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自主学习的误区
刘艾琳
摘要: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教育模式的弊端日趋明显,让“自主学习”走进语文课堂已经成为很多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是眼下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不少教师的在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对自主学习的理解的误区,本文就常见的几种误区,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语文自主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误区
21世纪是一个知识与经济大爆炸的时代,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创新人才的需求来看,教育正呼唤着学习方式的转换。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反对填鸭式、注入式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人格,发展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观念虽已深入人心,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教学改革的步伐却是步履艰辛。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能力的时候,理论上往往很完美,而实践中又往往流于形式,对于语文自主学习的理解有些偏差。特别是对于“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存在一些误区。
1 教师的任何指导都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干涉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且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人”,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实现从传统教育中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转变。这要求教师把语文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创造专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学生自主体验、想象、判断、表达、思考等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如果教师对“自主”的理解不到位,唯恐自己干涉了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就出现了。例如有些教师为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每堂课一开始就布置学生自己阅读,没有要求,没有提示,充分给学生留白。学生在看完课文后便百无聊赖,漫无边际随便翻看,上课等于自习。讲到课文内容时教师也随学生个人兴趣,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不喜欢的就跳过去,还美名其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不强硬灌输。学生自己盲目阅读,无重点、难点提示,没有学习方法的传授。这种现象表面上是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实际上变成了“放羊式”的教学模式,这是不可取的。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强调“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但并不是就要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管教学形式如何改变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改要求教师从主演变为导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将课堂变成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师要做好目标的引导,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景;要做好学生倾听质疑、规范表述的引导;要做好组际的交流研討引导;要做好知识归纳、规律总结的引导;要做好学生情感体验、态度转变、科学价值观树立的引导。教学是有教有学的过程,只有经过教师的引导,自主学习才不失目标,学习策略才得到提升,学习的结果才会得到指正。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且大有可为。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对问题非常敏感,往往思接万里,天马腾空地浮想联翩,一些老师认为这是自主学习的“好兆头”,让学生说个不停。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过分的放任自由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其它方面,使学习效率降低。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宽松愉悦的平等对话教学管理氛围,注重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发展的。但在实践中只一味强调宽松和谐也是不恰当的。要把课堂当做一个微型的社会,不能因为要强调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放弃相应的规范和纪律。纪律松散、课堂管理松弛的弊端日趋明显,不仅仅于语文教学不利,更加于学生的成长不利。因此,要把直接干预与指导性服务,严格管理和宽松和谐的方式有机的统一起来。让学生成为未来真正具有主体性特征并能实现自我主体价值的人。
2 小组活动=合作学习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能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教学改革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受老师们青睐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但是小组活动就等于合作学习吗?只要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有交流、讨论便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吗?我们在很多的小组活动中看不到这种合作的必要、合作中的分工与协作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感觉不到学生到底在自主什么。
我们发现,在课堂上,小组学习往往是这样的情形:学生们围圈而坐,但仍然是各自为政,各干各该干嘛干嘛;有的小组除了一人滔滔不绝地发表长篇大论外,其他人似听非听地默不作声,变成专人演讲会;有的小组看起来很是热闹,唇枪舌剑,但他们聊起了别的,争得面红耳赤。教师们发现,小组学习的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学生次日的家庭作业错误率大大超出以往的水平。
问题出在哪里?大部分教师在组织小组活动时,为了方便,常常都让邻近的前后桌同学组成小组,以为把同学们分好小组学生就能合作。接下来教师只是抛出一些问题或是布置一些学习任务,把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便做起甩手掌柜。学生合作期间,教师并没有对学生能够合作的情况进行指导监控,结果不得而知,学生一头雾水,毫无合作的经验与方法,只好要么沉默,要么乱侃。小组活动流于形式,学生们合而不作,学习效率低下。
为何小组合而不作?主要原因教师缺乏对合作的准备。首先教师本身自己合作的能使十分欠缺,教师们都是在传统的教育体系长大,缺乏合作的学习与指导,对合作学习的模式相对陌生,其次,教师对合作学习理解有误区,误以为将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便是合作学习,殊不知合作学习的深刻内涵。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由以下要素构成:即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沟通,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以及对活动成效进行评估等。在这里,合作的动机和责任是合作学习,它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方式。
