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大发展探析
史霖
[摘要]随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国家文化战略的全面实施,以及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和深化,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在一个地区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在日益增强。文化事业发展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联已经成为紧密性结构关系。沈阳经济区建设过程中的文化建设势必会成为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沈阳经济区的文化大发展势必会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沈阳经济区;文化发展;探析
[中图分类号]G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2)10—0093—04
一、沈阳经济区文化大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看到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发展是要依赖于其强大的文化感召力。我们从整个辽宁省来看,沈阳经济区无论在人口数量上还是地区生产总值等方面,均占全省五分之三以上,沈阳经济区可以说是辽宁乃至东北地区最大的和发展程度最高的经济核心区域,同时这里也是辽宁省文化资源蕴藏极其丰富的地区,可以说沈阳经济区蕴藏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目前,沈阳经济区正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和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发展契机,抢抓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对优化区域经济结构的推动作用,实现并提高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截至2011年底,沈阳经济区区域内共有艺术馆122个,公共图书馆128个,博物馆61个,档案馆152个。区域内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6%,有线电视用户810.9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356.1万户,区域内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区域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4%。从文化产业组成的三个层次规模看,2011年,沈阳经济区区域内以网络、休闲娱乐和其他文化服务等新兴文化服务为主的外围层,实现了增加值61.2亿元;以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主的相关层,实现了增加值97.88亿元。通过以上数据资料,我们可以得知,沈阳经济区域内文化发展在整个经济区的发展进程中所占比重在逐年上升,沈阳经济区域内拥有层次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资源,其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二、当前沈阳经济区文化大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沈阳经济区文化发展过程中思想观念滞后
辽宁省沈阳经济区是我国进入计划经济最早、退出计划经济最晚、执行计划经济体制最彻底的地区之一,沈阳经济区域内人们的思想观念相对滞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思想观念滞后表现的尤为突出。
首先,沈阳经济区区域内缺少文化产业意识。“文化”一词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人们要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视角来定义文化的概念。然而,直到目前为止学界仍没有在全世界范围内就“文化”的定义问题达成共识。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文化”一词也逐渐的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的一个名词,文化产业也已成为重要产业形态,但在沈阳经济区域内一些地区和部门往往囿于传统文化功能观念,关注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的时间多于对文化的产业属性认识,这就不免会导致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思想观念滞后,因而我们就会领会到发展沈阳经济区区域内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其次,沈阳经济区区域内缺少文化市场意识。在沈阳经济区区域内进行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这个关键的环节,但由于受到国内传统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沈阳经济区区域内各地的文化产业缺少市场意识,经济区内的文化发展还不能按市场需求的变化求创新,自身也没有按市场经济规律谋发展的意识。这就出现了“有文化的人不懂得经营,懂得经营的人不懂得文化”的现象,问题的产生导致了文化生产与公众文化需求的脱节。在沈阳经济区区域内人们往往是对文化的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缺乏理性的认识,不重视通过文化市场化的策略去满足公众文化的真正需求,所以,从沈阳经济区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在质量、风格、种类等方面常常与作为消费者的大众文化需求不匹配。
第三,沈阳经济区区域内有文化理论创新意识人员不足。沈阳经济区要在自身工业发展的基础上走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就必须在文化产业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培育和造就一支高素质、掌握现代知识技能的研究人员,他们不仅要有苦干实干的精神,而且要有高科技、高学识、高技能的素质,更要具备无私奉献、恪尽职守等优秀品德,同时也要展示出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先进生产力代表的风采。但是,沈阳经济区区域内与文化相关的专门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较少,研究人員多受传统文化意识影响,自身的思想观念不够开放,理论创新意识薄弱,自身并没有具备多元化的创新理念,特别是在面对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时,他们除警惕自身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侵蚀,更要对发达国家的优秀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去其糟泊取其精华,取其长补其短,做到文化理论创新意识的中国化。
(二)沈阳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
