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油画创作中个性化语言的建构

    陈奎霖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单一的写实风格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在绘画风格多样化的今天,新颖的构思、别致的形式越来越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因此,在绘画界,标新立异、追求个性化的绘画语言成为当下的一种趋势,这也是艺术生命之树常青的保证。文章试图谈论油画创作中个性化语言的建构,从两个层面入手:创作情感的个性化和表现形式的个性化。情感个性化是表现形式个性化的内在追求,它促使作者寻找与众不同的视角和看待问题的思维,挖掘人们所不常见或忽视的真理。而表现形式的个性化是情感个性化的外在表现,由别具一格的语言样式传达作者独特的情感世界。

    关键词:油画创作;个性化;绘画语言

    [该论文为作者一课题的部分成果,课题编号为:2016D099;广西高校中青年能力提升项目,课题编号:2017KY0594课题名称《中国抗战宣传画的艺术性研究》 的部分成果。]

    “个性”一词由英文“personality” 舶来,追溯其最初来源,可见于拉丁语“Person”,始为指希腊罗马时代戏剧演员所戴的面具,代表剧中人的身份,后演变为指代演员本身,即一个具有特殊性格的人。在心理学上,个性也称人格,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可见,个性不仅仅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还指一个人真实的自我。而“语言”则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绘画语言与其他任何门类的语言一样,是画家借以表达和传递感情的工具。作为一个成功的画家,其“个性”的痕迹,包括个人的气质、性格、艺术趣味以及他所追求的信念等,必然会印记到绘画语言之中,通过视觉形象的表达完成传递情感和话语的作用,并向观众展示自身的内涵。因此绘画语言的个性化是因为人们思想情感的各不相同而表现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个性是艺术的生命

    苏珊·朗格曾对艺术做过这样的定义:“?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曹丕也曾在《典论·论文》中指出“文以气为主”,强调了作家的气质个性在创作中的重要性。德国浪漫派画家德拉克洛瓦甚至认为:人即使练习作画,感情的表达也应该放在第一位。由此可见,个性化语言在艺术创造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一个画家如果缺乏个性表达,盲目照搬和模仿,会导致作品融合不了个性的感受和表现方式,使作品苍白无力,失去了艺术最根本的意义和价值。

    然而,从美术发展的历史来看,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始的艺术“模仿说”,被作为经典的艺术理论雄霸了西方千年,对西方艺术产生了长久的影响。直到17世纪,古典主义艺术家们还提出“艺术模仿自然”的原则。柏拉图认为,作为艺术的艺术品应该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显而易见,这一理论实际上是直接以艺术作品为逻辑起点来探讨艺术的,它忽视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因此,古代西方艺术理论相对于中国古代“文以气为主”等艺术理论显然有些滞后。随着西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不断更新的观念冲击下,“模仿说”理论从18世纪开始在西方遭受严重的挑战,时至今日变得如此不堪。然而奇怪的是,在国内,直到当代,一些僵化和陈旧的艺术理论中还有极大的市场,坚守这一西方早已陈旧的观念。这与我们祖先早就提出的艺术思想背道而驰。逻辑地看,艺术活动首先是艺术家的活动,艺术作品也是艺术家活动的结果。更明确地来说,艺术是一种以情感为主的活动,情感的激荡构成了艺术活动的基本意义,把艺术家的情感作为艺术的核心和关键性问题,才是艺术的本质问题。显而易见,“模仿说”自然就导致了对艺术的真实意义问题的掩盖。

    其实,艺术的特定的意义就是心灵的不断超越,这种超越是不断地创新,是唯一的。因此,可以说,“艺术个性”是构成绘画艺术生命的中枢。虽然当今世界文化存在着由多元与多极日渐融合的趋势,但艺术是不会能像其它文化那样。艺术越是具有地方性、民族性、个性就越被世界关注。因而,个性才会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成为恒久的动力。

