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靠皮肤吸水的四脚蛇”等素材解读
孙俊强
沙漠中靠皮肤吸水的四脚蛇
任万杰
“四脚蛇”俗称蜥蜴和石龙子,因为名字里有“蛇”字,许多人怕被它咬后中毒。其实,四脚蛇既不是蛇,也不会咬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和亚洲南部的沙漠中。
面对干旱少雨的沙漠,生存就是对水的保护,在储水方面“四脚蛇”有自己独特的技能。在一般人看来,“四脚蛇”身上那些小倒刺和突起物是专门对付食肉动物的防身武器,这只是一个方面,研究发现,这些物质还有特殊的蓄水功能。
四脚蛇皮肤的角质层上有无数的小孔,小孔的开口在小刺之间的凹陷处,水滴正是通过小孔进入皮肤的。但深层组织却没有小孔,水分并不能长驱直入向体内纵深渗透,但也未就此打住或散失。水分在皮肤里朝其头部流动,一直流到毛细管网络汇合成的两个多孔小囊里。
这两个小囊长在四脚蛇的嘴角两侧,是一对绝妙的水分收集器,四脚蛇只要动一下颌部,水滴就会自动冒出来。所以,沙漠中常可以见到四脚蛇浸泡在不可多得的水中,用其皮肤吸附大量的水分,汇集于囊中以备不时之需。
再有,四脚蛇身上小刺的温度低于皮肤,进入夜晚,小刺就能从空气中聚集水分而形成水滴,并迅速被“干旱”的皮肤吸收,分秒必争,四脚蛇靠着这种神奇本领,永久地在沙漠中生存下去。
素材解读:
生活没有一帆风顺,也没无尽的黑暗,只要勇敢地面对,积极改变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所有的困难,都是对自己的锤炼,让自己变得强大。
适用话题:困境、奇迹、生存……
浑身是毒的温柔天使
赵盛基
在南美洲的热带雨林里,栖息着各种各样的蛙类,草莓箭毒蛙就是其中之一。
草莓箭毒蛙身长只有2厘米左右,一片树叶就能托住它们。虽然是小不点儿,但它们通身鲜艳多彩,非常耀眼和突出,就像万花丛中的一朵奇葩,被公认是蛙类中最漂亮的。它具有非常强的毒性,一只草莓箭毒蛙的毒性能毒死2万只老鼠,只要0.0003克就足以毒死一个人,所以又被公认是毒性最大的物种之一。
美丽的优势能吸引异性,毒性强的优势能威慑来犯之敌。的确如此,慑于它的威力,雨林里没有什么动物敢招惹它。自然界中,除了人类,它几乎再无别的天敌。
虽然如此,草莓箭毒蛙却又是蛙类中最与众不同的温柔天使。其他的蛙类一次能产卵数百上千个,产卵之后对后代再也不管不问,是死是活听天由命。所以,它们刚刚产下的卵常常被蟒蛇饱餐一顿。
草莓箭毒蛙却不是这样。它一次只能产2-5个卵,与其他蛙类相比劣势明显。或许因为量少珍贵,为了确保成活,草莓箭毒蛙妈妈就格外上心。它们交配后先是将卵产在凤梨科植物叶片构成的小“水池”,等长成蝌蚪后,再将蝌蚪放在背上,一个一个地分散转移到不同地方的小“水池”,每个小“水池”只放一只,免得自相践踏或者遭遇风险时被一锅端。而且,这些小“水池”必须是妈妈认为安全隐秘和有利于蝌蚪生存成长的地方。安置好后,再在每个小“水池”排出一个未受精卵,作为蝌蚪的食物。
(摘自《故事家高考季》2019年12期)
素材解读:
草莓箭毒蛙具有美丽和剧毒的优势,但也存在繁殖的劣势。对于自己的优势,它们能发挥到极致;对于自己的劣势,它们懂得仔细经营。因此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要正确认识自我,具有忧患意识,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适用话题:认清自我、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
被自己撑死的“蜜罐蚁”
任万杰
要说到吃,人类肯定能夺得一席之地,飞禽走兽,山珍海味,能吃的那是绝对不放过。人虽然贪吃,但不会因为食物而丧失理智,吃饱了就停止。可有一种动物,每当遇到好吃的食物,就会无休无止地吃下去,直到撑死为止,这种动物就是“蜜罐蚁”。
蜜罐蚁是一种生活在北美洲的蚂蚁。一般情况下,是无法在地面上见到蜜罐蚁的,因为它们多数时间都在地下活动。挖开蜜罐蚁的巢穴,可以看到不少颜色各异,如同葡萄一般半透明的“球体”。这些“球体”并不是真的葡萄,而是蜜罐蚁膨胀的肚子。
而蜜罐蚁的肚子之所以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主要是因为它们吃进了不同的食物。这些食物由于顏色不同,在蜜罐蚁肚子里经过消化系统的吸收分解,会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但是总体来说,蜜罐蚁那圆圆的肚子,看起来就像是储满了蜂蜜的蜜罐,这就是它们被称为蜜罐蚁的原因。
在众多食物之中,蜜罐蚁最喜欢吃的无疑就是蜜了。每当大雨过后,植物就会分泌比平时多得多的蜜,这个时候蜜罐蚁会变得比蜜蜂还要勤劳,一个个都趴在花朵上拼命地吸食花蜜,很多蜜罐蚁会在这种情况下被蜜撑破肚子死去。反而是那些因为弱小,争抢不到多少蜜的蜜罐蚁可以安然地存活下来。
(选自《中学时代》2019年第9期)
素材解读:
是不是有些讽刺,拼命地去争抢和占有,不知道节制和舍弃,只会让自己更快地濒临灭亡,蜜罐蚁是这样,人类也不例外!
适用话题:贪婪、适度、节制……
叶子的温暖
赵盛基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第一高山,最高峰海拔5895米,具有“非洲屋脊”之称。
通常,高海拔地区鲜有高大植物,而在乞力马扎罗山3600米以上的高峰上,却偏偏是一种高大植物的天下。这种植物叫千里木,高达3—10米,被誉为“东非高原的植物巨人”。它们用一棵棵高大的身躯组成的“森林”成了东非高原最傲人的景观之一。
乞峰千里木样貌独特,它的叶子聚生在顶部,呈螺旋状,像是高高的茎干上顶着一棵卷心菜,也像留着怪异发型的非洲男子。
乞峰常年积雪,在千里木生长的这个高度,每到夜晚气温都会降到摄氏零度以下。如此寒冷,难道它们不会被冻死?
这个不用担心,它们自有生存的办法。
为了御寒,每当太阳落山,夜幕降临,千里木的叶子就会自动闭合,向内卷起,像暖房一样,将里面幼嫩的顶芽保护起来,以免受到冻害。
第二天,当曙光再现,太阳升起,叶子又自动打开,让顶芽在温暖的阳光下自如生长。
顶芽长大后,也像先辈们一样,承担起保护新生顶芽的责任,而那些曾经保护过它的叶子则渐渐枯萎。
奇特的是,那些枯萎的叶子虽然已经干枯,但是没有一片掉落下来,而是紧紧地包裹在茎干上,像一层厚厚的棉被,给茎干保暖。从下到上,茎干的外层全是干枯而永不脱落的叶子。
(摘自《意林彩版》2019年第9期)
素材解读:
千里木叶子最独特之处就是,小时候,得到了别人的温暖,长大后,把更多温暖给了别人。得到别人的恩惠,就要传承善良与爱心,把善与爱传递给他人。
适用话题:善良、爱心、感恩、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