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谋求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战略意涵
邹治波
近期美韩两国就在韩国部署“萨德”武器系统达成原则性协议,此举引起了中俄等地区大国的坚决反对。除了应对朝鲜的核威胁,“萨德”系统部署的背后还存在更多的战略意涵,并有可能导致亚太地区战略格局和地缘政治的深刻变化。
在朝鲜进行所谓“氢弹试验”后,关于“萨德”系统在韩部署之争在中国与韩美之间激烈展开,引发国际高度关注。实际上,这一问题并非始于今日,早在2014年5月,美就部署“萨德”系统问题开始对韩施压,但囿于中国反对,韩对此采取了“不请求、不协商、不决定”立场。但朝鲜第四次核试验使形势出现逆转,韩美不顾中国强烈反对,借机启动了部署“萨德”系统的谈判。
为何一个防御性武器系统会引起如此轩然大波,为何这一问题会引发中韩美激烈博弈。从军事安全角度看,“萨德”系统能对中、远程弹道导弹进行拦截,威胁中、俄战略力量的有效性,这固然会损害中俄的战略安全,但更为严重的是,“萨德”系统并非一般性质的武器系统,其在韩部署的目的也绝非“防御朝核威胁”那样单纯,其战略意涵远超本身所带来的军事效能,更深层次的是有可能使东亚战略格局回摆、改变地缘政治现状。这种结果反而会为朝核问题带来复杂且不可预测的前景。
“萨德”系统的军事作战效能
“萨德”系统全称是“末段高层区域防御系统”(THAAD),由拦截弹、发射架、地面雷达和战斗管理与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BM/C31)等组成。“萨德”系统战斗部——拦截弹最大速度达2.5千米/秒,采用直接撞击方式摧毁目标,其拦截高度为40—150千米,最大拦截距离为300千米,防御半径达200千米。“萨德”系统是唯一能在大气层内和大气层外拦截弹道导弹的地基系统,是美国“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一、对中、远程导弹武器的作战效能
从“萨德”系统战术技术指标看,其能在大气层的高层和外大气层的低层对弹道导弹进行拦截,这一高度实际上是中程弹道导弹的飞行中段和远程弹道导弹的飞行末段,因此,“萨德”系统可对中、远程弹道导弹进行拦截。同时,“萨德”系统具有数据兼容性好的突出特点,这使“萨德”系统很容易与美国已在亚太地区部署的“宙斯盾”系统、“爱国者”系统融为一体,从而构成对来袭中、远程弹道导弹从中段到末端的多层次相互衔接的导弹防御系统。
从地区层面看,一旦美在韩成功部署“萨德”系统,无论从政治、战略驱动力,还是从技术实践效果看,美在日本、菲律宾甚至台湾地区部署“萨德”系统就将成为必然。若此,东亚反导网络就已然建成,这无疑将降低中、俄导弹武器对美驻亚太军事基地等战略目标的军事打击效能,削弱中、俄在亚太对美的战略遏制能力。
二、对洲际战略导弹的影响
对中美俄大国而言,能够保有对对方国土战略目标的核打击能力,是维系国家安全、避免大国战争、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的基础,也是大国军队和国防建设的核心目标。而在韩部署的“萨德”系统,就会影响中国对美的战略核威慑能力。
“萨德”系统拦截弹只有2.5千米/秒的最大速度,这个速度达不到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战术技术要求,因此,“萨德”系统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洲际战略导弹构成威胁。但是,在韩部署的“萨德”X波段雷达(FBX-T),将成为美国保护本土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前沿部署的预警雷达。美“天基红外系统”(SBIRS)在洲际战略导弹发射10—20秒后即可发现目标,随即把信息传给抵近中国部署并具有精确识别能力的“萨德”系统雷达,随后可由其跟踪探测中国导弹在助推段直到头体分离的完整数据,为其进行中段和末段拦截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信息。这无疑将削弱中国对美国的战略核威慑能力。
三、对军事情报的探知
除战时军事效用外,在韩部署的“萨德”系统雷达可长期有效探测中国武器发展机密信息。其所属的X波段雷达不仅目标识别精度高,而且探测距离也可达2000公里,这个距离不仅覆盖中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而且还深入中国腹地,覆盖东北、华北、华东地区。今后,中国在这些地区进行的导弹发射试验都将在其观测之下,其雷达可有效探测到导弹弹道飞行数据、突防手段性质和目标特征等武器敏感信息,这将为美国采取针对性防御措施,为其反导武器系统今后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四、反导系统的局限
在大多数关于反导系统及其带来战略安全影响的文章中,人们强调的重点是其有效性和严重性。但必须客观看到,从武器属性、研发规律和支撑资源看,反导系统虽对进攻性武器具有一定拦截能力,但这种能力存在局限性和脆弱性,我们不能过高评估其本身的军事效能,否则就会对反导系统背后的真正战略意涵有所忽视。