沈阳经济区区域内大多数地方,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基于区域市场经济环境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沈阳经济区区域内的文化企业,自身产业结构不合理,缺少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差,特别是在经营性文化单位缺乏市场意识,转企改制步伐跟不上发展的步伐,甚至出现部分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转换不到位,最终导致整个沈阳经济区区域内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的活力、文化产业发展极不平衡。在经济区内作为文化产业龙头的企业产业链带动也存在着不足,例如,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作为文化产业平台,并没有获得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而这些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完善,多头管理、多政府部门指导工作的现象影响了传统媒体发展的系统性、市场性,在沈阳经济区区域内其行政性垄断地位妨碍了文化市场的自由竞争,这也是不利于文化产业链发展的。特别是在文化市场的监管过程中,广电局、新闻出版局、公安局、工商局等部门执法职能很多,这就人为的割裂了属于文化产品生产、出版、市场经营等产业自身特有的生产环节,造成文化市场管理体制的无序化经营,也增加了沈阳经济区区域内文化企业的运营总成本。造成沈阳经济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文化市场要素运行机制不完善,人才等文化要素市场也不能满足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求等现象的原因既有沈阳经济区区域内历史因素、政策因素和体制机制因素,也有其自身的文化观念因素。沈阳经济区在进入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格局时,应该积极的寻找沿海与内地、强势与弱势之间的发展张力和平衡点,形成一种以核心城市为龙头,一线城市为骨干的发展格局,奋起直追、积极应对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与新难题,真真正正的做到有重点、有目标的协同发展新局面。
(三)沈阳经济区的文化产业相关人员不充足
沈阳经济区的文化产业相关人员不充足,文化产业是人力资本密集的行业,较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员才能适应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发展沈阳经济区文化产业,把沈阳经济区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策划、生产等各类型人才。辽宁省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和中華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也是东北地区通向世界、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沈阳经济区是以沈阳为中心,辐射八个城市,形成联系紧密的“区域经济共同体”。沈阳经济区的发展对加强辽宁省区域协调发展,加速推进辽宁省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具有重大意义。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全省每万人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低于全国平均值,从辽宁省的人力资源情况看,还不能完全适应沈阳经济区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需要。经济区内缺少高素质文化产业人才,必将导致文化原创作品少,文化创新模式少,这些因素对沈阳经济区区域内文化创意产品的推广、衍生产业的发展、品牌的打造等非常不力。文化产业技术水平低,产品更新速度缓慢,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沈阳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严重问题。在中国,文化产业作为从事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产业,对人才培养有着特殊的需要,其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人才密不可分,包括文化创意和设计类人才、文化生产制作技术类人才和文化管理、经营类人才等。在沈阳经济区区域内发展文化产业,能否拥有充足的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能否构建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是决定其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和速度的关键因素。据资料显示,我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状况存在着特有的现象:即经营性从业人员多,非文化部门从业人员多,高级文化人才偏少。尽管在沈阳经济区区域内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已受到充分的重视,并已有了不同层次的展开和发展,但是由于文化产业自身的特殊性,目前在沈阳经济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内容创意型人才少,文化产业人才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三、沈阳经济区文化大发展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推进沈阳经济区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会越来越成为我们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我们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推进沈阳经济区文化改革发展进程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区内文化改革发展是一项重大课题。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党和国家明确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国家发展的一条主线,同时加快文化改革发展,也是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现实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他们更加呼唤高品位、高质量、高水准的优秀文化产品,更加期盼健康优质、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文化服务。为此,我们必须加快文化改革的发展步伐,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实现科学文化发展探索出新模式,开拓出新空间,培育出新的增长点。我们必须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美好渴望,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使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沈阳经济区区域内进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继续推进沈阳经济区的文化改革发展,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发挥出文化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特别是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和战略性产业,对优化经济结构,对增加就业,对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在21世纪,一个地区或城市的成功必定依赖于其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可以说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地区是绝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沈阳经济区无论在人口还是地区生产总值等方面,都占辽宁省全省一半以上比重,是辽宁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最大和发展程度最高的经济核心区域,也是文化资源蕴藏极其丰富的地区。因此,我们在建设沈阳经济区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区域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在区域发展过程中的新趋势,时刻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来指导沈阳经济区的发展,时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抓住发展机遇,乘势而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构建有利于沈阳经济区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
