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五种意识” 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张国清
一、2014年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开局良好
2014年,市委确定的133项改革重点任务、25项重点改革专项的年度工作基本完成;全年累计出台改革类文件350多个。总体上看,去年我市改革工作蹄疾步稳,取得了重要进展,实现了良好开局。中央改革办《改革调研报告》第32期刊发调研报告,认为重庆改革工作“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扎实有序、步伐较快,取得积极成果”。
一是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市委书记孙政才同志主持召开30多次常委会和4次领导小组会,听取审议有关改革议题80多个;黄奇帆市长和我先后召开20多次会议研究重要改革问题;各专项小组召开70多次会议研究改革方案和具体举措。全面深化改革的组织领导科学高效,扎实有序。
二是统筹谋划,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我们注重整体推动133项改革重点任务,突出聚焦25项重点改革专项,努力使各项改革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在谋划改革路径时,注重改革措施的综合配套,防止单兵突进。在设计改革方案时,深入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充分尊重基层群众首创精神。在推进改革的节奏上,坚持不懈怠、不抢跑,做到了既积极主动作为,又充分考虑了各方的承受能力。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突出问题有的放矢推进改革。我们坚持把解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问题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实效性。围绕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内陆开放高地体制机制,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围绕增强发展动力,优先推进PPP投融资模式试点、国资国企、科技体制等改革;围绕激发社会活力,推进扶持小微企业、行政审批等改革;围绕满足群众急需,推进完善公租房体系、健全医疗服务体系等改革;围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党风廉政责任制等改革。
四是狠抓改革举措落地,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我们加强对改革工作的动态跟踪和重点督查,努力使改革工作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各专项小组、责任单位认真抓落实。市委改革办建立严格督促督办机制,以改革路线图、时间表、可检验的成果形式为抓手,建立133项改革重点任务、25项重点改革专项工作台账,推动改革措施落地。
五是注重以法治方式推动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我们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市“双轮驱动”,做到改革与法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市人大、市政府对直辖以来出台的195件地方性法规和176部政府规章进行了全面清理。结合编制深改中长期实施规划,全面梳理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立改废释需求。市委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意见》,提出了200多项具体举措,强调完善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衔接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市委全面推进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法治工作有力地保障了改革工作;改革工作也有力地推动了法治建设。
六是加强改革新闻宣传和信息工作,营造良好的改革舆论氛围。我们坚持充分调动全市上下推动改革的氛围和声势,最大限度凝聚改革的正能量。中央主要媒体关于我市改革工作的深度报道达30余条,各类媒体累计刊播报道我市改革方面的文章1800余篇。
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去年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成效显著,成绩喜人。在经济体制改革领域,签约1300亿元基础设施PPP项目;国资项目面向社会增资扩股和转让股权1130亿元;创设6支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出台构建五大功能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政策10余项;12家新型金融机构获准设立,健全金融机构风险防控体系,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控制在0.45%;要素市场年交易量突破9000亿元;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方式,保税港区展示交易、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境电子商务等均取得阶段性成果;渝新欧全年开行去回程班列130班;农民工转户新增25.3万人,新增交易地票2.05万亩、39.17亿元,237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量化确权改革试点;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股份合作社增长到260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超过2800家。在政治建设领域,召开了市委四届四五次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作出部署;组建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526项。在文化体制改革领域,剥离市文资公司对国有文化集团的监管职能;促进文化市场公平准入,新增文化企业近1万户。在社会体制改革领域,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取消20个区县39家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出台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办法;社会管理信息系统三大基础数据库和四大应用平台顺利推进。在生态建设改革领域,召开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大会,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在党的建设领域,形成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果40项;出台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意见,审计、巡视、督查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各区县、各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关于改革的部署要求,推出了一批有力度、有特色、有影响的改革事项,形成了上下联动推进改革的良好局面。
二、2015年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月26日审议通过了《重庆市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明确了我市今年改革工作的重点任务。今年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将从三方面着力:一是继续抓好2014年部署的25项重点改革专项和133项重要改革任务的落实,确保各项改革任务按计划稳步推进。二是着眼战略性、全局性、基础性,启动新的24项重点改革专项,集中攻坚、全力推进,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进步突破;三是根据中央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扎实抓好新确定的81项重要改革任务。今年的24项重点改革专项和81项重要改革任务相互没有包含关系,全部是新的改革事项,并且与去年25项重点改革专项和133项重要改革任务充分衔接,不重复、不交叉。
