月,浙江图书馆联合全省11个市级图书馆发布的《浙江省图书馆“互联网+”行动计划》,正式拉开了国内图书馆领域“互联网+图书馆”行动计划实施的帷幕。这些积极的学术研讨会及实践活动,充分说明了“互联网+智慧图书馆”存在广阔的研究空间及实践空间,“互联网+”与图书馆的有效融合代表着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图书馆从业者要充分抓住这次的机遇,利用“互联网+”思维建设现代化智能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
服务。
4 “互联网+”图书馆智慧服务
4.1 移动互联网与智慧服务
目前智能移动终端普及率越来越高,人们已经离不开移动互联网提供的便捷服务,图书馆首要服务的对象是移动互联网用户,移动互联网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向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智慧服务,将图书馆资源与移动互联网结合,把图书馆的资源及开展的业务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实时性、移动性、交互性推送出去,提高了图书馆服务品质。
4.2 资源整合与智慧服务
图书馆提供智慧服务前提是数据整合,将海量、多样的数据资源如各种数据库及系统互相融合在一起,给用户提供跨领域、跨学科、综合性的专业多元化服务。同时各种类型图书馆的资源也要互联整合,组建真正的跨部门、行业、地域的图书馆联盟,促使各类型图书馆协调发展,给用户提供多样、各具特色的服务,实现图书馆数据资源的大联盟、大整合。
4.3 智慧馆员与智慧服务
在“互联网+”图书馆智慧服务构建中,智慧馆员不可缺少,是图书馆提供智慧服务的实施者,智慧馆员不再只是简单借还文献工作,而是要将更多的精力用在数据资源加工处理,智慧馆员必须具备以下能力。
1)信息检索能力。需要馆员熟练运用各种检索工具,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及外语读写能力,高效检索出信息。
2)分析处理挖掘信息能力。对网络知识、数据库知识进行数据挖掘,提炼加工,挖掘有价值知识,提供给用户。
3)捕捉前沿情报信息能力。通过知识与服务创新及文献的阅读,敏锐捕捉情报前沿信息,使图书馆向前沿发展,提供更智慧的服务。
4.4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优化
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存在一定局限性,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与服务理念转变,决定了图书馆发展的未来方向。“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与传统图书馆结合来优化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核心理念是泛在化服务,它是以用户为中心,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最快最好满足用户的即时信息需求,使服务无处不在,实现全方位的主动服务,实现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创新具体服务模式,构建图书馆智慧服务架构。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EB/OL].[2017-08-24].http://www.gov.cn/xinwen/2017-08/24/content_5220155.htm.
[2]党海霞,吴海侠.基于新技术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构建模式[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8):36-39.
[3]边国尧.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重构[J].图书馆学刊,2016(1):85-8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山东管理学院项目“互联网+”時代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XJ20170206)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 露,山东管理学院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知识管理与建设。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图书馆也积极与“互联网+”融合,“互联网+”图书馆的实践活动越来越多。文章首先从多个角度概述智慧图书馆内涵,分析智慧服务特征,在“互联网+”图书馆实践活动基础上,给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智慧服务,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智慧服务水平,提升智慧服务品质,对图书馆智慧服务构建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互联网+;图书馆;智慧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5-0078-02
根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网络提速降费取得明显成效,“宽带中国”战略目标全面实现,信息基础设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1]。由此可见,在这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和利用率非常高,可以说是“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使人们生活更加便利、智能、智慧,“互联网+”运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互联网+”图书馆是图书馆改变传统服务模式的机遇,同时也是挑战,使图书馆由“知”转“智”,借助图书馆与“互联网+”融合完善服务环境、拓展服务渠道、改变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多元化、专业化、个性化、智慧化的便捷服务。
1 智慧图书馆的内涵
从服务完善视角出发,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除了基本的硬件建设和软件技术支持,更多的强调的是管理理念的创新、人员服务的提升和服务环境的优化,从满足社会公众多元化需求出发,全方位、立体化的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从综合发展角度出发,智慧图书馆是集全方位、多元化、人性化与智能化于一体的智能图书馆服务体系,能够依托信息技术的网络化、数字化和便捷化,结合新时期社会公众需求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构建以政府主导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多元需求的图书馆服务网络及运行机制。总之,随着社会发展“互联网+”这一元素也将融入在内,为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提出了新要求。
