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全燕
摘 要:固定资产是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赖以生存的基础性保障,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资产,提高其使用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单位的正常运行,本文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的原因以及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了初浅的探讨。
关键词:基层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由于基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单位日常办公和稳定运行的基础性保障。近年来,随着基层事业单位办公条件的日益改善,各种科技发明的不断涌现,大量现代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种类和数量也在迅猛增长。因此,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确保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就显得尤为重要。尽管目前基层事业单位逐步规范了固定资产管理,但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基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基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淡薄,重购轻管
固定资产购置的资金来源大多是财政资金,对于金额小,数量少的固定资产要实行政府采购,超过一定标准的还要进行招投标,对于使用中央财政资金的还需要针对专门项目进行单独立项,严格履行申报审批手续。尽管流程复杂,手续繁琐,但单位领导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还会不遗余力的购置资产,可是一旦完成相关资产的采购与兴建,就认为万事大吉了。后期的管理也出现了松动。可见,领导淡薄的管理意识,重购轻管的思想直接导致资产管理的疏忽。
(二)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
尽管目前基层单位加强了资产的管理,也制定了一些相关的管理细则,但这也只是停留在纸上,流于形式,没有将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再加之基层事业单位的资产一般由财务部门负责,财会人员只登记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购置时间、预计使用年限、按月计提折旧,至于在使用过程中的领用、维修、资产现有状况等相关情况没有专人登记造册,造成了不能对固定资产各方面的情况了然于心,从而导致固定资产呈现出有人管无人问的状况。
(三)账实不符的现象依然存在
固定资产的报废,超过一定处置规定标准时,由单位填写《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并附相关报废文件,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上级主管部门在出具审核意见后再层层上报,只有经过财政等相关部门审核批复后才能进行账务处理。这种处理从理论上讲是严谨的,流程上也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有一定的不足。基层事业单位有好多建筑物是七十年代建造的,现有极少数仍然带病运行,有相当一部分早已破损严重,无法满足正常的生产生活需要,甚至有的无奈早已拆除重建。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因年代久远早已更新换代,原有的系统无法满足现在的工作需要。但这些一直没有收到报废固定资产的核准文件,从而造成了固定资产价值的虚增,这是账实不符的原因之一。再者就是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进行账务处理。
(四)固定资产管理方式落后
随着当前科技发展的不断进步,基层事业单位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通过录入软件中的资产卡片继而生成财务数据。但这只是一种静态的资产登记管理。在实际业务中,资产的管理应该是动态的管理过程,需要对资产的申请、购买、建造、出租、出借、维修养护、现有状况、存在的问题、修缮后的效果及报废的相关情况进行适时追踪,动态监测。而这一切落地过程却仅凭相关软件静态管理是无法完成的。也就是说,资产的真实状况无法真正得到及时反应,更谈不上保值与增值。
(五)固定资产的盘点流于形式
无论是上级主管部门还是其他相关部门也要求对单位的固定资产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真正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物相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拆除的没有收到核准报废的文件,新建资产又因种种原因没有进行账物处理。所以在实际盘点过程中也就是保管,资产会计、业务等相关人员面对面核对,没有真正到实地查看具体的实物资产,也就使得固定资产的盘点流于形式。
(六)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固定资产管理本身实际上是一项十分复杂且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其涉及方方面面,要求管理者除了具备一定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还需要有一定的责任心。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人员的频繁调动,资产管理人员也经常变换,有些资产管理人员没有一点专业知识,只是为了填补这个空缺的资产管理岗位,到了岗位再慢慢学,从而使整个资产管理处于一种十分混乱的状态。
二、针对基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提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健全管理制度
对于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而言,领导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就是说,要想切实做好此项工作,首先需要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当然,并不是只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就能心想事成,还需要各个层级的人员共同参与,上至领导,下到每一位员工。其次,通过宣传、培训,让资产使用的每位人员都能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资产管理。同时,单位还应该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强化责任意识。根据单位现有的管理制度,结合实际,以创新务实的理念制定出一套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管理制度。该制度覆盖到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将资产采购兴建完成后的后续管理,如出租、出借、使用状况、维修养护后的效益等方面纳入规范化轨道,做到有章可循。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主人翁思想,让资产的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强内部控制机制,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
基层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其单位资產中的比重还是很大的。同时固定资产的管理又是全员上下共同参与的管理,因此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首先要形成制衡原则,即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如固定资产采购验收和款项支付相分离,固定资产取得与处置的执行和相关会计记录相分离等。对于超过一定标准处置资产时还应该采用集体决策和联签制度。通过内部控制机制来制约监督各部门各人员对资产的管理、处置,这样就能有效地保证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三)着力建立科学规范的资产监管体系
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监管体系,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事中、事后的监督制度。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秉承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循章必严的监管理念。造成资产损失的,应该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与其绩效挂钩。每月、每季或每年将考核情况张榜公布。其次,加强内部审计,突出重点监管,完善监管方式,形成内外合力的监管态势。为了推进此项工作的连续性,也可以补充外部审计,消灭审计监督的盲区。第三,要建立选人用人机制,公开选拔,组织推荐,竞争上岗,选拔德才兼备,有责任心的管理人才。最后,建立灵活有效的激勵机制,激发员工的活力。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避免闲置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为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的信息化建设在资产管理中的应用。通过网络系统,将资产管理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可以随时了解固定资产的数量、金额、使用状况、使用部门,对闲置且有利用价值的资产调配到需要的部门。这样就可以快速有效的统筹管理资产,降低运行成本,实现了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由于信息化管理系统能精准快速查找各个资产,也可以及时处理频繁调动资产的管理工作,杜绝了人为差错的出现,同事也大大降低了资产会计的工作量。通过信息化系统管理资产,单位各项资产的相关情况一目了然,可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浪费。
(五)制定清查盘点制度
按规定每年必须对固定资产进行1-2次全面清查,成立清查小组。对单位的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实物盘点,核对账卡物。固定资产的完好率,使用率,维修次数等敏感性指标也是重点清查的项目。对清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妥善处理,对盘盈盘亏的资产要查明原因。最后,将清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汇总,形成书面报告。
(六)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
资产管理工作内容纷繁复杂,在单位领导的重视下,还要切实加强相关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可以说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更新可谓日新月异,为了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要定期不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培训。开拓视野,增强学习能力,继而提升管理人员的思想境界,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孙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7):245.
[2]张海艳.试论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8(04):120-121.
[3]黄景英.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7(17):169-170.
[4]张志强.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05):64+158.
[5]黄翠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浅探[J].中国外资,201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