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涵与建设路径研究与实践
摘 要: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本文以课程思政内涵研究为基础,以四项创新为动力,从五个方面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内涵;建设路径;大学英语
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关于“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讲话标志着课程思政的开端。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2016年以来,全国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激发教师协同育人活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 课程思政的内涵
当前,在社会价值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国内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单靠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迫切需要发挥各学科优势,将全部学科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树立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整合各门课程思政资源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调统一,实现共同价值目标。课程思政就是高校所有课程都应发挥思政教育作用,每位教职工都应承担育人的责任。一方面要在价值传播中体现知识底蕴,另一方面在知识传授中又要凸显价值引领,把思政课与通识课、专业课、实践课互融互通,实现由单一课程育人向全课程育人转变。
2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过程中,课题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教师“主力军”、教学“主战场”、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使通识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构建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2.1 加强党建引领
加强和改进党对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通过举办专题报告会、研讨会,开展教职工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学院文化建设,组织非党教职工开通“学习强国”等形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思想引领、政治引领、组织引领、价值引领和文化引领作用。
2.2 强化师资建设
课题组牢记习总书记对高校教师“经师”“人师”的要求,以教研室和课题组为依托,建设“教学研”一体化课程思政团队,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集体备课,举办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比赛,组织教研培训活动,深入发掘和提炼大学外语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德育功能,有效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
2.3 整合教学资源
通过挖掘课内资源,精选课外资源,使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协同显效。第一,深挖教材思政元素,打破单元壁垒,通盘布局,使课内资源作用最大化。第二,利用网络、教材配套资源,借鉴其他专业学科思政经验与成果,建立具有课程特色的课程思政资源库,实现互学互鉴,资源共享。
2.4 创新教学模式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借助智慧树教学平台,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辐射带动第二课堂,利用任务式、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通过头脑风暴、分组讨论和小组汇报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辩证思维中深化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
2.5 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教师自评+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维立体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出台激励机制,突出课程思政要求,将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参与度和教学效果纳入考核评价、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指标之中。
3 学术上的创新和突破
3.1 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
针对党建工作 “两张皮”现象,从思想认识、组织建设和活动载体三方面入手,坚持融入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思政教育的本质“信仰”为切入点,贴近师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结合国内外形式和政策教育,着力解决信不信的问题。
3.2 以课程思政建设为依托,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向大学英语教育的转变
发挥语言桥梁、以文化人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开拓国际视野、培养思辨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从而实现人文性、工具性和思辨性的统一。
3.3 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推动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教学改革的开展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充分调动师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挖掘课程思政的深度,拓宽广度、提升温度,构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互联网”的多元立体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3.4 以课程思政建设为载体,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
通过“学习强国”、教职工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在教职工中开展爱国爱党爱校教育,使其以师德风范、正确思想引领学生,同时实施师德一票否决,使教师师德意识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2]吴岩.让课程思政成为有情有义、有温度、有爱的教育过程[N].新华网,2020,6.8.
[3]刘清生.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理性审视[J].江苏高教,2018,12.
[4]宫维明.“课程思政”内在意涵与建设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12.15.
[5]韩宪洲.论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课程思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干、怎么看[J].北京教育(高教),2020,5.10.
基金项目:锦州医科大学党建研究重点项目“高校通识课程中课程思政内涵与建设路径研究——以大学英语为例”(编号2019JYDJ-ZD00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晓梅(1968-),女,江苏南京人,锦州医科大学公共外语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研究方向:基层党建、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