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改进
曾新基
摘要:平面镜成像实验是初中物理光学中重要的学生实验,但由于直接用平面镜无法观察到镜后面的像,便都采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但这样一来成像效果不明显,也无法证明所成的像在镜的另一侧.通过研究,本人对平面镜成像实验进行了改进,能很好地纠正了学生的前概念“平面镜所成的像在镜子里面”;解决了立体空间像与物的对应关系,形象地说明像与物左右相反;避免了使用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能成像等不利因素.
关键词:平面镜成像;实验;改进
平面镜成像实验是初中物理光学中重要的学生实验,但由于直接用平面镜无法观察到镜后面的像,所以教材建议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就可以观察到镜后面的像,也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关系,这种方法一直以来都为大家所接受.但在一次实验中学生的問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只能看到烛焰的像,而看不到整个蜡烛的像?为什么不能说烛焰的像在镜子里面呢?解释一番后,学生又说:这些问题都懂,但能否用实验来证明呢?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认真思索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的制作
将三块30cm×5cm的平面镜相隔5cm固定在木支架上,再将木支架垂直固定在50cm×35cm木板上,并在木板上画好方格线.
用废硬纸片剪出一个较大的长三角形和一个较小的正三角形,并将正三角形镶在长三角形的底部,使长三角形能正立在地面上,为了便于比较将长三角形的其中一面的半边用红色颜料涂成红色,这样便制作成了一个树形物体(物体1).用同样的方法再做出二个大小相同(分别为物体2、物体5)、一个较大(物体3)、一个较小(物体4)共五个树形物体.最后再将物体5相对于平面镜位置处挖空,如上图所示,便于实验将物体5镶在平面镜内.
从废弃的窗帘支架中截取二段长25cm的导轨,在其两端安装小滑轮.截取四段长35cm的铝合金槽固定在木底板上,将导轨安装在铝合金槽中,使导轨可以在木底板上左右移动.再从废弃的窗帘支架中取出滑轮,将滑轮安装在树形物体的底部.最后将制作好的物体垂直安装在导轨上,使其可以在木底板上前后、左右移动.
2仪器的使用方法
(1)将仪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物体1放在平面镜前,可以看见物体1在平面上产生“不完整”的像.
(2)将物体5放在平面镜空隙中,无论怎样都不能把物体的像补完整,说明平面镜所在的像不在镜子里面.
(3)将与物体1大小相同的物体2放在镜后,能够找到一位置,将像补完整,而其它位置却不能,说明此位置就是像的位置.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在镜子后面.
(4)观察物体1与物体2的位置所示的刻度相同,物体1与物体2的导轨在一条直线上,并与平面镜垂直.
前后左右移动物体1,同时改变物体2的位置,使像变完整,同样可以看到物体1与物体2的位置所示的刻度相同,物体1与物体2的导轨在一条直线上,并与平面镜垂直.
再用直尺穿过平面镜中间的空隙,同样发现物体1与物体2的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直尺与镜面垂直.从立体上说明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5)在此位置把物体2换成与物体1大小不同的物体3或物体4放在镜后,却不能将像补完整,只有与物体1大小相同的物体2才能把像补完整.说明像与物大小相同.
(6)在平面镜的后面放一光屏不能接收到物体1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7)在物体1与物体2对应点上作一标记后,将它们并排放置,发现物体1与物体2的标记左右相反,说明像与物左右相反.
3仪器的特点及用途
本仪器制作简单,原料易找且便宜.操作简单、方便,对环境亮度没有特殊要求,成像清晰明了,很好地说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很好地纠正学生的前概念“平面镜所成的像在镜子里面”;解决了立体空间像与物的对应关系,形象地说明像与物左右相反;避免了使用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能成像的不利因素;让学生明确只要是物体都能成像,而不至于认为蜡烛不能成像只有烛焰才能成像的错误看法;省去了学生描点连线,节省了教学时间,同时也减少了描点连线所带来的实验误差.