反导系统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技术上的滞后性。“矛”与“盾”的逻辑关系是先有“矛”后有“盾”,先有进攻性导弹武器,后有防御性反导系统,反导系统需要对确定的导弹武器进行针对性防御。而一个大型武器系统的发展,需要经过立项、研制、生产、试验、定型、部署长达十年以上的周期,待一个新型反导系统完成实战部署,另一个更高技术性能水准的导弹武器会应运而生。何况反导系统的技术难度要求更高,这种技术上的滞后性制约了反导系统的效能;二是系统的脆弱性。一个反导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信息链接系统,从天基卫星系统到地面前沿部署的预警雷达和自身雷达,以及指挥控制、情报中心等,一个环节失效就会导致整个系统效能大为降低甚至失效,而这些信息链接点自身基本没有防御能力,进攻方完全可以对其进行有效打击,使反导系统无法发挥作用;三是支撑资源的非对称性。反导系统比进攻武器环节多、技术要求高、作战适配复杂,其费用是后者的9倍左右,这种费用的非对称性往往也成为反导系统发展和部署的强大制约因素。
因此,在看到“萨德”系统在韩部署军事效能的同时,必须看清由此带来比军事效能更为深刻的战略意涵,这就是对东亚战略格局和地缘政治的重大影响。
“萨德”系统带来的战略格局变化
一旦“萨德”系统在韩部署,必将对东亚战略格局带来重大影响。
一、美日韩军事一体化的敲门砖
从业已存在的东亚战略格局看,美国通过分别与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等国的双边军事同盟条约,实现美国控制东亚政治安全结构和关系的战略,这与美在欧洲通过北约这一多边体制实现其战略目的格局不同。但如韩部署“萨德”系统,必然要进入美国从天基到地基的信息系统,就必然要融入美已与日建成的反导网络,从而实现信息的链接、融合、共享,形成事实上的作战一体化,这是实现美日梦想的美日韩三边军事一体化的始端。
二、地区军备竞赛、军事对抗加剧
鉴于韩部署“萨德”系统对中俄的军事安全威胁,中俄不可能坐视无为,必然会采取相应军事措施予以应对。除在导弹武器发展采取针对性突防措施外,对“萨德”系统的军事打击、在相关地区部署对称武器、开展联合军演等,都可能在中俄应对的军事选项之内。因此,“萨德”系统在韩部署,必然会导致东亚地区的军备竞赛,军事对抗态势也会相应加剧。
三、东亚战略格局有向冷战回摆的倾向
实质上,这是“萨德”系统在韩部署引发地区军备竞赛、军事对抗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这种逻辑与实践可以从美国执意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致使东欧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略见一斑。美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反导系统后,俄罗斯随即在加里宁格勒部署了打击波兰境内反导系统的伊斯坎德尔-M导弹,并部署了威慑东欧国家境内北约军事目标的战术核武器,从而导致俄罗斯与东欧国家军事对抗迅速升级,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发生在东欧的一幕,很可能随着“萨德”系统在韩的部署而在东亚地区重演,届时将出现军事上中俄对抗美日韩的战略格局。
“萨德”系统引发的地缘政治影响
除军事安全和战略格局的影响外,“萨德”在韩部署也将对地缘政治带来巨大冲击。
一、中韩关系恐将逆转
近年来,中韩在政治、外交、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得到全面发展,中韩关系得以大幅度提升,这种友好关系随着韩总统朴槿惠顶住美日压力,毅然出席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而得到充分体现。然而,在朝鲜进行“氢弹试验”的安全威胁、朝核问题久拖不决的苦闷和倔强激烈的民族性格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韩做出与美协商部署“萨德”系统的冲动决定,这遭到中国的强烈反对。如若韩最终决定部署“萨德”系统,无疑将重创目前良好的中韩关系,逆转经二十多年发展起来并处于高水平的两国关系。
二、美趁机弥合日韩矛盾
韩国和日本因历史和领土问题始终无法建立良好关系,这严重阻碍美将日韩拉在一起形成一致对抗中国的战略联盟。朝鲜核试验导致的“萨德”系统在韩部署,将使韩在军事上开始融入美日体系,美日也趁机在政治安全上拉近与韩关系,韩会不由自主地走向安全完全依赖于美、同美日协作的道路。在这种大战略背景下,韩日在历史和领土上的争议必然会降调,韩日矛盾也会缓解。
三、“萨德”成为韩美要价的“牌”
韩美在“萨德”问题上看到了双重效应,一方面这深刻触动了中国战略利益,遭到中国强烈反对,并有可能对中韩关系造成重大伤害;另一方面,韩美认为,这一问题迫使中国同意对朝实施旨在彻底打疼朝、迫使朝改变思维和行为模式的制裁。现在,韩美虽然决定就部署“萨德”系统问题达成原则性协议,但鉴于“萨德”系统的上述作用和影响,韩美有可能将这一问题保持一个“箭在弦上,引而不发”的状态,用以根据朝核局势发展对中国进行要价,这样可保障其政治安全利益的最大化。但不排除在朝进一步挑衅、地缘局势生变条件下,韩最终决定部署“萨德”系统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苏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