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马荡“炼城”记
呼东方
在鄂西恩施州的一个偏远山村,民间资本投资倒逼政府走上了一条城镇化之路;短短数年间,苏马荡这一名不见经传的地名,成长为“中国最美的小地方”、“ 森林中的伊甸园”,并被央视财经频道以“苏马荡模式”推向全国;
城镇化不可能千篇一律,多样化探索才刚刚开始,而苏马荡的城镇化之路,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模本。
2014年2月22日,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修改完成之时,第四届中国县域经济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谋道镇苏马荡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典型代表,应邀出席本次论坛。
自2011年开始,重庆和万州人竞相在苏马荡投资房地产。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恩施州政府将苏马荡规划成为一个能容纳10万人的旅游度假小镇。短短三年,一座崭新的森林城市已显雏形。
昔 日
谋道镇是鄂西巴文化留存较完整的民俗小镇,如今该镇上的一个小地名苏马荡,风头已经盖过了谋道镇,一跃成为湖北、重庆、四川一带有名的新型秀美小城镇。
苏马荡之所以能“一举成名天下知”,完全得益于央视财经频道。2013年10月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期间,央视财经频道拍摄了一档节目《新城记》,在全国选取了8个在城镇化建设方面富有探索的小村镇,苏马荡就是其中之一。2014年2月15日首播之后,“苏马荡模式”随即引发了社会的关注。
苏马荡农民作家覃太祥告诉记者,生活的变迁,实际上是整个苏马荡村民的集体记忆。苏马荡在土家语中,意为“老虎喝水的地方”,这个名字也说明了它曾经的偏僻。
在这个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小地方”、“森林中的伊甸园”,却被当地村民自嘲为只长树,不长庄稼。
昔日的苏马荡曾是湖北省有名的贫困代名词,“那个穷不是能用语言来描述的”,村民们家家户户都处于“老子出门向儿子借裤子穿”的境地。在覃太祥的记忆里:“药材场作为一个行政村后,为了生存下来,青壮年都只好出外谋生,有5户举家迁到钟祥、京山,有14户迁往了镇上,有四个女人因贫困离家出走。”
到2003年,苏马荡所在的药材村仅有432人,村民们每家只有不到一亩的耕地,“在家每月只能有几十元的收入,出外打工每月能有几百元的收入”,继续待在村子里的人们,看不到一点希望。当时的整个谋道镇是湖北省输出务工人员最大的镇,全镇73000余人,外出打工的就有3万多,基本上青壮年劳力都背井离乡去谋生了。
造 魂
苏马荡地处长江南岸,西与重庆万州接壤,距利川城48公里。山里的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8度左右,在盛夏,邻近的万州40度的时候,这里只有24度,这里植被茂密多样,被美誉为天然空调和氧吧。山间沟壑,花团锦簇,千年杜鹃,漫山红叶,一派植物园林的独特景观。有人形容这里:春明好踏青,夏凉宜避暑,秋秀观红叶,冬酷赏瑞雪。
今天苏马荡的变化,村民们归功于一个叫杨正龙的人。杨正龙少年时从谋道镇考入大学,毕业后又被分配回了利川市财政系统工作。他曾在利川市的很多乡镇工作过,因工作原因,他撰写了很多宏观上关于如何建设利川的文章。“我考察过利川、万州、重庆的很多旅游景点,按照区位、交通、植被、水源、文化、支撑城市、经营周期等指标体系来对比打分,谋道的苏马荡排在第一位。”