参考文献:
[1]马国福平面镜成像演示实验改进[J].中学物理,1994(4)
[2]董大勇平面镜教学的改进与教学过程设计[J].中学物理,2012(1)
[3]于跃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改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1(1)
[4]江薇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改进与思考[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4(11)
摘要:平面镜成像实验是初中物理光学中重要的学生实验,但由于直接用平面镜无法观察到镜后面的像,便都采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但这样一来成像效果不明显,也无法证明所成的像在镜的另一侧.通过研究,本人对平面镜成像实验进行了改进,能很好地纠正了学生的前概念“平面镜所成的像在镜子里面”;解决了立体空间像与物的对应关系,形象地说明像与物左右相反;避免了使用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能成像等不利因素.
关键词:平面镜成像;实验;改进
平面镜成像实验是初中物理光学中重要的学生实验,但由于直接用平面镜无法观察到镜后面的像,所以教材建议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就可以观察到镜后面的像,也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关系,这种方法一直以来都为大家所接受.但在一次实验中学生的問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只能看到烛焰的像,而看不到整个蜡烛的像?为什么不能说烛焰的像在镜子里面呢?解释一番后,学生又说:这些问题都懂,但能否用实验来证明呢?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认真思索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的制作
将三块30cm×5cm的平面镜相隔5cm固定在木支架上,再将木支架垂直固定在50cm×35cm木板上,并在木板上画好方格线.
用废硬纸片剪出一个较大的长三角形和一个较小的正三角形,并将正三角形镶在长三角形的底部,使长三角形能正立在地面上,为了便于比较将长三角形的其中一面的半边用红色颜料涂成红色,这样便制作成了一个树形物体(物体1).用同样的方法再做出二个大小相同(分别为物体2、物体5)、一个较大(物体3)、一个较小(物体4)共五个树形物体.最后再将物体5相对于平面镜位置处挖空,如上图所示,便于实验将物体5镶在平面镜内.
从废弃的窗帘支架中截取二段长25cm的导轨,在其两端安装小滑轮.截取四段长35cm的铝合金槽固定在木底板上,将导轨安装在铝合金槽中,使导轨可以在木底板上左右移动.再从废弃的窗帘支架中取出滑轮,将滑轮安装在树形物体的底部.最后将制作好的物体垂直安装在导轨上,使其可以在木底板上前后、左右移动.
2仪器的使用方法
(1)将仪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物体1放在平面镜前,可以看见物体1在平面上产生“不完整”的像.
(2)将物体5放在平面镜空隙中,无论怎样都不能把物体的像补完整,说明平面镜所在的像不在镜子里面.
(3)将与物体1大小相同的物体2放在镜后,能够找到一位置,将像补完整,而其它位置却不能,说明此位置就是像的位置.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在镜子后面.
(4)观察物体1与物体2的位置所示的刻度相同,物体1与物体2的导轨在一条直线上,并与平面镜垂直.
前后左右移动物体1,同时改变物体2的位置,使像变完整,同样可以看到物体1与物体2的位置所示的刻度相同,物体1与物体2的导轨在一条直线上,并与平面镜垂直.
再用直尺穿过平面镜中间的空隙,同样发现物体1与物体2的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直尺与镜面垂直.从立体上说明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5)在此位置把物体2换成与物体1大小不同的物体3或物体4放在镜后,却不能将像补完整,只有与物体1大小相同的物体2才能把像补完整.说明像与物大小相同.
(6)在平面镜的后面放一光屏不能接收到物体1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7)在物体1与物体2对应点上作一标记后,将它们并排放置,发现物体1与物体2的标记左右相反,说明像与物左右相反.
3仪器的特点及用途
本仪器制作简单,原料易找且便宜.操作简单、方便,对环境亮度没有特殊要求,成像清晰明了,很好地说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很好地纠正学生的前概念“平面镜所成的像在镜子里面”;解决了立体空间像与物的对应关系,形象地说明像与物左右相反;避免了使用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能成像的不利因素;让学生明确只要是物体都能成像,而不至于认为蜡烛不能成像只有烛焰才能成像的错误看法;省去了学生描点连线,节省了教学时间,同时也减少了描点连线所带来的实验误差.
参考文献:
[1]马国福平面镜成像演示实验改进[J].中学物理,1994(4)
[2]董大勇平面镜教学的改进与教学过程设计[J].中学物理,2012(1)
[3]于跃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改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1(1)
[4]江薇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改进与思考[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