2 智慧服务的特征
图书馆服务应该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支撑下由知识服务向智慧服务转变,图书馆智慧服务能全面实时感知用户需求,无处不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智慧服务有以下几个特征。
2.1 智慧化全面实时需求感知
智慧图书馆通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RFID等技术对图书馆的纸质资源、电子资源、用户需求、服务人员、图书馆运行状态等信息进行全面深度感知、传递、智能分析,智慧预测用户潜在需求,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2 高度智能化的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的对象是全面的,包括资源管理、软、硬件平台管理、自助系统管理、日常运行维护管
理等。
用户通过自助服务系统自助借还、预约、打印等,方便用户的同时,也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服务品质。
馆员利用智能书架与定位系统进行图书的整架、盘点,对文献利用率、馆藏、用户阅读喜好了如指掌[2]。
2.3 无时不在的互联互通
图书馆利用先进技术将图书馆、资源、人互联互通,如图1。充分展现了“互联网+”图书馆的核心要素,整合图书馆资源,共享数据信息,交流互动频繁。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域限制,随时随地获得图书馆资源,并可以用户之间、馆员之间、用户与馆员之间互联交互共享信息,协同学习、工作,真正意义上实现数据共享,满足用户需求,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提高工作人员服务质量,使智慧服务更具有适时性、即时性。
3 “互联网+”图书馆的智慧实践活动
“互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图书馆作为传统的服务行业也不例外,通过图书馆举办、跨校图书馆合作等方式,进行阅读资源与服务的推送。全国已举办了多场有关“互联网+”图书馆学术研讨会,如2015年4月江西高校携“互联网+”助力打造书香校园,掀起数字阅读热,分享阅读“微”时代,紧跟“互联网+”全民阅读时代,营造全校数字阅读健康、向上的环境和条件。2016年3月,在武汉召开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举办的“互联网+下的图书馆知识空间建设”全国性学术研讨会;福建发布“互联网+”实施方案,将建数字图书馆,到2018年,通过省级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提供个性化数字教育资源“一站式”服务[3]。2015年7月,浙江图书馆联合全省11个市级图书馆发布的《浙江省图书馆“互联网+”行动计划》,正式拉开了国内图书馆领域“互联网+图书馆”行动计划实施的帷幕。这些积极的学术研讨会及实践活动,充分说明了“互联网+智慧图书馆”存在广阔的研究空间及实践空间,“互联网+”与图书馆的有效融合代表着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图书馆从业者要充分抓住这次的机遇,利用“互联网+”思维建设现代化智能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
服务。
4 “互联网+”图书馆智慧服务
4.1 移动互联网与智慧服务
目前智能移动终端普及率越来越高,人们已经离不开移动互联网提供的便捷服务,图书馆首要服务的对象是移动互联网用户,移动互联网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向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智慧服务,将图书馆资源与移动互联网结合,把图书馆的资源及开展的业务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实时性、移动性、交互性推送出去,提高了图书馆服务品质。
4.2 资源整合与智慧服务
图书馆提供智慧服务前提是数据整合,将海量、多样的数据资源如各种数据库及系统互相融合在一起,给用户提供跨领域、跨学科、综合性的专业多元化服务。同时各种类型图书馆的资源也要互联整合,组建真正的跨部门、行业、地域的图书馆联盟,促使各类型图书馆协调发展,给用户提供多样、各具特色的服务,实现图书馆数据资源的大联盟、大整合。
4.3 智慧馆员与智慧服务
在“互联网+”图书馆智慧服务构建中,智慧馆员不可缺少,是图书馆提供智慧服务的实施者,智慧馆员不再只是简单借还文献工作,而是要将更多的精力用在数据资源加工处理,智慧馆员必须具备以下能力。
1)信息检索能力。需要馆员熟练运用各种检索工具,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及外语读写能力,高效检索出信息。
2)分析处理挖掘信息能力。对网络知识、数据库知识进行数据挖掘,提炼加工,挖掘有价值知识,提供给用户。
3)捕捉前沿情报信息能力。通过知识与服务创新及文献的阅读,敏锐捕捉情报前沿信息,使图书馆向前沿发展,提供更智慧的服务。
4.4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优化
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存在一定局限性,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与服务理念转变,决定了图书馆发展的未来方向。“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与传统图书馆结合来优化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核心理念是泛在化服务,它是以用户为中心,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最快最好满足用户的即时信息需求,使服务无处不在,实现全方位的主动服务,实现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创新具体服务模式,构建图书馆智慧服务架构。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EB/OL].[2017-08-24].http://www.gov.cn/xinwen/2017-08/24/content_5220155.htm.
[2]党海霞,吴海侠.基于新技术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构建模式[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8):36-39.
[3]边国尧.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重构[J].图书馆学刊,2016(1):85-8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山东管理学院项目“互联网+”時代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XJ20170206)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 露,山东管理学院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知识管理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