(一)关于24项重点改革专项。作为今年改革攻坚的重中之重,24项重点改革专项突出了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的牵引作用,是改革难点、重点,由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逐项研究推动。主要包括四个大的方面:
一是完善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政策体系。围绕五大功能区域战略的实施,今年要在去年形成的政策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配套政策设计,主要抓好财政转移支付、基本公共服务两个方面的配套改革。
二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推进一批重点改革。适应“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赋予重庆新的使命和要求,加快健全口岸经济发展新机制,构建区域互联互通机制。按照中央关于创新驱动的决策部署,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健全地方金融服务体系,探索设立保险交易市场,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按照中央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精神要求,结合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城镇住房保障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三是着力破除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约束。今年再抓一批“以点带面”的改革专项,争取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进展,包括积极稳妥推进公用事业价格改革、深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探索信息化助推农业农村发展的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启动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深化公安改革、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探索排污权交易制度等11个专项。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完善从严选人用人管人制度,推行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探索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对国企领导班子的监督,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制度。强化党内监督和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二)关于81项重要改革任务。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精神,列出今年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15个方面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六大建设”领域。81项重要改革任务主要由各专项小组负责落实。
经济建设领域,包括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机制、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完善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等7个方面,共计36项重要改革任务。继续坚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出一批既有年度特点、又利长远安排的改革举措。今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在市场活、创新实、政策宽上着力。市场活,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重点推进“三证合一”和“多证联办”,完善对市场主体的监管机制。创新实,就是要更多依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今年主要抓好创新科技项目的立项评估机制,完善科技创业风险投资政策体系,探索股权众筹融资试点等改革。政策宽,就是要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制度环境,创造更好的市场竞争环境。重点建立投资项目在线核准备案监管平台,推进两江新区体制机制创新,启动电子口岸“单一窗口”建设试点等。
政治建设领域,包括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等3个方面,共计10项重要改革任务。进一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方面积极作为,重点推进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目录管理,公务用车制度等改革。推进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重点推进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落实宪法宣誓制度等改革。全面落实依法治市,规范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制定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实施办法等。
文化建设领域,主要是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共计5项重要改革任务。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为目标,创新文化体制机制,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重点推动重庆图书馆组建理事会试点、推进建立公共文化服务采购目录制度等改革。
社会建设领域,包括创新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创新社会治理等2个方面,共计17项重要改革任务。高度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领域,从一些“老大难”问题入手,努力使改革成果更直接、更广泛地惠及人民群众。重点推进教育考试招生改革、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等改革。
生态建设领域,主要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完善,共计7项重要改革任务。要严守生态文明建设“五个绝不能”底线,着力构建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重点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完善环境监测网络、推进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等改革。
党的建设领域,主要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制度建设,共6项重要改革任务。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在党的建设领域推出一系列管用的制度。完善各级党委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进下级党政负责人向上级纪委述责述廉制度等改革。
三、做好今年改革工作必须增强“五种意识”
如何做好今年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政才书记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了“五种意识”:
第一,增强攻坚意识,全力攻克改革“难啃”硬骨头。今年是中央和地方各种改革政策方案密集出台的高峰期。去年改革重在布局,今年则重在攻坚。目前,有的地方和部门推动改革的担当精神不够,怕承担风险、怕触及矛盾,一味强调客观,表现出一定的畏难情绪,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有的存在利益驱动倾向,凡能够扩权增利的积极性就高,一动自己的奶酪就踟蹰不前,或以影响发展稳定为由拖延改革。
今年的重点改革任务,有的需要协调多部门联动,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区域互联互通机制、探索信息化助推农业农村发展机制等;有的会触动现有利益格局,而且涉及面非常大,比如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等;有的是急待破解的难题,比如通过改革来推动全面创新、深化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等。面对这些难啃的硬骨头,一定要敢于直面改革的尖锐矛盾和问题,有担当、敢作为、见实效,全力以赴攻克改革难点。
第二,增强质量意识,把提高改革质量放到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强调,“要把提高改革质量放到重要位置”。目前,一些领域的改革工作中,还或多或少存在形式主义倾向,有的以一般性部署、常规性工作代替改革,用“发展题”答“改革卷”,把改革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边装;有的热衷于“打造盆景”,虽然点上短期效果光鲜,但面上难以推广。我们推动各项改革,一定要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让每一项改革都改有所进、改有所成,确保改革举措的“含金量”、实效性。一要加强改革调查研究工作。只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真正成为改革的明白人。重点在“上下内外”四个字上下功夫。“上”就是要准确把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的精神,对接好中央的顶层设计。比如,党的建设领域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必须特别注意与中央方案的衔接,不抢跑、不掉项。“下”就是要充分尊重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实践探索精神,深入实际发现基层的鲜活案例,寻找改革实践中的亮点,再加以总结和提升。“内”就是要把握市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方案、提出对策,增强改革举措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外”就是要主动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成功经验和国外的一些好做法。搞改革方案设计,一定要避免坐而论道、闭门造车或照抄照搬上级发文。二要严格改革方案制定程序。坚持开门制定改革方案,广泛收集基层群众、社会人士、专家学者等各方面对改革的意见建议。注重把握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重视改革推进中的综合配套和整体协同,防止改革方案因配套政策滞后或缺失而出现改革碎片化、孤岛化问题,以提高改革的整体效果。推出改革措施必须按照规定严格履行审核备案程序。三要强化改革工作评估评价。做好“全程评估、全面评价、结果运用”三个环节工作。全程评估就是事前要风险评估,事中要跟踪评估、及时发现问题,事后要绩效评估。全面评价就是要多形式、多渠道全面准确评价各部门、各区县的改革工作成效。除了强化对各部门、各区县的综合考评,要选择一些重要部门的改革工作开展第三方评价和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运用就是要把改革实践和成效作为各部门、各区县工作评价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年底张榜改革成绩单,把各部门、各区县的改革情况拿出来晒一晒、比一比。
第三,增强基层意识,实现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各个区县完全可以立足自身实际,结合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进行基层改革探索,出一些有特色的改革亮点。都市功能核心区作为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大都市中心区,要在现代服务业发展、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行政审批等试点改革方面迈出更大步子。都市功能拓展区集中体现国家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和服务影响力,要更注重投资体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内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方面改革,争取在全面深化改革上有新突破、新特点。城市发展新区是全市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要抓紧推进投融资PPP模式、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改革。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被确定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要大胆探索生态文明制度方面的改革,努力出经验、出案例。总之,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探索,不搞一刀切。
第四,增强法治意识,注重改革与法治的有机衔接。法治为改革护航,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改革引领法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必须依靠改革。两项工作要一体部署、一体落实、一体督办。一方面,改革与立法决策要有效衔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重大改革事项时,把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一并纳入审议内容。改革必然会触及深层复杂的利益调整,社会利益如何平衡?利益关系怎样维系?合法权益谁来保护?这些都需要法治建设同步跟进。对改革工作提出的立法需求,法治方面要积极回应,列明立改废项目清单,编好立法计划,抓紧制定修改或废止影响改革推进的法规规章。对实践中探索出的重大改革成果,要通过法规规章固定下来,引领和推动改革深入发展。另一方面,改革与法治任务要统筹安排。市委在部署今年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各项任务时,都是统筹研究、系统谋划、整体部署。各区县、各部门要统筹好年度任务,年度改革工作要点中每一项改革举措都应明确对法规规章立改废的需求,年度立法计划要重点围绕改革任务来制定,始终保持改革与法治同向而行、同频共振、步调一致。
第五,增强责任意识,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落实。政才书记强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既要登高望远,也要脚踏实地。要把今年105项改革任务转变成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新活力和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成果,关键在于以“钉钉子”的精神真抓实干,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抓实,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办好。要特别注意改革方案制定和落实过程“中梗阻”问题,坚决克服“改革就是发文了事”的做法,坚决避免“上下热中间冷”、决策紧执行松、牵头单位急配合单位不急的现象。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把改革压力顺畅传导到改革的每一个环节,使改革措施真正落地生根。
责任编辑:新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