3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能用于阅读教学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具有广延性。无论是阅读写作还是口语交际,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运用这一学习方法。
首先,自主学习的空间无处不在。在讲到《我的空中楼阁》课文的时候,鼓励学生自主的选择预习的方法,除了常规的将课文通读之外,装饰专业的学生利用绘画专业特长,一边浏览课文一边把文中描绘的美景和作者笔下的空中楼阁用画笔画下来;幼师专业的学生开展朗读比赛,选择优美的背景音乐,用动听的声音把美景呈现在大家面前;旅游专业的学生更是开展摄影专题活动“梦想的地方”升华拓展文章的主题……由于教师的要求只是宏观的,因此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大,其结果是多姿多彩的。学生健康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满足、张扬,有益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其次,自主学习伙伴无处不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学习伙伴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们的小组学习伙伴常常是班上的同班同学。教师可以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打破班级自然小组的界限为同学们分组。除了朝夕相处的小伙伴,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一切人,都可以成为学习交流的伙伴。比如说父母,学生与父母一起读一读文学作品,聊聊自己的感受,可以了解到父母年幼时的学习状况,父母的老师如何指导他们学习,增进亲子感情,还把父母从紧张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回忆自己的少年时光。除了与父母合作探究之外,还可以安排学生与高年级的同学,甚至社会上的人士一起讨论学习、合作探究,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同时又从中感受到学习的愉悦、获取知识渠道的广延,与人交流的快乐。
其三,自主学习的领域无处不在。我们要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于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比如说教学评价。有一次讲到应用文写作《请示》这一课,教师把学生写的《请示》作业发下去,先自己改一改,然后请组内成员互相评阅,如果遇到问题无法评判就进行组内讨论,评完分后写上你的评语。这个过程那个是自主评判过程,合作的过程,也很是探究的过程。最后每个组推荐一位写得最好的同学进行班内评比,组与组之间交换互评,再一次的自主、合作、探索。最后让学生把活动过程及活动中的收获记下来,写一篇“今天我来做评委”的感受。在自主感悟、评判发现和合作探究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时代、社会的发展呼唤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的产生,如果正确理解了自主学习,就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使教学更自主、更开放、更有效;相反,如果误读,甚至错读这些先进的教育思想,并加以错误的应用,那么将会对语文教学贻害无穷。我们必须明确倡导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立意所在,拨正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培养全体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在探究中获得新知和能力的乐趣,防止语文探究性学习陷入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
参考文献:
[1]魏传宪.语文教学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2]杨再隋.大教育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3]巢宗祺.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中南工大出版社.2000.
[4]王松全,王相文,韩雪屏.语文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摘要: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教育模式的弊端日趋明显,让“自主学习”走进语文课堂已经成为很多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是眼下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不少教师的在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对自主学习的理解的误区,本文就常见的几种误区,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语文自主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误区
21世纪是一个知识与经济大爆炸的时代,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创新人才的需求来看,教育正呼唤着学习方式的转换。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反对填鸭式、注入式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人格,发展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观念虽已深入人心,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教学改革的步伐却是步履艰辛。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能力的时候,理论上往往很完美,而实践中又往往流于形式,对于语文自主学习的理解有些偏差。特别是对于“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存在一些误区。
1 教师的任何指导都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干涉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且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人”,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实现从传统教育中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转变。这要求教师把语文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创造专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学生自主体验、想象、判断、表达、思考等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如果教师对“自主”的理解不到位,唯恐自己干涉了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就出现了。例如有些教师为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每堂课一开始就布置学生自己阅读,没有要求,没有提示,充分给学生留白。学生在看完课文后便百无聊赖,漫无边际随便翻看,上课等于自习。讲到课文内容时教师也随学生个人兴趣,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不喜欢的就跳过去,还美名其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不强硬灌输。学生自己盲目阅读,无重点、难点提示,没有学习方法的传授。这种现象表面上是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实际上变成了“放羊式”的教学模式,这是不可取的。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强调“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但并不是就要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管教学形式如何改变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改要求教师从主演变为导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将课堂变成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师要做好目标的引导,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景;要做好学生倾听质疑、规范表述的引导;要做好组际的交流研討引导;要做好知识归纳、规律总结的引导;要做好学生情感体验、态度转变、科学价值观树立的引导。