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许璟
【内容摘要】自主阅读能力是指学生对文本理解和感悟的能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阅读效果,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就初中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探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 自主阅读能力 培养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具有自主阅读能力,可以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而且可以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等等,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中最主要的内驱力,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学生对阅读本身有兴趣时,才会产生自主阅读的愿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七年级《皇帝的新装》时,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课堂导入:“同学们,说起童话,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你都读过谁写的童话?”学生多数会说安徒生、郑渊洁、格林等等。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可以继续进行引导,看来大家都读过安徒生的童话,也很喜欢他的作品,小学时,我们就学习过他的童话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安徒生写的很有特色的文章——《皇帝的新装》。在这个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旧知带新知的导入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渴求和自主阅读的兴趣,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基础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要想使学生具有自主阅读的能力,必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在阅读的步骤上,提倡三步阅读的方法,也就是说在阅读时先从整体感知入手,然后到每一个部分进行细心品味,包括字词句段,篇章结构,从语言到情感都要进行反复揣摩,体会,然后再回到整体,形成新的整体感知印象,起到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效果。
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时,提倡学生学习养成古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学生自主阅读的时候,要养成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圈画、批注的习惯,及时把自己阅读时的感悟和体会写下来,这对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帮助。如在学习朱自清《春》这篇文章时,为了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笔下春天的美,能够对文中的优美句段进行赏析品味,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到,在教学时,笔者是这样处理把学生带人到批注式阅读的情境中去的:“同学们,许多时候,美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如果想把自己的感受形象地描述出来,让其他人读的时候也能感觉到美,这是一种艺术,接下来请大家仔细研读课文,找出自己感到美的地方,可以在旁边批注上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在学生批注式阅读时,可以让学生从这几方面加以考虑:遣词造句的讲究,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其实,对学生来说,批注式阅读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只有当这些习惯变成自然的时候,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效果。
三、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关键
新课程提倡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要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阅读教学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能够与文本进行零距离的对话,逐渐提高阅读水平。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和阅读的方式上,教师要敢于大胆放手,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例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文章是一篇回忆童年趣事的散文,主要叙述了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童年生活,教学时,由于课文主要描写的是童年趣事,与学生的童年生活也比较接近,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把阅读的主动权充分还给学生,在教师充分放手的前提下,学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直接进行阅读,如有的同学更喜欢“美女蛇”的传说这部分内容,自己就可以把它多读几遍,讲给同学听,有的同学很喜欢百草园一年四季的景物,他就可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充分研读、品味、积累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把阅读的主动权放在学生手里,使学生能够深入的、广泛的、自觉地进行读书活动。
四、课堂内外相结合,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保证
新课程提倡在语文教学中要建设开放而又活力的课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去搜集资料,补充课文内容,可以使课文表达的内涵更丰富,学生的视野也更开阔。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个例子让学生的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起到拓展学生视野,有效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目的。
例如,例如,在学习《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这篇课文时,文章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站在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一些奇怪现象,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竺可桢,是我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为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更加深入的认识竺可桢在气象地理方面取得的成就,在学完课文以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竺可桢的《向沙漠进军》,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图书馆等渠道进行阅读。着重引导学生,同一个作者,同一种题材,但是内容和风格却迥然不同,对此让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看法?通过拓展延伸,比较阅读,可以使学生明白每篇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从中提炼出自己新的想法和创意,这种拓展,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丰富了学生视野,体会到了课外阅读带来的好处,激发了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使语文阅读教学显得更加精彩。
这种拓展,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丰富了学生视野,体会到了课外阅读带来的好处,激发了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使语文阅读教学显得更加精彩。
总之,自主阅读凸显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足了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去思考,只有当学生自主阅读形成一种习惯的时候,才能逐渐转化为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提倡学生自主阅读,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加强对学生自主阅读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自主阅读能力,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月娥. 语文自主阅读的有效途径研究[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11).