    二、 创作情感的个性化

    无论画家采用哪种艺术表现形式,这都与画家的个性情感和审美意识密切相关。艺术个性跟我们平常所说的个性不同,它体现在艺术作品当中,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当艺术家做到“人我不分,物我一体”时那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即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观。

    我们知道,艺术中最重要的是情感,是心灵的东西。而情感则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是人类内心生活的最深层次的体现和生活本体的动力。艺术语言源于审美意识,这种审美意识是充分发展的自由意识。作为心理学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由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表现着人的深层本质。因此,艺术家的审美意识与个人的情感相关。艺术家作为个体的人在生活当中,一方面审美意识必然会受到社会意识的规范,同时他又不能容忍把非主观的价值观强加给自己。在二者的冲突中,艺术家只有挣脱社会价值规范的束缚,才能让个体意识在画面中获得充分的自由和解放,才能肆意发挥个人主观感受。情感的主观性很强,艺术家在创作时可以主观地自由自在地无拘无束地创造他的主观幻象,让作品充满诗意,同时,作品才能感染欣赏者,使之深深沉浸在此情此景当中。比如唱戏之人,当他唱得最好的时候也就忘了自己在唱戏,完全地融入到剧中的角色。而演员那强烈的情感传达于观众,使观众产生了一种审美幻觉,被剧情深深打动,忘了自己是在看戏把自己也融到剧情里去了。唱戏人忘我地演绎引导观众达到了忘我的艺术境界。通常上说,自然物象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人们的兴趣爱好、生活环境、学识修养等诸多因素的不同造成了主观感受的差别,因而看待事物就存在很大的差异。如玖瑰花,乐观之人感叹道:刺上也能长花!而悲观之人却道:花上竟然也长刺!这就是个体主观感受差别的表现,它造成艺术作品风格语言的多样性与审美意识的差别性。

    就观者而言,他必须先“读懂”作品,心灵才能与作品产生共鸣。但艺术语言中存在着众多隐性的因素,即观者需要一定的文化理解才能读懂其内在的隐义,而这种内在的隐义正是艺术家对人类﹑时代﹑生命等的某种思考与暗示。如吴冠中先生的油画,他通常把画面控制得意境飘渺,把中国书法和水墨用于其中,创造一种空灵的具有东方特色的艺术意蕴。他的艺术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除了他能从主观的审美需要选择自己的艺术定位并继承中国画的精髓外,更重要的是他将自己的情感与东方人特有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哲理隐含于画面的形式之中。正如他所说:“我的画一是求美感,二是求意境,有这了 二者我才动笔画。……最重要的是思想——感情。感情有真假,有素质高低的不同,有人有感情,但表达不出思想。我现在更重视思想,把技术看得更轻,技术好不算什么,传不下什么。思想领先,题材、内容、境界全新,笔墨等于零。”这充分体现了吴冠中先生的艺术观与个体主观感受差异对艺术作品审美意识的影响。观吴冠中作品,让我们深深感觉到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对祖国的执着守望以及对自己内心的深层表达之真切情感,这跟吴冠中曾身居国外是密不可分的。

    事实上,艺术家通常是在最大的程度上依托自然的某种状态来抒发自己内心情绪的。如任传文通过大自然的四季变换、花开花落、风云雨雪来表达对时光流逝的一种无奈和幸福感。他的系列品《浮生》,是对“浮生”这种情绪的表达:人就是漂浮于自然中的精灵,虽然人是有形的,但生命却是漂浮的状态;人生苦短,人无法把握自己的生命,无法预知未来。画家在作品中流露出对人生与自然的喜爱和无奈的感怀。这种通过艺术作品的暗喻与指示性的标志完全是不一样的,它是一种精神的自然流露,是发自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情感。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归宿,是朦胧的、向往的、期待的,不是物质能够满足的,这就是精神。艺术作品让人喜爱,就是因为它说出了人们内心的这种期待,它无法说清,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这么一种情境,仿佛让人体会到艺术作品中人的生命与灵魂在自然中温暖与抚慰。