在萌生想搞一个苏马荡旅游景区的念头时,杨正龙手头根本没有多少钱,说给周围的人听,也没有几个人看好他的这一设想。“倒是我平时结交的一些本土和外来的文化名人,都看好这里的发展前景。”杨正龙多次上门请教利川文化名人曾国操、民俗文化专家谭宗派、作曲家谭优华、清华大学教授余孟尝、旅居新西兰职业旅行家杨崇铨,以及中科院教授杨镜奎等人,得到普遍认可,都认为苏马荡森林密布、气候凉爽、水质优良、风情独特,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杨正龙凭借自己的学识和见地坦言,“我相信自己的眼光。苏马荡处在湖北省内少见的高海拔地带,重庆、武汉两大火炉城市离这里都不远,有发展避暑旅游的市场空间。”
2003年8月,就在当地村民们还都想方设法去外地打工之际,杨正龙拿出了自己的所有积蓄,与药材村签订了旅游开发协议,一口气承包了8000多亩森林。但由于当时资金匮乏,一直延迟到2006年,杨正龙所命名的“苏马荡风景区”才正式破土动工。首期投资了30万元,修建了长达5公里的景区游步道。
2008年杨正龙辞去公职,并把苏马荡景区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苏马荡景区办公楼及宾馆、森林公园、景区道路和农家乐等基础设施逐渐建成。
景区正式开放后,杨正龙依旧听取了文化名人们的意见,为苏马荡“造魂”。 从2008年开始,苏马荡每年举办一次“杜鹃文化旅游节”。这一文化内涵成了杨正龙“造魂”的根本。他请来多位国内外知名作曲家、诗人、书法家,为苏马荡创作了一批文艺作品。
自第一届“杜鹃文化旅游节”的举办,苏马荡的名声渐起,重庆、万州等地游客闻风而至,苏马荡开始成为夏日避暑的最佳去处,景区获评为国家AA级风景区。
市 场
与许多地方不同,苏马荡走城镇化之路,当地政府完全是被市场倒逼着走的。苏马荡景区的开发,推动了整个谋道镇的建设,景区的日渐发展促进了小城镇功能的升级。
巨变源自于2009年,最先看好苏马荡的是离该地70公里的重庆万州人。苏马荡景区开放后,很多万州人惊讶地发现,附近还有这么一个避暑天堂。每逢夏季,万州气温高达40度,而苏马荡只有24度,茂密婀娜的自然风光,让众多重庆和万州人开始在这里积极投资旅游休闲房地产。
苏马荡城镇化起步的地方,就是如今被称为万州人社区的几个楼盘。这些楼盘是苏马荡最早的小产权房,其建设用地都是当地村民的宅基地。2009年,万州来的房地产开发商私下与村民交易,建起了最初的一片楼宇,当政府发现时,这样的小产权楼盘已经有数十家之多。据当地人讲,最多的时候,40多个小区齐开工,有160多座塔吊旋转于山间。这些开发商和购房者多是重庆和万州人。
当时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回来后惊讶地发现,“不到一年半的时间,苏马荡就成为容纳几万人的一座新城”。
突然涌入的几万人,路开始拥堵了、水不够吃了、污水和垃圾成了公害。一时间,成为建筑工地的苏马荡,到处尘土飞扬,建筑无序,开发商各自为政,因地制宜,把个风光秀丽的景区搞得乌烟瘴气,俨然一种“无政府”状态。当时网上出现不少诟病苏马荡无序建设的帖子,谋道镇党委书记王智说:“当时发展得太快,新居民涌入得太猛,政府的基础配套设施没法跟上,当然最没有跟上的是苏马荡的整体规划。”
2010年11月,利川市的领导带领国土、旅游、规划,以及公、检、法等部门联合进驻苏马荡,要对违规小产权房进行拆除,引发与群众对峙的局面。
当时新型城镇化的政策还不明了,摆在谋道镇政府面前的是两难选择。不管?实实在在的违规建筑,放任下去对生态无疑造成严重的破坏;管?又涉及到村民们的既得利益,穷怕了的苏马荡人好容易才有了这么个发展的机遇。
王智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中国城镇化读本》,此时的他迫切需要领会精神。面对网络上的一片质疑声,强大的压力让谋道镇镇政府也不知该何去何从,是良性开发还是一锤子毁灭?