沈阳经济区的文化繁荣发展,绝对不能缺少文化体制、机制的重要保障。文化是引领时代风气的重要风向标,文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去创新的领域。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沈阳经济区区域内的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分的发挥市场经济体制在文化产业领域中的积极推动作用,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强大体制、机制动力。推动沈阳经济区走向全国、走向东北亚是每一个辽宁人民的热切呼声,通过开展广渠道、多形式、深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广泛参与到文化领域有关体制、机制对话,促进自身文化产业发展与外界文化产业发展相互借鉴,增强沈阳经济区在整个辽宁省、整个东北地区、全中国范围内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自身独有的文化多样性。促进沈阳经济区的文化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推广,结合辽宁省自身的省情,重点发展演出娱乐(东北二人转)、影视剧(闯关东、中国地)、等文化产品市场,通过辽宁歌剧院、辽宁交响乐团、沈阳爱乐乐团、辽宁民族乐团、大连爱乐乐团、葫芦岛东方乐团等一批有能力、有品质的文化艺术团体进行对外交流表演,通过演出交流逐渐的形成一套属于辽宁省沈阳经济区特有的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体制。沈阳经济区文化繁荣发展,要以建立符合21世纪新企业文化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体制、机制改革。科学的界定文化企业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功能,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进一步推进一般国有文艺院团(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省艺术学校、辽宁演艺集团、辽宁省艺术研究所、辽宁儿童艺术剧院)、非时政类报刊社(《辽沈晚报》、《半岛晨报》、《北方晨报》、《辽宁农民报》、《球报》、《家庭科学》、《市场与消费》、《记者摇篮》杂志)转企改制,加快文化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文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符合现代文化企业制度要求、体现出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在沈阳经济区区域内还要做到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明确自身服务规范,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沈阳经济区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到重要位置上来,将区域内的文化元素与辽宁工业、农业、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融为一体,真正的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相辅相成,用先进的文化思想理念营造浓厚的经济区创业氛围,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活力。
(三)建设文化人才队伍,为沈阳经济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在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认识到經济的发展要和文化发展摆到同样重要的位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才队伍是基础,人才素质是关键。沈阳经济区区域内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要从始至终的坚持尊重人的劳动、尊重人的知识、尊重人的创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在沈阳经济区区域内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才能真正的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还要加强专业文化工作队伍、扶持资助优秀中青年文化人才主持重大课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高端紧缺文化人才培养计划,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多渠道吸引国内、海外优秀文化人才。在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用人氛围,加大人才聚集力度”是我们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文件精神得出的又一结论。沈阳经济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大量人才,在吸引人才的过程中树立起“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转变过去那种重视物质资源利用、忽视人力资源开发的传统思想,把人才视为自身的竞争力和区域发展后劲,不拘一格选拔有用人才,要树立起用人看其本质、看其主流的价值观,全面客观地看待文化专业人才,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为沈阳经济区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我们要优化舆论环境,运用多种方式大力宣传优惠的人才政策,广泛介绍文化产业的优秀人才典型,在沈阳经济区区域内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文化氛围。我们要优化区域内的政策环境,继续坚持实行干部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等一些好的制度和办法,探索建立和完善新的选人、用人工作机制,确保急需的文化特殊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我们要优化用人环境,建立健全人才社会保障机制和使用机制,要让想干事的人才有机会,让能干事的人才有舞台,用蒸蒸日上事业凝聚人才,吸引人才。加大鼓励力度,要让优秀人才到最能发挥自己聪明才干的领域工作,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最需要的地方建功。我们要优化沈阳经济区区域内服务环境,对来沈阳经济区的人才要给岗位、给支持、给信任,大胆使用,为人才搭建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大舞台,努力提高经济区区域内服务水平,为专有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胡锦涛.“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G].2006,(3).
[4]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G].2011.
[5]杜娟.日本的文化产业政策及运作[D].2006.
[6]路春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D].2008.
[7]陈叶军.六中全会《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纲领[D].2011年
[8]杨昕.文化人才培养要多管齐下兼容并蓄[D].2011.
[9]人民网.www.people.com.cn.2012年.
[10]新华网—发展论坛.http://www.forum.home.news.cn.2012年.
[11]辽宁省沈阳经济区网.http://www.syma.gov.cn/.2012年.
责任编辑张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