    三、 表现形式的个性化

    如果说精神内涵是一幅油画作品的灵魂,那么形式和语言的物化是每一个艺术家情感表达和抒发的外在表征手段,它是情感体验激发下的产物。很多画家就是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现无形的情感的。艺术就是情感,如果没有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的物化,再强烈的感情也是瘫痪的。因此,绘画的形式语言表面上是技法的展示,实质上是借一定的形式来传达情感,绘画的形式与情感是相依相承的。油画艺术的语言形式主要是画面的构成、色彩的处理、笔触的运用和肌理的制作等多方面的总和,不同的构成方式、笔触、肌理与色彩,能表达不同的情感语言。如梵高以旋动而又密集的笔触,浓郁的色彩宣泄着内心的世界,他的星云、大地、向日葵像是赋予了生命一样生机勃勃,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马蒂斯则用原色,在画布上肆无忌惮地大胆涂抹,突破以往的用色局限,使作品在人们面前呈现一场色彩的盛宴;毕加索打破传统,把科学的透视法完全肢解、重构,把正常角度不能看到的侧面也在同一画面中表现出来,传达了作者身上的那种西班牙民族特有的好胜品质与作者内心的 “破坏性”性格特质。

    如果提到油画家阎平,我想大家都会为她在色彩上的豪放大度和运笔上的泼辣强劲而倾倒,她热烈的色彩、极奔放的笔触以及堆积而起的丰富肌理,给一人种强烈的视觉震撼。构成其画面形式语言的绚丽色彩、自由而奔放的笔触,使画面闪烁着一种母与子天伦之乐的融融情感,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真实。如果说阎平的作品是一首激动人心、气势磅礴的交响乐,那么画家金田的作品就是一曲悦耳动听、清新甜美的牧歌。金田正是通过一种明快的形式来表现他这种闲适、恬静的情怀。金田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造型与构图,还是线条与色块,都做了高度概括的艺术处理,使之具有强烈的东方意味。清新亮丽的色彩、疏朗轻快的造型以及平面化的表现形式给人一种对田园生活的的向往之情,作品洋溢着缕缕的温情,令人深感慰藉。

    四、结语

    作为画家其存在的意义是不仅仅能够在平凡淡泊的岁月里和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唤出某些心灵深处的特别的情感,而更在于他能够在其中发现一种崭新的艺术语言,并不遗余力地去实现它,让它成为艺术家情感物化的表现形式。情感的个性化和表现形式的个性化是相辅相成的,因此,造就个性的情感世界和建构个性的绘画语言是绘画作品的生命,是画家情感物化的超越。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个性的定义 个性心理学[EB].http://baike.baidu.com/view/4463.htm 2010-12-28.

    [2]姚君喜.艺术的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2009,(13):326-326.

    [3]吕俊华.艺术与癫狂[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1.

    [4]百度百科.情感的定义[EB].http://baike.baidu.com/view/6251

    .htm2011-3-10.

    [5]吕俊华.艺术与癫狂[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2.

    [6]百度百科.吴冠中简介[EB].http://baike.baidu.com/view/1593

    4.htm.2011-3-20.

    [7]王晓孟.任传文:師法自然 回朔东方[EB].百度文库,2011-02-16.

    作者单位:

    广西财经学院

相关文章!
  • 《战狼2》和《湄公河行动》:大国想

    王婷婷+侯海荣吴京自编自导自演的電影《战狼2》自2017年7月27日上映以来,票房成功突破56亿,继林超贤执导的《湄公河行动》之后,将我国主旋

  • 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

    王峥如【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已经逐渐凸显出其重要作用。现阶段是人才信息的时代,是一个读图时代,图像充盈在人们的视

  • 佛山彩扎狮头的设计与工艺

    毕伟 何紫东 周家盛摘 要:佛山狮头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本文以佛山彩扎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