政府部门理性地看到,尽管小产权房违规,但市场的推手已经形成,应势利导优于敌对封堵。虽说无序的建设让苏马荡乱象丛生,但同时也让昔日贫困的苏马荡人看到了希望,打开了眼界,因为没有人再想回到过去的生活。
如何在行政规划和市场发展中找到一个支点,撬动地方经济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这是王智等人需要思考的问题。他坦诚:在生态好的情况下,老百姓生存的不好,党委政府也觉得对不起老百姓。既要生态更要生存,这是盘踞在我脑海的根本原则。我们想闯出一条既不打压老百姓,又能合法合规的路来。这条路就是既保持生态,又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把边远村庄的人搬到集镇上来,就会留下更多的森林和植被,我们想要探索出一条适合苏马荡城镇化的路子来。”这是王智当时做出的决定。
政 府
如今,走在苏马荡的迎宾大道上,路两边的高层建筑鳞次栉比,已彰显出十足的城市特征。这条环绕整个谋道镇的大道,两亿元的建设资金完全是以市场化BT(建设-移交)的方式筹集。4.6公里长的风情街,是因苏马荡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而生,更是谋道镇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其回报方式则是以沿线1000多个商铺的经营权作为投资修路的回报。
在苏马荡城镇化建设中,其公共配套所需的6亿余元,除2000多万元的供水工程由政府承担外,其它全部采用了市场化的方式,由民间资本参与建设。
从市场催生到无序发展,再到政府整体规划,苏马荡的城镇化过程完全符合“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放开市场无形的手,管好政府有形的手,科学规划,文化传承,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机制,以业兴城,将产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政府要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这一要求。
在研究苏马荡城镇化过程的专家们看来,政府在管理统筹能力的提升,是最让人称道的。
2011年9月,在国内多个网站,出现了举报谋道镇党委书记王智的帖子。这期间,正是苏马荡政府按现行的法规,将出现的小产权房在规划的框架下进行整改,部分由政府收回国有,开发商补税后再进入流通领域的时期,从而出现不明就里的异议人士对政府作为的质疑,实属正常。
2012年7月,在市场的推动下,恩施州政府决定借力武陵山试验区平台,开发建设苏马荡旅游度假区,将其打造成鄂渝两地先行先试、共同开发建设的样板。利川市定位苏马荡两个目标:短期建设省级旅游度假区,长期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同时,苏马荡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被提升为市级重点项目,成为利川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利川市当即成立苏马荡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指挥部,首要任务是完成度假区的整体规划。
但是苏马荡到底能容纳多少旅游地产?外来人投资热情到底有多高?这都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难题,“到底得规划多大的一个城镇?山沟里建城镇最后会不会成为一座空城?”
2013年,利川市成立了苏马荡旅游度假区建设指挥部,经过六个月的全面调研后,政府改变了工作思路,意即将苏马荡定位为“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并将药材村及周边8个村15平方公里纳入苏马荡旅游度假区开发范畴。同时,利川市政府出资500多万元,请湖北省的专家完成苏马荡科学发展规划。政府在规划中明确了要将苏马荡建成可容纳10万人的重庆万州“后花园”,有效遏制了无序开发的局面。这份新规划的主旨,是要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把苏马荡建设成为武陵山区休闲养生、旅游度假、会议接待中心。很快《谋道镇苏马荡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谋道镇总体规划(2012-2030年)》相继出台,为苏马荡的建设者和管理者提供了政策依据,让发展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推 动
如今的药材村处在苏马荡景区的核心位置,这个只有400多人的小山村,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大部分已返回就近就业。村民杨世菊一家和很多村民一样开起了农家乐,丈夫宋安华打工回家后搞起了物业管理,一家人年收入达十余万元。家里不仅买了车,还搬进了楼房,日前更是投入30多万元,在利川农贸城买了一个商铺。
据统计,如今药材村从事农家乐的家庭有20余户,从事运输业的近70户,从事养殖、建材和技术的10余户,全村80%的人家都买了车。“现在村里人都住在高楼里,水、电、气、网络均有,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2014年,苏马荡由单一风景区成功创建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成都和重庆的很多客商,特别是与中药材加工有关的客商开始云集苏马荡,主动上门要求投资开发。
据利川市政府相关人士透露:2014年底,苏马荡招商引资已达35家,项目63个,总投资金额80亿元。近三年来,苏马荡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带动周边3万村民脱贫致富。
2014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公布了3675个全国重点镇名单,苏马荡榜上有名。
那么如何能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呢?
当地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官员告诉记者:在经过了房地产开发由无序到有序后,整个苏马荡的建设档次也由最初的杂乱参差转向高品质。2014年11月,利川市地方政府为苏马荡旅游度假区的17个小区(楼盘)颁发了综治“星级”牌匾,这是该市对苏马荡旅游度假区所有楼盘小区进行综合管理所推出的新招之一。
这些新招带动的是前来投资人群的转变。随着利万高速公路的建成,重庆到利川动车的即将开通,重庆的很多高校老师开始在苏马荡团购新房,这里很快就成为了鄂渝高校教授避暑的集中区。依靠气候、地理的特点,还有高校人才的云集,催生了很多专家建议,从2016年起,苏马荡与瑞士联合召开山地经济论坛,而且建议论坛永久坛址可以设在利川的苏马荡。
城镇化不可能千篇一律,尤其是山区、民族地区,多样化探索才刚刚开始,而苏马荡的城镇化之路,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模本。