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聂希芸
摘要: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如教学模式落后、实践环节不合理以及考核方式不科学等问题,从教学方式的转变、实践环节的设计、考核方式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
当今的信息社会,计算机技术已经溶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已成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随着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的日益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成为了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因此,如何开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促进理论教学水平发展,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是我们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1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教学内容陈旧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一般由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网络基础组成,这样的知识结构是合理的,但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我们所使用教材的更新速度。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很少提及或甚至不提新技术,学生就无法获得最新的知识和了解计算机领域的技术前沿,也就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2 学习目的形式化
一部分学校要求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参加省级统考,并将是否过级与毕业证挂钩。学生迫于考试压力,只能按照考试大纲死记硬背模式化的考试内容,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而学校为了提高过级率,也将教学与考试结合起来,占用大量课时来讲解模拟题。这种教学与学习的方式,忽略了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违背了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1.3 学生水平差异大
来自较发达地区的学生,绝大部分在中学就已经完成了这门课程中大部分内容的学习,重复学习使学生学习热情降低,兴趣减少;而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很少或根本没接触过计算机,他们必须从零开始。如果采用相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由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则会导致教学资源浪费,同时也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4 教学模式落后
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部分院校还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而且很多教师采用的ppt课件,只是简单地把文字讲稿转换成电子讲稿。另外,理论教学一般安排两个课时,采取大班授课。这种模式会带来一些突出问题:课堂上当讲到具体的软件应用时,学生却不能立即动手操作,巩固知识;老师一讲就将近两个小时,前面所讲内容学生可能还记得住,一到后面就很难跟上进度了。这样原本乐趣丰富的课程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也会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1.5 实践课安排不合理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了这门课后应该具备应用计算机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但很多学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首先,课时太少。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的课时比例仍然是1:1,并且上机课不安排在理论课之后马上进行。结果等到上机时,很多学生已经忘了理论课所讲内容,严重影响了上机的效果。其次,缺少适用的实践课教材。教师应该有统一规范的教材作为指导,来明确不同教学内容的实践目的、重点和难点,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
1.6 考核方式不科学
对于这门课程,很多学校是结合平时和期末笔试来考核。其中笔试成绩占7%,作业和上机实践仅占30%。这种方式强调的是理论而非操作,忽略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致使学生不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 教学改革方案
2.1 加强教材建设
针对部分教学内容陈旧过时的问题,应该精心选择该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材。理论教材应讲述最新操作系统级最前沿的知识。实践教材应做到实践目的明确、步骤连贯、内容完整,能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起到指导作用。我们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师自己编写了一套教材,其中理论教材在涵盖了最新知识的同时将内容分为基础和提高两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掌握基础部分,提高部分则作为选学内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两部分都掌握。实践教材中的实验以案例形式给出,且分为基础类、综合类和设计类案例,同时案例全部选取实际生活中的常见内容。多类案例结合,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使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综合设计的能力。
2.2 分层次教学
我们可以在新生入学后,对学生的計算机应用能力摸底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将学生分为A、B两级。针对计算机基础较好的A级学生,教学重点放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上,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可以少讲。而对于计算机基础一般或较差的B级学生,应重点讲授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等基础内容,其它内容作为选修。这样既节省了教学资源又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
2.3 改革教学方式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应直接进入到机房,采用电子教室进行网络直播教学。在电子教室中,教师使用教师机教学,每个学生对应一台学生机,教师机能控制学生机,可防止学生上网、玩游戏。在机房教学,教师既可以讲解理论,又可以操作演示,学生既可以听讲,又可以进行实际操作。这样教师可以控制好教学节奏,讲解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做到精讲多练。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答疑,并对所出现的典型问题讲解、总结,然后再进入下一环节。这种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师生交流互动,学生能很快掌握实际操作的步骤和技巧,是学习计算机应用知识的一条有效途径。
2.4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传统的上机实践只是将理论知识简单地重复再现,这种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而不能实现对知识的灵活应用,所以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实践教学观念,把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实践教学的核心。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首先应该增加上机的时间。学生只有动手操作老师所讲的内容,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反复多次地练习,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掌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因此,在机房授课时,要避免教师长时间讲解,应该是边讲边练,精讲多练。其次,在设计实验时,要把死板的知识设计成一些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感兴趣的案例。例如讲到word字处理软件时,可以结合学生应聘学生社团的情况,让学生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自荐书。这类案例既实用,又具有一定的设计性和综合性,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5 改革考核方式
为了测试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加强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考查,该课程的考核除闭卷笔试外还必须增加上机操作考试。对应用软件部分,可分为word、excel、ppt三个模块来考核,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后就进行该模块的实践考试。考试题目设计要灵活,能突出学生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操作考试,不仅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主动性,还能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有效杜绝高分低能的现象。
学生总评成绩可由平时成绩、实践考核成绩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构成。为突出该课程的实践操作性,其中的实践考核成绩所占比重最大,占60%。为检验学习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期末理论考试的重点放在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占总成绩的30%。为规范教学秩序并督促学生学习,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和作业完成情况,并纳入期末总评当中。
2.6 转变教学思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应该把知识直接给学生,而应该把获取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从“授人以鱼”转变到“授人以渔”,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上,从而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学习的主人,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转变学习态度,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质。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关键,因此应该重视对教师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水平,并且了解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把最新的知识纳入到教学中来。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分运用各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的要求。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其教学改革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长期工作。作为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学习研究,将教学改革推向一个更新、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胡燕妮,黄铂.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08(6).
[2]王艳辉,王延涛.教育探索.2008(6).
[3]赵致琢.计算机科学导论[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198.
相关文章!
  • 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研究

    周宏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6-063-01摘 要 在当今大力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在大环境下,如何实现党建工作责

  • 东城区档案局抓细落实机构改革

    东城区档案局抓细落实机构改革档案工作一是明确重点单位。在调查全区单位变更和职责调整情况的基础上,把涉改单位列为指导重点,同时把

  • 为领补助请客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白塔寺乡增花村63岁的孤寡老人钟广福,为了申请计划生育家庭特别补助,花了600多元请村、乡干部吃饭、买烟。这些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