教学是有教有学的过程,只有经过教师的引导,自主学习才不失目标,学习策略才得到提升,学习的结果才会得到指正。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且大有可为。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对问题非常敏感,往往思接万里,天马腾空地浮想联翩,一些老师认为这是自主学习的“好兆头”,让学生说个不停。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过分的放任自由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其它方面,使学习效率降低。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宽松愉悦的平等对话教学管理氛围,注重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发展的。但在实践中只一味强调宽松和谐也是不恰当的。要把课堂当做一个微型的社会,不能因为要强调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放弃相应的规范和纪律。纪律松散、课堂管理松弛的弊端日趋明显,不仅仅于语文教学不利,更加于学生的成长不利。因此,要把直接干预与指导性服务,严格管理和宽松和谐的方式有机的统一起来。让学生成为未来真正具有主体性特征并能实现自我主体价值的人。
2 小组活动=合作学习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能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教学改革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受老师们青睐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但是小组活动就等于合作学习吗?只要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有交流、讨论便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吗?我们在很多的小组活动中看不到这种合作的必要、合作中的分工与协作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感觉不到学生到底在自主什么。
我们发现,在课堂上,小组学习往往是这样的情形:学生们围圈而坐,但仍然是各自为政,各干各该干嘛干嘛;有的小组除了一人滔滔不绝地发表长篇大论外,其他人似听非听地默不作声,变成专人演讲会;有的小组看起来很是热闹,唇枪舌剑,但他们聊起了别的,争得面红耳赤。教师们发现,小组学习的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学生次日的家庭作业错误率大大超出以往的水平。
问题出在哪里?大部分教师在组织小组活动时,为了方便,常常都让邻近的前后桌同学组成小组,以为把同学们分好小组学生就能合作。接下来教师只是抛出一些问题或是布置一些学习任务,把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便做起甩手掌柜。学生合作期间,教师并没有对学生能够合作的情况进行指导监控,结果不得而知,学生一头雾水,毫无合作的经验与方法,只好要么沉默,要么乱侃。小组活动流于形式,学生们合而不作,学习效率低下。
为何小组合而不作?主要原因教师缺乏对合作的准备。首先教师本身自己合作的能使十分欠缺,教师们都是在传统的教育体系长大,缺乏合作的学习与指导,对合作学习的模式相对陌生,其次,教师对合作学习理解有误区,误以为将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便是合作学习,殊不知合作学习的深刻内涵。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由以下要素构成:即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沟通,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以及对活动成效进行评估等。在这里,合作的动机和责任是合作学习,它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方式。
3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能用于阅读教学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具有广延性。无论是阅读写作还是口语交际,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运用这一学习方法。
首先,自主学习的空间无处不在。在讲到《我的空中楼阁》课文的时候,鼓励学生自主的选择预习的方法,除了常规的将课文通读之外,装饰专业的学生利用绘画专业特长,一边浏览课文一边把文中描绘的美景和作者笔下的空中楼阁用画笔画下来;幼师专业的学生开展朗读比赛,选择优美的背景音乐,用动听的声音把美景呈现在大家面前;旅游专业的学生更是开展摄影专题活动“梦想的地方”升华拓展文章的主题……由于教师的要求只是宏观的,因此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大,其结果是多姿多彩的。学生健康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满足、张扬,有益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其次,自主学习伙伴无处不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学习伙伴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们的小组学习伙伴常常是班上的同班同学。教师可以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打破班级自然小组的界限为同学们分组。除了朝夕相处的小伙伴,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一切人,都可以成为学习交流的伙伴。比如说父母,学生与父母一起读一读文学作品,聊聊自己的感受,可以了解到父母年幼时的学习状况,父母的老师如何指导他们学习,增进亲子感情,还把父母从紧张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回忆自己的少年时光。除了与父母合作探究之外,还可以安排学生与高年级的同学,甚至社会上的人士一起讨论学习、合作探究,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同时又从中感受到学习的愉悦、获取知识渠道的广延,与人交流的快乐。
其三,自主学习的领域无处不在。我们要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于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比如说教学评价。有一次讲到应用文写作《请示》这一课,教师把学生写的《请示》作业发下去,先自己改一改,然后请组内成员互相评阅,如果遇到问题无法评判就进行组内讨论,评完分后写上你的评语。这个过程那个是自主评判过程,合作的过程,也很是探究的过程。最后每个组推荐一位写得最好的同学进行班内评比,组与组之间交换互评,再一次的自主、合作、探索。最后让学生把活动过程及活动中的收获记下来,写一篇“今天我来做评委”的感受。在自主感悟、评判发现和合作探究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时代、社会的发展呼唤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的产生,如果正确理解了自主学习,就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使教学更自主、更开放、更有效;相反,如果误读,甚至错读这些先进的教育思想,并加以错误的应用,那么将会对语文教学贻害无穷。我们必须明确倡导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立意所在,拨正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培养全体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在探究中获得新知和能力的乐趣,防止语文探究性学习陷入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
参考文献:
[1]魏传宪.语文教学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2]杨再隋.大教育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3]巢宗祺.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中南工大出版社.2000.
[4]王松全,王相文,韩雪屏.语文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