[2] 卢爱国. 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J]. 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03).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
【内容摘要】自主阅读能力是指学生对文本理解和感悟的能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阅读效果,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就初中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探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 自主阅读能力 培养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具有自主阅读能力,可以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而且可以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等等,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中最主要的内驱力,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学生对阅读本身有兴趣时,才会产生自主阅读的愿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七年级《皇帝的新装》时,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课堂导入:“同学们,说起童话,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你都读过谁写的童话?”学生多数会说安徒生、郑渊洁、格林等等。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可以继续进行引导,看来大家都读过安徒生的童话,也很喜欢他的作品,小学时,我们就学习过他的童话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安徒生写的很有特色的文章——《皇帝的新装》。在这个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旧知带新知的导入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渴求和自主阅读的兴趣,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基础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要想使学生具有自主阅读的能力,必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在阅读的步骤上,提倡三步阅读的方法,也就是说在阅读时先从整体感知入手,然后到每一个部分进行细心品味,包括字词句段,篇章结构,从语言到情感都要进行反复揣摩,体会,然后再回到整体,形成新的整体感知印象,起到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效果。
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时,提倡学生学习养成古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学生自主阅读的时候,要养成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圈画、批注的习惯,及时把自己阅读时的感悟和体会写下来,这对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帮助。如在学习朱自清《春》这篇文章时,为了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笔下春天的美,能够对文中的优美句段进行赏析品味,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到,在教学时,笔者是这样处理把学生带人到批注式阅读的情境中去的:“同学们,许多时候,美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如果想把自己的感受形象地描述出来,让其他人读的时候也能感觉到美,这是一种艺术,接下来请大家仔细研读课文,找出自己感到美的地方,可以在旁边批注上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在学生批注式阅读时,可以让学生从这几方面加以考虑:遣词造句的讲究,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其实,对学生来说,批注式阅读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只有当这些习惯变成自然的时候,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效果。
三、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关键
新课程提倡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要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阅读教学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能够与文本进行零距离的对话,逐渐提高阅读水平。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和阅读的方式上,教师要敢于大胆放手,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例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文章是一篇回忆童年趣事的散文,主要叙述了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童年生活,教学时,由于课文主要描写的是童年趣事,与学生的童年生活也比较接近,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把阅读的主动权充分还给学生,在教师充分放手的前提下,学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直接进行阅读,如有的同学更喜欢“美女蛇”的传说这部分内容,自己就可以把它多读几遍,讲给同学听,有的同学很喜欢百草园一年四季的景物,他就可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充分研读、品味、积累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把阅读的主动权放在学生手里,使学生能够深入的、广泛的、自觉地进行读书活动。
四、课堂内外相结合,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保证
新课程提倡在语文教学中要建设开放而又活力的课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去搜集资料,补充课文内容,可以使课文表达的内涵更丰富,学生的视野也更开阔。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个例子让学生的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起到拓展学生视野,有效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目的。
例如,例如,在学习《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这篇课文时,文章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站在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一些奇怪现象,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竺可桢,是我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为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更加深入的认识竺可桢在气象地理方面取得的成就,在学完课文以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竺可桢的《向沙漠进军》,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图书馆等渠道进行阅读。着重引导学生,同一个作者,同一种题材,但是内容和风格却迥然不同,对此让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看法?通过拓展延伸,比较阅读,可以使学生明白每篇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从中提炼出自己新的想法和创意,这种拓展,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丰富了学生视野,体会到了课外阅读带来的好处,激发了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使语文阅读教学显得更加精彩。
这种拓展,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丰富了学生视野,体会到了课外阅读带来的好处,激发了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使语文阅读教学显得更加精彩。
总之,自主阅读凸显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足了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去思考,只有当学生自主阅读形成一种习惯的时候,才能逐渐转化为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提倡学生自主阅读,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加强对学生自主阅读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自主阅读能力,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月娥. 语文自主阅读的有效途径研究[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11).
[2] 卢爱国. 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J]. 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03).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