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低位产钳术对产后感染与新生儿免疫功能的作用分析
张永莉 薛莉莉?
【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改良式低位产钳术对产后感染与新生儿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择在2016年1月~2018年7月在我院进行了分娩的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两组,对照组中患者产妇主要采取以往的会阴侧切低位产钳术进行分娩,观察组则采取改良式低位产钳术进行分娩。之后对比两组产妇产后感染情况以及新生儿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对照组中产妇在分娩之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显著高于观察;对照组中新生儿脐带血IgA、IgG、IgM以及补体C3、C4等等免疫功能指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分娩产妇运用改良式低位产钳术进行分娩,可以有效降低产妇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减少对于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关键词】改良式低位产钳术;产后感染;新生儿免疫功能作用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3..02
在产科分娩当中,低位产钳术是当前解决头位难产产妇分娩的最常见方式之一,有利于减少产妇的第二产程,在紧急的情况之下,能够为挽救产妇以及新生儿生命争取更多的时间,降低剖宫产的概率,减少产妇以及新生儿发生并发症的概率[1]。当前,为了减少分娩对于新生儿的损伤,提升产妇的产道面积,低位产钳术主要运用会阴侧切术,但是这一手术方式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对产妇阴道造成损伤。在此背景之下,改良式低位产钳术应运而生。这一方式优势在于保证了产妇会阴的完整程度,缓解产妇在分娩之后的身心压力[2]。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6年1月~2018年7月在我院进行了分娩的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两组。对照组中产妇年龄为23至35岁,平均值为(27.84±1.26)岁,孕周平均值为(38.64±1.26)周。观察组中产妇年龄为21至37岁,平均值为(26.94±1.59)岁,孕周平均值为(39.07±1.34)周。所有产妇的一般资料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中产妇主要采取以往的会阴侧切低位产钳术进行分娩,观察组则采取改良式低位产钳术进行分娩,主要操作为:首先取产妇的截石位,进行消毒,插入导尿管排空产妇的膀胱。在进行手术前,检查产妇的阴道,确认产妇的宫口已经全开,且胎儿双顶径已经达到坐骨棘平面下3 cm以上水平(S+3以上)。将产钳放置好,依据其吻合的程度来进行产钳位置以及深度的判定,一旦感觉有误再次进行放置[3]。医生左手持产钳,右手在产钳柄位置进行牵拉,医生在进行牵拉时必须顺应产妇的骨盆轴方向,一直到新生儿胎头着冠之后松开锁扣,将产钳取下。胎头着冠之后,将双手放置于新生儿的头部,随着产妇的宫缩发力和操作,确保新生儿可以以适当的速度分娩并且指导产妇进行分娩。当胎儿完全娩出时,及时清除其口鼻处的液体[4]。医生需要左手放于胎儿的头部下颔骨处,右手托住新生儿头部,在产妇再次宫缩之后帮助其娩出新生儿的肩部,新生儿双肩娩出之后,再从侧面娩出其身体。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产后出现不良反应以及新生儿免疫功能指标进行分析对比。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当中的数据主要采取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整和分析,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
对照组中产妇在分娩之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1所示。
2.2? 两组新生儿免疫功能指标之间的对比
对照组中新生儿脐带血IgA、IgG、IgM以及补体C3、C4等等免疫功能指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2所示。
3 讨 论
众所周知,相比于剖宫产以及胎头吸引术,低位产钳术更加具有优点,在产科当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改良式低位产钳术相对于以往的低位产钳术也更加具有优势,以往方式需要对产妇的会阴出进行侧切,这一方式则不需要,因此可以有效降低产妇会阴损伤的程度,减少母婴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医护人员与产妇之间的配合以及沟通交流也是降低其发生并发症概率的重要条件之一,放置产钳以及取出产钳也必须以产钳的盆弯以及头弯,进一步确认好产钳位置以及深度,除此之外,注重动作的轻柔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改良式低位产鉗术能够很好地保证产妇会阴的完整度,确保产妇可以顺利分娩,减少产妇的身心压力,提升产妇对于分娩的满意程度[5]。
在本文研究当中,选择了在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进行了分娩的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两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感染情况以及新生儿免疫功能指标后发现,对照组中产妇在分娩之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显著高于观察;对照组中新生儿脐带血IgA、IgG、IgM以及补体C3、C4等等免疫功能指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分娩产妇运用改良式低位产钳术进行分娩,可以有效降低产妇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减少对于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 ?静.剖宫产与低位产钳术对母婴结局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20):28-29.
[2] 邹? ?卫.低位产钳助产术24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21):156-158.
[3] 蔡玉娟,谢建英,钟少平,朱小玉,林玉萍,崔菊芬,葛加美.医护协作改良低位产钳术的临床应用与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06):1290-1291.
[4] 陆? ?勤,奚? ?杰,王霞红,龚? ?燕.低位产钳术和剖宫产对产妇和婴儿预后结局的对比分析[J].医学综述,2016,22(11):2277-2280.
[5] 于慧艳.低位产钳术临床应用及对母儿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02):123-124.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